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闵姓源流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闵姓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闵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 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 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姓迁徙分布

  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得姓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的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当了国君,当时还很年轻,只过了两年,就被人杀害了。后来王室追加封号给他,称为鲁闵公。闵,就是怜悯,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鲁闵公已经有了独生子,后来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因为周朝刚建立时,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黄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黄帝嫡传后代。闵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闵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闵氏源于鲁国国都——今山东济宁曲阜。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闵氏子孙散居山东。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时周大夫闵子马封地陇西,历两汉四百余年,为陇西望族。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中后期,大槐树河南洛阳一支迁徙山东青州、临朐交接地(青州支-闵广祯补充)。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苏州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彰武县,山东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闵楼村、费县、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县,河北省的博野县,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区,陕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黄陂区、麻城市、汉川市、仙桃市、孝昌县、房县、通城县,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鹰潭市、永修县、九江市、赣县、德安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瓮安县、毕节市、锦屏县,四川省的泸州市、新都县,河南光山县、许昌市、桐柏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商洛市,重庆市的彭水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补充:安徽无为县的闵姓族人,为明朝末年从江西东北部接近福建处移民濡须,即今无为县。族人大约有数千人,现居住无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国初期的族谱,其中有祖坟分布图。在闵姓的60来万人里,无为闵姓算是繁衍茂盛了。当属闵姓的最重要一支了。无为的闵姓应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江南移民。

  闵姓历史名人

  闵马

  又名闵子马、闵马父。春秋鲁国人。周大夫,封地陇西(甘肃临洮)。博古善论,有明见。

  闵损

  (前536--前487)。字子骞,春秋鲁国汶上人(山东济宁),孔门“十二哲”之首,以孝悌闻,以德行称。为人持重少言语,言必有中。为费邑宰(?)历代追封“费侯”、“费公”、“琅琊公”、“先大贤”。

  闵业

  西汉人。素有忠义。初为掾,与寇恂谏耿况归光武帝,以军功封关内侯,官至辽东太守。

  闵纯

  字伯典,东汉人。汉末冀州别驾。时袁绍阴夺冀州,刺史韩馥欲举州降,纯等苦谏不从。绍至,冀州带甲而降者数十万。独纯与长史耿武二人凛凛以书生之躯仗刀据城,兵不能禁,后为绍将文丑所杀。

  闵贡

  字仲叔,东汉山西太原人。家贫,有操守、性恬静。不受无功之禄,自惭口腹之累。世称节士。汉末为河南中部掾。十常侍之乱救驾有功,进郎中,封都亭侯。

  闵鸿

  三国吴广陵(江苏扬州)人。仕吴为尚书。入晋,征不就。少美文才,有“南金”之誉。集三卷,佚。今存《亲蚕赋》、《琴赋》、《羽扇赋》、《芙蓉赋》、《莲华赋序》、《与刘子雅书》。

  闵延言

  洪州豫章(江西南昌)人,唐代文学家。文格高绝,有西汉之风。有《渔腹志》传世。

  闵顼

  洪州豫章(江西南昌)人,唐代将领。初为安南戍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

  骊兴闵氏

  宋时,闵损后人闵称道为使臣出高丽。后定居骊兴。为朝鲜望族,绵延500余年。高丽王朝时代,出太师闵令谋、刑部侍郎闵湜、太子少保闵公珪、大闵曦、元敬皇后。朝鲜王朝时代,出大司宪闵汝翼、骊平府院君闵孝曾、议政闵梦龙,右议政闵熙,汉城府尹、右赞成闵馨男、仁显皇后、明成皇后。

  闵本

  字宗先,河内(河南武陟)人。性刚正敏给,而刻志于学。早岁得推择为礼部令史,元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平反冤狱,甚有声。擢御史台照磨。顷之,迁枢密院都事,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左司都事,五转为吏部尚书,移刑、户二部,皆以能见称。

  闵逊

  乌程人(浙江吴兴)。元末名士。张士诚起兵逐鹿,以“国宾先生”礼聘。逊拒不受,隐于金盖山。再三相逼。逊伪装疯癫而去,云游天下三十余年。

  闵珪

  (1457--1539)字朝瑛,乌程人(浙江吴兴)。闵逊从孙。明朝天顺八年进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风力闻。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进广东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入为刑部右侍郎,进右都御史,两广总督。弘治七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寻召为左都御史。十一年,东宫出阁,加太子少保。十三年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太保。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赠太保,加光禄大夫上柱国,谥庄懿。有《闵珪文集》十卷。

  闵如霖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珪从孙。太学士。嘉靖三十年任国子祭酒。官至礼部尚书。有《午塘先生集》十六卷 、《师望》、《修南城门记》。

  闵洪学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如霖曾孙。云南巡抚,天启七年平贼有功。官至吏部尚书。

  闵梦得

  乌程人(浙江吴兴)。闵洪学从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三十七年时任漳州府知府,以宽为政,士民爱之。后迁偏沅巡抚都御史、云贵总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书。

  闵延甲

  乌程人(浙江吴兴)。万历进士。廉直有政声,官至通政使。

  闵齐伋

  (1575----1657)字及武,好寓五。乌程人(浙江吴兴)。邑诸生,入太学,善读书,不乐仕进,通今博古,耽著述,所刊书本上自经书子集,下稗官词曲。锓木后,士人能雠一字为伪者,即赠书全部。辗转传校,悉成善本。又荟诸名宿评、跋之精粹者,丹黄备列,艺林称为《十种鸿书》。年八十精神健如弱冠,与子侄论文不倦。晚年自号三山急客,有《六书通 》一书传世。吴兴“闵刻”雕版套印为其始创。

  吴兴闵氏

  自宋朝宝庆年间由汶上(山东济宁)南迁,世居浙江湖州吴兴晟舍,为望族。明朝天顺年间至明末,吴兴闵氏人文鼎盛,出仕为官者二三十人。有“仁舍闵氏尚书五个半”之誉。(当前只考证到四人,即闵珪、闵如霖、闵洪学、闵梦得。另一人不知何指。半个应是闵珪外孙潘季驯。潘季驯(1521--1595)字印良,号印川,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明朝水利专家。治黄河有功,六蒙褒典。著有《河防一览》。史称“天下治黄第一人”。卒。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年间,吴兴闵齐汲首开雕版套印之先河,刊刻善本秘籍。与族人闵齐华、闵象泰、闵裕仲、闵道扬、闵遇洙、闵尔容、闵维、闵邃、闵果、闵应协、闵声、闵迈德、闵镇远、闵元衢、闵文振、闵百顺、闵自寅、闵昌道、闵昭明、闵映张、闵映壁、闵振业、闵振声、闵景贤、闵无颇、闵萃祥等三十余人历时20余年,刊刻印刷书籍计117部145种。其双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之经、史、子、集翘楚同懠。士民争相垂涎而购,风靡天下为一时之冠。世称“闵刻”。

  闵楷

  字正甫,号南湖,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礼部尚书、户部尚书。

  闵槐

  字公甫,号南洲,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进士(与兄闵楷同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时甘肃失机,镇守太监及总兵隐匿冒功,事觉,槐奉命往勘,皆伏罪。闵槐出知平阳府,回民叛乱,槐设计平之。以雁门副使谢政。

  闵煦

  任丘人(河北任丘),闵槐子。明嘉靖十四年进士。刑部尚书。建有『水东书院』。

  闵元衢

  字康侯,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罗江东外纪》、《欧馀漫录》、《增定玉壶冰》。编《吴兴艺文补》。

  闵声

  (1597~1680)字毅夫,号雪蓑、泌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诗人。工书法、篆刻。复社名士,好苦吟,曾与吴敬夫批选唐诗名《嶙云集》,有集《泌庵小言》。清康熙年间因《嶙云集》诗案陷文字狱。

  闵麟嗣

  (1628--1704)字宾连,号橄庵。徽州岩寺镇人(安徽歙县)。明末清初学者、旅行家。喜游历吟咏,行迹中夏。每至一地,均纪游诗。编撰《黄山志定本》8卷(1卷为图),集历代黄山志书之大成,以体例精当,搜罗宏富完备著称于世。另有《庐山集》、《古国都今郡县合考》、《黄山松石谱》、《周末列国省会郡县考》、《闵宾连悟雪诗草》。

  闵贤

  (1620--1654)字鲁生。安徽婺源人,制陶名艺人,制仿诸家,渐入佳境,人颇醇谨。见传器则虚心企拟,不惮改为,会也进乎道矣。善仿制,后创新。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善书法,有魏晋之风。

  闵乐

  江苏南汇(上海)人。清代画家。工水墨花卉,尤善山水。

  闵贞

  (1730--1788)字正斋。号蓼塘居士。江右人(江西南昌)。侨寓汉口。有孝行,称“闵孝子”。早丧父母,为追写双亲遗像,苦练苦画。善画笔墨奇纵、奔放沉雄大写意,亦能画工整精细之作。善山水,魄力沉雄,颇得巨然神趣。人物笔墨奇纵,衣纹随意转折,豪迈绝伦,仕女善作直笔钩勒,益远益妍。其白描罗汉几欲乱李公麟之真。兼精写真。幽闲静逸,无一纵横习气。其作品有《钟南进士图》、《石上打枣图》、《揽衣微步图》、《傍石于云图》、《五老携童图》等。工篆刻,被誉有“秦汉遗志”。

猜你喜欢:

1.闵姓的来源介绍

2.百家姓之霍姓的姓氏源流

3.百家讲坛百家姓颜姓

4.百家讲坛百家姓姚姓

5.百家姓之冯姓

6.蓝姓的来源介绍

百家姓闵姓源流

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2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闵姓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闵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苗姓的来源
    百家姓苗姓的来源

    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苗姓来源,希望

  • 百家姓毛姓来源
    百家姓毛姓来源

    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7位,在台湾未列入前一百名。接

  • 百家姓马姓来源
    百家姓马姓来源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马姓来源相关资料,希

  • 百家姓洛姓姓氏渊源
    百家姓洛姓姓氏渊源

    洛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位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九百十四位,多以太原、凉州、瓜州、

2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