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尤姓来源_百家姓尤姓名人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尤姓来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尤姓来源

  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去水为尤姓。或言尤姓出自仇姓,尤、仇古音同,且皆为怨义。

  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汉姓为尤;今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尤姓得姓始祖

  聃季。又称冉季载,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是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聃季立下大功。战后,周公旦将这位有才华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他封于沈,建立了沈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沈姓。五代时,王潮、王审知入闽,后王审知建立闽国,称闽王。因沈与审同音,为避讳,沈姓去掉水旁,改称尤姓,但念念不忘尤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当为今日尤姓之主要来源。

  尤姓分布

  沈姓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今浙江省)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自此成为尤姓郡望,但在北宋时,尤姓族人并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年—1022年),其后人才开始大举繁衍,《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时,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浙江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均名载史册。

  到了元兵南侵时,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族人大举迁移至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统治后,政治相对稳定,部分尤姓人亦举家北上。其中,战乱时,大批难民涌入相对稳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为人口稠密旳地区,明初政府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50年间八次大规模迁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区,当中就包括尤姓,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尤姓人以福建、潮州和江苏两地最多,而福建、潮州亦因邻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进一步迁徙至海外,并见于台湾、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带,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来自潮州饶平;而在菲律宾创立超拼音编码系统的尤扶西,则来自福建晋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迁徙路线。

  尤姓迁徙

  尤姓在今天的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台湾,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尤姓可考的起源较晚。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和《傅山全书·六卷》等所载,东汉时有尤来,汉人外孙、鄯善王尤还,龟兹王尤利多,后被班超废掉,并送往当时的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三国吴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贼帅尤突。这些均为五代前见诸史册之人物,但其后无世系可考。907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尤姓始盛于世,闽立国近四十年,九四五年被后唐所灭,尤姓不复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无论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后,尤姓始光芒四射,却是不争史实。沈姓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顺理成章成为尤姓郡望。据《常州府志》所载,宋真宗天禧年间,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尤带等均名载史册。南宋时都城为临安(今浙江省杭州),由于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为尤姓大批涌入之地。五代至两宋,尤姓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姓人则举家北上,因为当时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不会发生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相对稳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表明中国造船水平的提高,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因此尤姓进入台湾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如今,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尤姓历史名人

  尤叔保: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著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晚号艮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

  尤怡: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澹仙:江苏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尤荫: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太忠(1918-1998),河南省光山县砖桥乡陈岗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百家姓尤姓来源_百家姓尤姓名人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尤姓来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尤姓来源 沈姓改姓而来。据《梁溪漫录》所载,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姓沈姓者为避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应姓渊源_百家姓应姓的起源分布
    百家姓应姓渊源_百家姓应姓的起源分布

    应姓来源有四个,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应姓渊源,希望大家喜欢! 应姓渊源 1、应

  • 百家姓嬴姓的由来_百家姓嬴姓的起源
    百家姓嬴姓的由来_百家姓嬴姓的起源

    赢姓,中国姓氏,现今嬴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个省份均有分布。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嬴姓的由来,希

  • 百家姓尹姓源流
    百家姓尹姓源流

    尹姓是当今中国排名第九十一的姓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19%。宋元时,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元末明初,尹氏族人由山东枣林庄迁徙到

  • 百家姓殷姓源流
    百家姓殷姓源流

    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

2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