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郑姓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该支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姬友(公元前806~前771年在位),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称西周。传至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78~前828年在位),其最小的儿子叫姬友,同周宣王姬静(姬靖,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是同父异母兄弟。

  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将弟弟姬友封在郑邑(今陕西华县),公爵,称郑桓公。到了周幽王执政时期(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郑桓公出任周王朝的司徒。郑桓公见周幽王昏庸无道,而各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

  郑桓公之子就是郑武公姬滑突(姬掘突),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继位后,乘护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之机,于周平王姬宜臼二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和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相继占领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其地重新建立了郑国,国都称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郑氏源于姬姓,其血缘始祖就是后稷,名弃。后稷母有邰氏,名姜嫄。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姜嫄是帝喾的元妃。据《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后稷的最大功绩是发展农业,为中国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按《史记》记载后稷下传二十五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辛(帝喾)→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郑桓公为郑国始祖。

  周烈王姬喜元年(郑康公二十一年,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对郑国发动最后一次进攻,杀掉国君郑康公,兼并了郑国的领土,亦建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历时四百三十一年、十四世、二十三代君主的郑国遂亡。

  郑国被韩国吞灭之后,郑桓公的第十五世孙、郑幽公姬已之子公子姬鲁率郑国部分宗室人员、军队、民众仓皇东迁,在(今河南淮阳)与宋邑(今河南商丘)之间拥公子姬鲁为首领,袭“南里君”,此后就以国为姓氏,以表达对祖宗的纪念,自此郑氏开始出现。这标志着郑氏时代的开始,但并不是说只有随公子姬鲁外逃的郑国公族才姓郑氏。

  由于种种原因滞留故里的郑国宗室人员,虽成了韩国的臣民,但他们也多有人以故国名为姓氏,并参与了开凿荥泽(今河南郑州)、圃田泽(今河南中牟圃田乡)的大渠,并产生了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郑国后来被韩哀侯派往秦国游说修渠,以求消耗秦国的国力,使其无力东征。

  当时的秦国并没有看破其目的,欣然接受了郑国的建议,随即在秦王政元年(韩桓惠王韩虮虱二十七年,公元前246年)征调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开始修建一条巨大工程的水渠,人工引泾水注入洛河,工程全长一百二十五公里,渠成之后,灌溉关中地区面积达二百八十万亩,使其一片沃野,农耕无凶年,秦国因之成为富庶之邦,随之兵强马壮,迅速兼并了各诸侯国,统一了全中国,这可是韩哀侯与郑国使料不着的。而秦始皇为了纪念郑国修渠的巨大功劳,就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还有一支郑氏族人,是在西周灭亡而郑国东迁之后留在原址(今陕西华县)的一些郑国宗室人员,在戎狄入侵之时,他们逃到今汉中地区,建立了一个“南郑”,后来成为秦国的南郑县,其宗室子孙,亦以郑为姓,在先秦时期散居在四川、陕西各地。在战国后期秦昭襄王赢则执政时期(公元前256~前251年在位),其麾下秦军中有一个参与击灭历五百十五年国祚的东周王朝的著名将领郑安平,就是该支郑氏的代表人物。郑安平后来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赵孝成王赵丹十一年,公元前255年)率军攻击赵国,却被赵国名将廉颇包围,只得投降,虽然被赵孝成王封为武阳君,但郁郁不乐,不久即逝世于赵国。

  另外,在今山东费县城东也有一支历史悠久的郑氏族人,那是在郑国建立初期,东周王室将鲁国境内祭泰山用的枋邑交给郑国管理,到了郑庄公姬寤生执政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郑国和鲁国将枋、许作了交换,郑国只留下邴邑(今山东费县)作为祭泰山沐浴更衣的地方,并有宗室人员驻守,邴邑成为郑国在齐鲁大地上的一块“飞地”。郑国灭亡后,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南郑,原来是古褒国的一个邑地,后成为东周王室卿士周桓公姬揭的封地,位置在今陕西省的汉中地区,不过,周桓公从来没有去过该地。

  在周考王姬嵬执政期间(公元前440~前426年在位),再赐封弟弟姬揭于成周京畿紧挨着郑国的地方(今河南洛阳),以继续周公之职,史称其为周桓公,其封地也称“郑”,史称“西郑”,亦称作“周公国”,以便与国都在新郑的郑国有所区别。

  周烈王姬喜元年(郑康公二十一年,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尽出举国之军,灭了历史悠久的郑国,捎带着吞并了西郑,周桓公也因此逝世。亡国之后的一部分郑国王族、国民,连带着西郑的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也称“郑”,史称南郑(今陕西汉中),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这在典籍《一统志》中称:“南郑,古褒国附庸之邑。桓公殁,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后为县名。今属陕西汉中府。”在周桓公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郑氏。

  西郑不久又被韩哀侯复国,立周惠公为君,以便与东周王朝对抗。周惠公封自己的小儿子姬根于巩邑(今河南巩县),以奉王号,号称东周惠公。到了周显王姬扁二年(韩懿侯韩若山八年,赵成侯赵种八年,公元前367年),周惠公去世,姬根在东部地区争立。而当时的赵成侯、韩懿侯分别用武力对姬根加以支持,以对抗周显王,致使东周王室再次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更小的方国,得到赵成侯和韩懿侯支持的姬根成为东周君主,与周显王分庭抗礼,史称“东周公国”。

  一百一十年后的周赧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稷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发动了击灭周王朝之战,西周王朝国祚历三百五十二年,东周王朝国祚历五百十五年,两周王朝国祚共历八百六十七年,至此彻底灭亡,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先秦时期。但秦昭襄王还是保留了东周公国。

  七年后的秦庄襄王赢子楚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公国被秦庄襄王所灭,其王族后代以及部分国民也迁逃至南郑,亦以邑名为姓氏,称郑氏,与前郑氏实际上还是同宗同源。

  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朝鲜半岛新罗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远古的朝鲜族人居住在朝鲜半岛山谷中,至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大肆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朝鲜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人口一百九十多万,其血缘与古代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许多民族有关。根据近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民族经常使用的姓氏有一百四十多个,几乎全是汉族姓氏,其中郑氏的使用者相当多,与金氏、李氏、崔氏、朴氏并称为朝鲜五大姓。

  朝鲜族人以郑为姓氏,起源于远古的传说时代。据朝鲜学者金富轼在南宋绍兴十五年(王氏高丽仁宗王楷二十三年,公元1145年)编撰的《三国史记》记载,早期的朝鲜人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山谷之中,至新罗国时代分作六个部落,第三代新罗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公元24~57年)始分封授姓氏,其中的珍支部居住在觜山干珍村,更名为本彼部郑氏。

  不过,在朝鲜僧人一然于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八年(王氏高丽忠烈王王?七年,公元1281年)编撰的《三国遗事》中则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当时被赐姓为郑氏的是沙梁部的人,本彼部被赐的姓氏是崔而不是郑。今天看来,无论哪个记载更符合事实,都不影响郑氏为朝鲜族古老姓氏之一的地位。

  朝鲜史籍中所称新罗国王对本国民众的赐姓,发生在东汉时期高潮时期,当时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国、新罗国、百济国的王公贵族仰慕大唐王朝的官家巨姓,并借用这些巨姓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当时称雄唐朝的崔、李、郑等姓氏便被引用到朝鲜半岛,成为当地王公贵族的姓氏。

  第一个得到“郑”字为氏的,是新罗六村长之一的池白浩,得姓氏后居于庆州(今韩国庆尚北道),其子郑熙文后出任新罗国安逸护长,当时新罗国迁都于庆州,郑氏改封在东莱(今韩国釜山金井山城),此后逐渐繁衍成一个郑氏族群。后来,朝鲜高丽太祖王建于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四年(公元918年)统一了朝鲜半岛之后,普通百姓也被允许使用姓氏,使得郑氏在当地的人数迅速增多,再经过以后近千年的发展,郑氏终于成了当地大姓之一。

  到了宋朝时期,有宋朝大臣郑臣保在出使朝鲜,后留居于朝鲜半岛的瑞山(今韩国忠南道瑞山),生息繁衍,形成又一支更加庞大族系的郑氏,为号称“世界第一陆军”谱曲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郑律成(郑富恩,公元1914~1976年)、韩国国务郑云、韩国产业资源兼亚洲金融通货研究会会长郑德龟、韩国科技部副部长郑润、韩国海军军令部长郑兢谟、韩国导演郑云宅、韩国首尔大学校长郑云灿等人,都是出自郑臣保一系的郑氏后代。

  到了明、清两朝时期,原生活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族人民因当地频发饥荒,多次分批次移居到中国的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当代的中国朝鲜族,其中便有大批以郑为姓氏的人,以至使郑氏进一步成为朝鲜族的大姓之一。

  除了庆州、瑞山这两支本贯的郑氏族人,还有源出延日、海州、晋州、河东、草瑗、温阳、清州、奉化、光州、罗州、金浦、醴泉、贞州、昆阳、西设法、固城等诸多支派。

  第四个渊源:源于白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白族郑氏,大多是尊奉唐朝派至南诏国的执政官郑回为祖先,即与唐朝时期相州人(今河南安阳)郑回出任泸县令并在后来担任云南大理的南诏国执政官有关,其裔孙郑买嗣后来又建立了云南历史上的大长和国,使郑氏族人的势力在当地有了较大的发展。

  郑买嗣,又名郑昶,云南大长和国的创建者,是郑回的第七世孙,世为南诏王国清平官(宰相),历官侍中、相。

  唐昭宗李晔干宁四年(公元897年),郑买嗣以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了南诏圣明文武皇帝隆舜,到了唐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公元902年),郑买嗣又杀死隆舜之子、南诏孝哀帝舜化贞及蒙氏皇族八百来人,夺取政权,建立了大长和国,自称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建年号“安国”。郑买嗣于唐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三年(公元902~909年)在位八年。

  后梁开平三年(大长和国桓帝八年,公元909年)农历8月,郑买嗣病逝,庙号圣祖,谥号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其子郑仁旻嗣位。

  郑仁旻,公元889~926年,其父病逝后继位,称肃文太上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始元”。他不顾国力空虚,竭力对外用兵,竟然于后梁末帝朱友瑱干化四年(公元914年)发兵进攻前蜀政权,结果被前蜀王王建击败。后来,郑仁旻曾求婚于南汉政权,当时南汉对吴越、蜀等国常遣使通好,于是南汉高祖刘龚以宗室女曾城公主嫁他为妻。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四年(大长和国太上帝十七年,公元926年)农历8月郑仁旻病逝,终年三十八岁,史称太上帝,其子郑隆亶继位。

  郑隆亶,公元?~928年待考,其父病逝后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应”。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二年(大长和国恭惠帝三年,公元928年),郑隆亶被部下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弑杀,史称其为恭惠帝。大长和国凡二十七年而亡。

  如今,云南白族郑氏大多自称是郑回的后代,主要分布在昆明、宝山、陆良等地,实际上与汉族郑氏同源,在白族中拥有较多的人口。

  第五个渊源: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家族郑氏,来源与其某些氏族称谓在读音与“郑”谐音有关。土家族郑氏族人主要生活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处,人口五百七十多万。

  土家族中的郑氏来源极早,大约在两汉时就有人以郑为姓。据史籍《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巴郡的“南郡蛮”中有五大姓氏家族,源于武落钟离山,其中之一便是郑氏。“南郡蛮”亦即土家族的先民之一。

  到了唐朝时期,在安南经略使(今越南河内)樊绰所编撰的《蛮书》中,也记载巴人有四大姓,郑氏仍是其中之一。不过,一般认为早期的郑氏与后来所说的姓氏含义不同,所指的是一个郑氏部落,因其在读音上近似于汉字“郑”才被以其相称。

  另外,由于“郑”字在土家语中的读音近似于“陈”,因此郑氏有时又被称为陈氏。如在《蛮书》中就是郑、陈并称,各自为姓。显然,土家族郑氏的得姓原因是由于族中一部分人的家族称谓在读音上近似于汉族人的“郑”,在载入汉族人编撰的典籍时便以“郑”相称,此后相延成俗,被这些土家族人所接受。

  目前土家族中的郑氏人口为数不少,仍保持着大姓之一的位置。由于相传郑氏在发展中又分出了周、李二姓,所以三姓间至今还保持有互不通婚的习俗。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宝里吉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统治下的博勒和部,蒙语为?,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origit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

  ⑵.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以地为姓,蒙语为?,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engnelut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回族中的郑氏主要出自明朝皇帝的赐姓,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明朝宦官、航海家郑和,他系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第五子马速忽•赡思丁的儿子。

  郑和的祖籍云南昆阳人,原名马三保。明洪武四年(公元1381年),年仅十二岁的郑和被攻入云南的明军俘虏,被净身后送到燕王朱棣的藩邸,做了一名侍奉燕王的小宦官。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十九岁的郑和“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故赐姓“郑”。皇帝赐姓郑,主要是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今北京东坝)一战中表现突出,得到燕王的喜爱和信赖。

  燕王朱棣夺位成功为明成祖之后,认为马氏不能登三宝殿,于是在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在南京御书“郑”字赐给马三保,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再次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不久,明成祖任命郑和为下西洋总兵正使,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余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从明永乐三年~明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开始了连续七次的下洋通使,郑和率领的大明舰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访问了三十多个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王朝同东南亚、东非各地区的友好关系,成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壮举。

  由于郑和是太监,因此他过继其兄马文铭的长子为后,取名为郑文铭,字恩来,小名郑赐,世袭锦衣千户侯,居应天府三山街马府(今江苏南京马府街),其后逐渐繁衍了一支回族郑氏家族,现居南京的郑氏家族已传二十一世。

  郑氏回族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居在今江苏、云南两省。

  郑姓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中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郑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中国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以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如果说河南荥阳是郑氏的 前祖地, 莆田市就是郑氏的第二祖地。全国郑氏有1000万人左右,福建姓郑的人有近200万, 主要居住在莆田、漳州等地, 尤其是莆田,还是最近几年的统计,莆田自古人多地少,很多外出和移民, 已经不包括莆田古代、近代、第六次人口普查前的外出和移民外地的莆田人,尤其是莆田仍然有35万多人姓郑, 可以说是全世界郑氏聚集最密集的地方。 西晋年间五胡乱华 ,八姓入闽时,郑姓始祖郑桓公的第40代子孙郑昭进入福建,迁居福州 侯官县,就是福州、永泰一带,成为郑氏的“入闽始祖”。 郑昭路经莆田时,喜爱莆田的水光山色,便把从河南带来的十二个祖坟迁葬在莆田 南湖山。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 和福建莆田,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郑姓在浙江、福建、台 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复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 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复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4.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复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猜你喜欢:

1.百家姓郑氏图腾

2.2018姓郑的男孩如何起名字

3.鸡年姓郑取名字男孩

4.2017姓郑的宝宝取名方法

5.2017郑姓女孩取名方法推荐

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郑姓源流

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郑姓姓氏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郑姓姓氏起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赵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赵姓来源
    百家姓赵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赵姓来源

    赵姓是《百家姓》的第一个的姓氏。因为《百家姓》起源于宋初,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国姓。赵宋王朝是最具有贵族气质的汉族王朝,其经

  • 百家姓章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章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章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章姓历史名人

    章(Zhāng)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位。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妊姓,也因他姓而改姓、因他族而改姓。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章姓姓氏源流,

  • 百家姓张姓起源_百家姓张姓来源
    百家姓张姓起源_百家姓张姓来源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张姓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

  • 百家姓战姓起源_百家姓战姓源流
    百家姓战姓起源_百家姓战姓源流

    战姓在全国姓氏排名360,全国共有约11.7万人,属较稀少姓氏。毕战、阿史那土门、安禄山、战龙(单龙)、战虎(单虎)、战青(单青)。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

2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