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知识点分类

时间: 建国0 分享

  中考考试的时候有很多知识点是需要我们记忆的,把这些知识点分类之后可以方便我们记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知识点分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考历史知识点分类

  一、浓缩为一句话记忆法。

  就是将复杂的历史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从中提炼出要点来记忆。

  例1.“战国七雄”秦、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楚、燕、齐(田氏齐国)可趣味记忆为:“请喊赵薇去演戏”。其中,“韩赵魏三家分晋”,可趣味记忆为:“喊赵薇分金”。

  例2.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归纳记忆:①一条大运河;②沟通南北两方;③运河沿岸有三个重要城市:涿郡、洛阳、余杭;④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⑤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⑥流经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工六个省。

  例3.世界古代史上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依次应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句话可记忆为:“波亚罗拜阿奥”。

  例4.清朝民族关系。__喇嘛的封号是由顺治册封的;驻藏大臣、伊犁的设立,分别发生在雍正、乾隆时;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是由康熙帝赐予的。可以用词组记忆法:顺当(顺治──__喇嘛),样张(雍正──驻藏大臣),前言(乾隆──伊犁),康巴(康熙帝──班禅喇嘛)。

  例5.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可依次记忆为:姨(一)婆饵(二)杀(刹)匪(吠)首。

  例6.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二亿──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岛──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二、改编成歌谣记忆法。

  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于背诵的歌谣来记忆。

  例7.我国古代文字,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商朝龟甲上)──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整理)──小篆(秦统一天下后,统一文字)──隶书(秦末狱吏程邈整理,盛行于汉朝)──楷书(盛行于唐朝)。可用首字趣味记忆为:“加紧大小离开(甲金大小隶楷)”。还可顺口溜记忆: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铜铸金文,统一小篆是秦皇,隶书秦兴行于汉,楷书汉兴今通畅,连笔书写是草书,行书兼取二者长。

  例8.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处的阶段。可用四句诗诙谐记忆:枣园能人来,万元娃愿惊,早知尼古丁,弯指农山上。解释:枣园(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能人”)来,万元(晚期猿人)娃(爪哇人)愿(元谋人)惊(北京人),早知(早期智人)尼(尼安德特人)古丁(丁村人),弯指(晚期智人)农(克罗马农人)山(山顶洞人)上。

  三、化用谐音记忆法。

  就是把有关历史内容转换成谐音词语来记忆。

  例9.《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例10.《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例11.《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还用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例12.《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四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解释: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

  中考历史答题公式

  一、历史背景、目的和原因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

  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1)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2)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1)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2)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3)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1)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2)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3)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2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