学习啦——考试网 > 公职类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辅导 >

2017广东乡镇申论模拟真题及答案(2)

时间: 漫柔41 分享

  11.L大学董教授指出:“滥用公权和信息不透明,是一系列‘被’事件发生的祸首。”全国政协委员、西南M大学文学院刘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种说法荒诞但值得思考,“‘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刘院长认为,“被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实质就是公信力降低的体现。虚假的就业率、不真实的数据发布、工资的虚假增长等,折射出的是政府信任危机,如何挽回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已经不容回避。为了完成各种形式的指标,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制造繁荣”“制造和谐”。老百姓已经很不愿意生活在一个“被繁荣”“被和谐”的社会中。必须建立法规,让“被事件”制造者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还公信于社会。

  12.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一向严肃严谨的《人民日报》用了一个如此“潮”的标题,引发热议也不奇怪,但火到这个程度倒真有点出乎意料。作为网络语言,“给力”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不管“给力”用得到底对不对,《人民日报》取这么一个标题,至少说明大家看到了贴近民心的话;也说明如果主流媒体对网络民意作出及时的认可和回应,是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的。“给力”如今的大热与2009年“被字句”大热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其实反映的是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给力”有多热就说明平时“不给力”的事有多少。如果在“被时代”,公众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普通百姓“被动性”的命运,将他们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那么在“给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更希望,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让他们看到“给力”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

  2017广东乡镇申论模拟试题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二)结合给定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15分)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三)“给定材料2”写道:“‘被’字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请联系给定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分析合理;

  (2)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字数在800~1000字。

  2017广东乡镇申论模拟试题答案

  (一)答案提示

  “被××”现象反映了一系列由于体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平衡、法制不健全、社会诚信缺失等原因,造成弱势一方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主要是:

  (1)一些企事业单位依托政策和资源优势,“合理合法”地损害公众利益,产生社会不满。部分学校变相向家长收节日礼金;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了名声和利益,强制员工捐助公益;运输部门单方面推出高价车次,取消低价车次。

  (2)某些政府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政绩侵害百姓利益,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和谐。为了财政收入,强制农民变市民,占用其土地;为了政绩,虚报居民收入。

  (3)法律法规不完善,某些基层司法部门执法水平低,损害法制建设。“疑罪从无”等法律规定得不到落实;对法律事实的举证和审查水平低,审判程序不严格;对司法和执法部门的监督缺位,执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大。

  (4)部分媒体专业水平低,诚信意识差。吸引力至上,利益至上,没有实事求是、引导公众理性的职责意识,很多报道失实。

  (二)答案提示

  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障,能维护健康的生产生活秩序。缺失诚信会阻碍社会公平正义,危害弱势群体利益,影响社会风气,加剧社会矛盾。

  (1)诚信是执政立国之本,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诚信缺失,法律和政府会丧失公信力,加剧干群关系紧张,降低管理效率,影响社会稳定。人民信任法律和政府,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诚信是企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是无形资产。它能赢得消费者信赖,打造企业形象,产生直接物质效益;能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缺失诚信,就难以持续发展,必被市场淘汰,甚至失去市场。

  (3)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缺失诚信会产生信任危机,破坏合作和互助意识,恶化人际关系,阻碍个人进步。

  (三)答案提示

  (1)“被”字流行语隐含着一种无奈:公众在体制、资源和话语平台等方面处于弱势,与政府沟通不畅,导致政府目标与群众意愿不一致,加之一些地方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扭曲,公共诉求得不到呼应,利益受到损害。

  (2)这也反衬时代的显著进步:公众主导社会流行语,是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集体觉醒,是现代社会成熟的标志;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从害怕到强化;对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等权利更重视;更愿意在公开讨论中化解分歧,取得共识,实现个体和公共利益的双赢。 这些表明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理念渐入人心,在促使公民形成独立人格,实现和公权力的和谐制衡,促使政府走向服务和科学的社会治理。

  (3)“被”字流行语要正确引导,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增加民众诉求的表达通道,促进公民权利的伸张;构建服务型政府,防止“替民做主”,严格规范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加快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建立倒查机制、公务员诚信机制。

  (四)参考范文

  流行语背后的秘密

  ——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

  语言是思想和观念的载体,流行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是共同的心理积淀和情感诉求。历史上流行过很多语言,近代以来,变法、共和、革命、抗战、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和谐社会……这一串的流行语都是时代精神的载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上而下,都是由先知先觉者提出,由社会去传播,很少有语言是群众创造,被主流运用和认同的。

  随着时代进步,网络的兴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可以说出由自己的创造的词汇,并且引领时代的风尚。“被××”“给力”都是群众创造的。

  我们必须尊重群众的创造,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分析流行语背后的深刻含义。“被”字流行语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的实现,“给力”隐喻的是群众对快速、全面解决问题的期待和渴望。前者是对我们的鞭策,后者是对我们的期望。要努力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力推动民主改革进程,如温家宝总理说的“创造机会让群众批评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打造一个“给力”政府。

  对网络流行语的滥用必须加强沟通与对话,加强引导与教育。以“被高速”为例,这个流行语对高铁的开通、普通车次减少表示不满。中国人口流动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铁路运输淡季人少,旺季供不应求。一部分人选择坐高铁,适当地减少平时的车次不会影响到群众出行,还能节约资源。旺季铁路部门增加的车次不比没有高铁的时候少。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们还可以去问问开通高铁地区的群众,无论是经济收入状况如何,他们对高铁的开通都是欢迎的。大肆宣传“被高速”的网友,很多时候是越俎代庖,没有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而是真正的民心“被代表”。不仅如此,有人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就宣传中国公务员有1000万人,而真实的数据是600多万,公务员莫名其妙地被增加了三四百万……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本着“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的态度,做好沟通工作,主动公开信息;另一方面,我们的网友也有必要加强自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谨言慎行。对于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冷嘲热讽,一味地诅咒、抱怨,应该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网络流行语不仅包括这两种,还有如“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预示着一些人的空虚和无聊,从侧面反映加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的爸爸叫李刚”预示大家对权力滥用的憎恨;“小三”的流行预示着对家庭伦常遭到破坏的担心……

  好的流行语是时代的风向标,我们一定要认真关注风向标,及时调整政策,引领时代潮流。坏的流行语是这个时代的“谶语”,我们要消灭“谶语”,为流行语“正名”。

猜你喜欢:

1.2017广东公务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2017年广东省申论县级练习真题及答案

3.2017年省考申论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4.2017年广东省公考申论练习真题及解析

5.2017广东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6.2017广东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3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