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社交口才>

打动人心的社交口才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真诚不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们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对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以委婉表达真诚那些忠直的人,经常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而且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做到既表达出我们的真实感受,又不伤害别人呢?

  1.要学会委婉且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其实,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说谎”的人,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接到话不投机朋友的电话,偏偏他讲了5分钟还没有放下话筒的意思,于是只好来一招:“对不起,我马上就要开会了!”明示对方结束话题……尽管是言不由衷,但于人于己都无害,别人也容易接受。

  2.要学会使用幽默语言幽默历来是最妙的语言艺术。一次,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参加一个晚会,不曾想,晚会上他遭到一群厚脸皮的女人的包围,他边礼貌地应付,边想解脱的办法,忽然他心生一计,点燃了一支粗大的雪茄。很快,有几个女人忍不住咳嗽起来,勃拉姆斯照样泰然地抽他的雪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对勃拉姆斯说:“先生,你不该在女士面前抽烟!”

  “不,我想,有天使的地方不该没有祥云!”勃拉姆斯微笑着回答。

  勃拉姆斯用幽默的语言,使自己从无奈的纠缠中解脱了出来。

  3.要真诚真诚并不等于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说出来,因为你的感觉是否正确尚是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都属见仁见智,本无所谓对错。比如个人的衣食住行、穿衣戴帽、兴趣爱好等等。许多自诩为“有话直说”、“想到什么说什么”、“直筒子脾气”的人,其实是简单地用自己的观念和习惯去衡量别人的态度与行为,一遇到不对自己胃口的事立刻就去指责别人,实际上这并不是对他人善意的真诚,只是自我不悦情绪的随意宣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看你说的什么,只看你怎么说的”。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效果。与人交流时,不要以为内心真诚便可以不拘言语,我们还要学会委婉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说,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想想就明白了。

  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不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们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对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

  4.一定要把握原则切不可从私利出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否则只能遭受别人的唾弃。

  我们要把握住一点,真诚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与人为善。如果对别人来说,“谎话”更适宜和容易接受,又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利益,我们不妨放弃对“完全诚实”的固执;但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诚实。那些经常为私利表现不诚实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一个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在钱财方面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是,他绝对不可能永远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不容易,因为它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功利,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奉献。真诚待人,克己为人的人,也许偶尔会被欺诈,但他们才会真正时时受人欢迎。面对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所以,我们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并且要做一个真诚的人。

  谈话中避开自己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多数人会觉得索然无味。对你来说是最有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还会让人觉得可笑。

  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不会叫妈妈才是怪事呢。所以,在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事,别人不一定会有同感。

  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以及你的其他事情。人人最喜欢谈论的都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并且他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家较真或与人争辩等,都是不明智的表现。但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张扬自己,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行为中,再也没有比张扬自己更愚笨了。

  例如,你对别人说:“那一次他们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不过在我面前,就不敢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的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可是如果你只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的话,不是更使人敬佩?这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但如果你自己夸张地叙述出来,所得到的效果恰恰相反,人们会认为你在自吹自擂,大家听了你的自我夸张,反而会轻视你。

  一句自我夸张的话,是一粒霉臭的种子,它是由你的口里播种在别人的心里,从而滋长出憎恶的芽。

  爱自我夸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鄙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一心只想找那些奉承和听从他的朋友。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代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他会觉得只有他自己是救世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是具有真实本领,那些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结果是自己丢脸面。

  凡是有修养的人,必定不会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夸张自己,他自己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没必要自己去说,人们自会清楚。

  请你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自己夸张,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以为自己伟大,但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倍受崇敬,听了这些话别人也觉得不高兴。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了。

  千万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已与别人患见不同。如果你说这是黑的,他就硬说这是白的,如果下一次你说这是白的,他就反过来说这是黑的。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会被人看不起,甚至被人们所憎恶,是不忠实的朋友。

  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口才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确灵活地表现,而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张扬自己。

  不要抹杀人家的一切意见,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做,如果抹杀了人家的一切,别人的好处一点也不承认,这样,谈话就可能不融洽,要再继续谈下去也有困难。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有多远,冲突得多么厉害,我们也要表现出一种可以商量的胸怀,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较接近的看法,使双方不致造成僵局。

  尽管什么都可以谈,但是,在到处都可以航行的谈话题材的海洋里面,也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地避免它。

  对于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专家。即使是一个最有学问的人,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所以,坦白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决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这会使别人对你说的话,认为有值得参考的价值,没有吹牛,没有浮夸,没有虚伪。

  不要向陌生人夸耀自己的私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老向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不要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做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因为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争取同情的手段。做人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这样:有着宽容豁达的胸怀,并且愿意使大家相处融洽,尽量不出现僵局。

  检点说话的小节有的人认为“不拘小节”是一种潇洒,一种成就大事的风格。实际上,我们于小节处更应检点。紧要的关头,大家都会以最佳状态小心应战,而日常琐碎细节,则是一个人的天性、本质、修养的自觉流露,这些地方往往将人的言谈举止反映得更客观更全面。

  今天,有的人很少注意检点小节,他们将轻浮视为洒脱,将放荡不羁视为追求个性。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使他在人生旅途上、与人相处时处处碰壁。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班、下班,与人见面从来不与人打招呼,对面来人了赶紧将头扭向一旁。他获得了一点成绩,更加我行我素旁若无人,当他失败时,没有得到别人一点的安慰和帮助,大家的评语竟是“活该”、“应有此报”,这样的结局多令人心寒。如果他平时能放下自己的那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派头,与周围的人多沟通点,又怎么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呢?

  不要小瞧了和别人沟通这一细节。虽然与人沟通感情的最初阶段只是打招呼,但不要忘记,在人的内心里有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心与心之间的轴要想系上轮带,最初的方法就是打招呼,由陌生到认识,再到熟悉,然后就易于沟通、交流思想了。如果连最简单的如“您好”、“再见”等日常的招呼也不会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士呢?人生活在社会上,还得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诱导,不可能不与周围的人接触,你不拘小节,难道你周围一般交往的人也不拘小节吗?

  在交往时,言行举止往往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必须注意。因为这些言行可能会使对方产生对你的好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的成败。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招致对方的不愉快,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严加禁止,即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总要时时反省、检视自己的举止言行,虽然只是一些小节,平时稍加注意才会让对方对你有好感。

  有的人交谈过久就习惯使用口头禅,甚至时常讲“不可以”、“不行”这一类否定词语,这种人给人的印象多半不是很好。此外还有一种人服装不整、不注意卫生,给人不洁之感,或常做些不雅的动作,以及态度冷漠、公私不分等等,都必须好好注意,加以改善。“人乡随俗”是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每个人的举止言行都是环境的产物,但人是能动可变的。要改造环境,首先必须适应环境。这点任何人都需要注意。

  与人交往时,只要你静静地观察别人,你会发现,下面讲到的几点,就是交际中大部分人公认的恶劣态度。不知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

  就表情而言,应注意的态度,主要有:

  (1)自鸣得意的态度,傲慢的态度,不屑的态度——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不稳定的态度——说一些没有自信心的话,而使听的人无法信任你。

  (3)卑屈的态度——被视为傻瓜、无能,会让人低估你的实际能力以致被人从骨子里看不起;过度热衷于取悦于别人,很难给人好印象。

  (4)冷淡的态度——使人感觉不亲切,缺乏投入感,态度过于严肃,以使男性敬而远之的女性为多。

  (5)不识时务的态度——如在酒席上谈论严肃的话题时,如诉说悲哀的事情时。脸上无任何表情,或只知谈论个人兴趣,从不理会别人的感觉和反应。

  (6)随便的态度——给人马马虎虎、消极的感觉,反应过激,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粗话。

  以上所举的态度,应该随时注意,应避免这些不良态度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

  就动作而言,应注意的姿势或动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随便左右晃动,如果是女士的话两腿要并拢;站立时膝盖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不要抓头搔耳,两手应自然垂放在两侧,或是轻放在前面;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尽量不要跷脚;表情温和,有亲切的眼神和饱满的精神。

  有的人说话时喜欢将手插在口袋里,有时还坐在桌子上,这不是好的习惯,这是一种过于散漫、过于随便的讲话方式。在交谈时,将手插在口袋里,不仅很难令对方接受,而且容易让人产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数听众面前,这种姿态会使周围的人觉得这位发言者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将他人看做较自己低下,且表现欲望非常强,使人感觉到别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你有没有这种傲慢的想法,但这种姿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就是这样一种人。

  上面说到的,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小节,但我们并不是提倡处处都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婆婆妈妈。如果有人要钻牛角尖、要钻死胡同,对付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了。

  称赞与感谢要适度称赞与感谢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好的称赞会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不好的称赞让人感到芒刺在背,浑身不舒服。

  称赞不要让人误会为挖苦,感谢不要让人感到空洞,这是最重要的。

  1.称赞要准确赞美用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将弄巧成拙,招致误解。

  赞美要因人而异,说出对方最愿听到的赞美。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得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能够适当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的人最受欢迎。

  说赞美的话语时,常常需要想像力和热忱,不可虚假,最美好的言辞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2.感谢要真诚感谢是对别人所“付出”的最直接的肯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实意的感谢,至少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大方,面含微笑。

  感谢通常应加上被感谢者的称呼,若是还加上致谢的理由,这样更显得认真、庄重和真挚。

  表示感谢时,所谢的若是一个人,自然不宜不予突出。所谢的若是多人,可统而言之“谢谢大家”,也可一一具体到个人,逐个言谢。

  3.感谢要及时尽管许多人帮助他人并不指望着得到回报,但对于受帮助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而主动地表示真诚的感谢。及时,是从时间上说的,待被帮助的事情有了结局后,要马上表示感谢,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主动,是从态度上说的,要找上门去,到对方单位或家里去,不要在对方上你家或在路上偶然遇见时,才忽然想起要感谢一下,才临时抱佛脚地准备。及时主动,说明你对他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视的,说明你十分尊重他人的帮助,也说明你是一个性格爽直、懂得人情的人,这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彼此的感情。

  4.许诺要诚有时,为了能尽快解除自己的麻烦或困难,有些人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形式公开寻求帮助,并许下诺言,一旦帮助成功,给予一定数量的酬谢。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恪守诺言,决不能说话不算数。不管对方付出的劳动如何,不管对方是出于何种动机,只要确实给你提供了帮助,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兑现。有些人见对方品格高尚,决意不要酬谢,就暗自高兴,把原先许下的诺言心安理得地咽下了;有些人见对方完全是冲着酬谢来的,不但不给自己答应过的酬谢,反而指责其动机不纯,没有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两者都是错误的。对品德高尚的帮助者,即使他坚决不要,也可以改变方式,通过其他途径表示感谢;对完全是为酬谢而来的帮助者,其动机固然难说可贵,但如果被帮助者因此而违诺,不肯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

  5.方法要恰当感谢他人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上的表示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要根据帮助者的身份、职业、性格、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不要以为送值钱的东西就是真诚的感谢。也不要以为无限的夸奖就是感谢。有些人,你送他一笔钱表示感谢,说不定他会很不高兴,甚至认为是对他的侮辱;对有些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许是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有些人的感谢,最好的方式也许是广为宣传。因此,感谢别人,不能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

  6.分量要恰当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感谢别人也要掌握分寸,力求适度,过分和不足都有所不妥。过分,或许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怀疑;不足,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对方的劳动。合理适度,可根据这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对方付出劳动的多少,二是对方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经济的、情感的、名誉的、身体的等等),要综合这两个方面,再决定感谢的分量。光从别人付出的劳动或光从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单方面来决定都可能导致失度。因为这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有的帮助者付出的劳动很小而给被帮助者带来的益处很大,有的也许正相反。

  7.感情要持久帮助与感谢是一种感情的交流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货款交易。感情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耐久的特殊事物,不能用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那种纯商业手段处理。对方帮助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的表现,对情的回报,除了物质上的必要馈赠之外,最好还应该用同样的情来报答。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不要以为他帮助了我,我已经酬谢过他了,从此咱们就两清了,毫不相干了。假如这样,未免太缺少人情味了。因此,对有些人的帮助,如有必要和可能,可保持长久的联系,让人情之桥永远畅通。

  完美道谢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和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得到帮忙和受人益处之后向对方表示感谢,既流露了自己接受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不安,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化发展。一声真诚的“谢谢”虽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际之间的融洽与默契,显示出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这个词不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若运用恰当,其作用将不可估量。

  但是,尽管只有两个字,“谢谢”的表达却有许多讲究。要正确、恰当地道出“谢谢”,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因此在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真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

  感谢的话要首先说出来。当接受朋友恩惠或帮忙时,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惟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于所到之处皆受人喜爱,受人欢迎。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先是爱人看到,赞不绝口,到了办公室之后,连总经理都跑来看呢!”“真谢谢你送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上次你帮我设计的广告,大受好评呢!还是你有办法。”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表示,或是接受礼物或受到恩惠时,立刻打电话致谢,其间流露的真切和热情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如果施惠者反而因此觉得窘迫,就违背了本意。因此,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帮了你,你就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如果恰巧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遇见对方,就应含蓄致谢,或者小声耳语,或者借握手之机,用热情的力度加上含笑的眼神来表示,或者借说有点小事想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有时,道谢者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附赠礼物。这时,你可以随口说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许多人习惯在告辞时这么说,目的在于避免宣扬,也便于对方接受。这么做,可以避免物品冲淡了人情。否则,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了。

  对道谢者来说,有机会时,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因此有必要适当表露这种心愿。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我很想投桃报李,需要时尽管说一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为您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做点什么,以免心中不安。”等等。

  温暖人心的安慰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不仅当事者本人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当朋友遇到不幸,有些人往往不能作出恰当得体的反应。我们常常说些朋友根本不想听的话,或者朋友需要时我们却避而远之;或者虽然前去看望却总是避开敏感话题。那么,当朋友身遭不幸时,怎样才能使言词恰当得体呢?

  1.真心诚意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一名护理师特里·弗林·马赫尼,曾护理过数百名艾滋病患者。她说,对那些后期绝症患者,好多人找不出恰当的话加以安慰。他们只是说:“别担心——你会好起来的。”即使这不符合实际,并且病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依然照说不误。

  “去医院看望病人时,要尽量实际一点,也尽可能积极一点。”弗林·马赫尼说。“你感觉好些了吗?”以及“要我做点什么呢?”通常是比较合适的问话。对方会明白你在关心他,你随时准备帮助他。

  2.避谈自己当你看望身遭不幸的朋友时,请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关心的,因此要多多注意别人的感情,而不要以自己为中心,不要借朋友的不幸,引述你自己的类似经历。你可以说:“我也碰到过这种事。”或者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你不应该说:“我母亲去世时,我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吃饭。”对待磨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不要把你自己的处事态度强加给感情并非与你一样外露的朋友。

  3.忌表怜悯安慰他人时应该语气低沉但又不乏力量;尽量不当面说“可怜”、“造孽”等词语。怜悯的话语,只会令人更加悲伤,而且把“可怜”、“造孽”等词挂在嘴边,仿佛在欣赏和咀嚼对方的痛苦。

  对于有强烈事业心和自尊心的人,无论是真正的男子汉还是女强人乃至有志气的少年,不管其处境多么不幸,怜悯都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感。对于老幼病残者,单纯的怜悯也只能促使他们沉溺于悲痛和绝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更谈不上振作精神,坚强起来,向不合理、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的命运抗争。

  

打动人心的社交口才

真诚不等于双方直接简单、毫无保留地相互袒露,它要求我们本着善意和理性,把那些真正有益于对方的东西系上美丽的红丝带送给对方。以委婉表达真诚那些忠直的人,经常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而且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