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乐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乐姓来源

时间: 蓝俊22 分享

  乐姓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乐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乐姓姓氏起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乐姓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纂》上的记载:“宋微子之后,戴公生公子衎,字乐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南阳。”另外,在史籍《姓氏急就篇》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乐氏之先,与宋同姓;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乐氏,曾在中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是出现在近三千年前的春秋初期,是宋国王族的后裔,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区。在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宋国国君为宋戴公子撝,他有个儿子叫子衎,字乐父。子衎生子倾父泽,倾父泽又生子夷父须,夷父须,叫子夷父,字须,他以祖父子衎之字“乐父”命姓,称乐氏,其后裔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就是乐羊和乐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乐氏正宗。

  该支乐氏族人皆尊奉夷父须为得姓始祖,是为灵寿乐氏,或称平山乐氏,正确读音作lè(ㄌㄜˋ)。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乐王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左传》中记载:“晋大夫乐王鲋。”乐王鲋,姬姓,字叔鱼,是春秋后期的晋国大夫,甚受晋平公姬彪的宠信,为晋平公二位宠臣之一,另一位宠臣是程郑。在史籍《古文观止》中记载:“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罹于罪,其为不知智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王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悦,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在乐王鲋的后裔子孙,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乐王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乐氏、王氏者。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乐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西周时期,有负责演奏典乐的大司乐、有具体演奏音乐的乐人、有负责礼乐的大乐正、有管理乐人的小乐正,这些官吏和专业职务人员,统称为“乐正”。小乐正为大乐正的副理,大乐正为普通乐官之长,不但掌管普通乐人,还负责整个王朝的礼教之事。在典籍《礼记·王制》中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到了隋朝时期,开始也在太常寺中设置了太乐署、清商署,设置各种乐师。后来隋炀帝杨广也将其改称为乐正,普通乐师的官秩即为从九品下,相当于如今的科员待遇。在唐朝时期,不但沿袭了隋朝的制度,乐正还掌管邦国祭祀的礼乐演奏,分为大乐、鼓吹两个分署。在宋朝时期,在太常寺设置三名乐正,长官全国的礼乐典制。到了金国时期,大乐正隶属于太常寺太乐署,官秩提高到从九品,相当于主任科员,或县局级官员。

  在历朝历代乐正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号为姓氏者,称乐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乐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支乐氏,出自汉朝初期夜郎国乐王邑,

  即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乐旺镇。据史籍《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一记载和司马迁其他有关夜郎的记述,被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是有关黔西南地区夜郎国年代最早、可信度最强的关键性历史证据。在史籍《史记》和《前汉书》、《后汉书》中,均载了楚国大将熊庄在攻克了夜郎国并远至今云南境内“以兵威定属楚”之后,“欲旧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这便是《史记·秦本纪》中所载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这里所说的“楚黔中”,郡治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与新晃同属于今怀化市。之后,夜郎国向贵州大山深处迁搬,因黔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叠嶂,楚国放弃继续攻击,夜郎国得以在黔西南地区继续发展。自此后至公元前百年的近二百年间,由于西南“夷地”相对地为中原王朝所无暇顾及(庄能以其众王滇便是明证),夜郎部族随着其自身的壮大及与一些小部族联盟,活动的范围便愈来愈广。但所至之处或停留不久或留下一部分又分头继续迁徙,并非有目的地扩大疆土,因而如今也很难划定它的活动范围,以致今日除了湖南与贵州外,还有云南、四川、广西都有县市称是夜郎故地。如今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并没有一个疆域很广的大夜郎国。即使在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绶予夜郎国王印时,朝廷也只是“厚赠缯帛”而并无赐赏封地,地方行政权力都掌握在汉朝廷所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手中,与西汉王朝初郡国制并行的“国”完全是两回事。

  乐王邑,即为夜郎国当年重要的镇邑之一,今称金州。其地之民在“夜郎自大”之后归属大汉王朝,其民仿汉制,有以地为姓氏者,称乐王氏,后多改为单姓乐氏、王氏,且多为苗族同胞。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湖南省新田县潭田村有一支乐氏族人。这座潭田村始建于南宋后期,村民皆为乐氏,人口有三千余,自称“河南南阳郡乐氏门宗”。据该支乐氏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编的《乐氏宗谱》记载,潭田乐氏的先人祖居河南南阳,原本姓“岳”而非姓“乐”,是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岳飞的族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其后族人受“株连”之累,遂改岳氏为同音的乐氏,然后分为三股逃往南方谋生。其中,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江西地区;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广西一带;另一部分族人迁逃到了广东韶关,继而转往宁远九疑山地区安身,后传至第四世乐雷发,以教书为生。到了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乐雷发所教授的学生姚勉一举高中状元。在朝堂上,姚勉上书宋理宗赵昀,称其师乐雷发才学过人,超过管(管仲)、诸(诸葛亮),宜以大事委任之,并自愿将功名让给乐雷发。宋理宗大奇,特旨召试“学术、才智、选举、教养”八事,乐雷发“条对切直”,写下了著名的“庭对八策”,为宋理宗所“嘉纳”,赐以特科第一人,封赏田八百亩,敕建状元楼一座。该支乐氏传至第六世乐疑山,受到奸人李孟久的迫害,遂自九疑山逃到潭田一带避难,随身携带有乐氏家谱、田契、宋理宗赏赐良田八百亩的诏书以及其祖父乐雷发的著作、诗稿。乐疑山见潭田前崖如屏障呈福,后山似游龙戏水,于是定居下来,并娶邻村挂兰谢氏为妻,过起清高自由的生活了。

  此后,经过七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和发展,如今的潭田村已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的大村。该支乐氏的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

  乐姓迁徙分布

  乐氏是一个古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九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乐氏一族早先在河南省南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南阳望、河内望。

  乐姓这个在中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的姓氏,是出现在大约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跟后世以宋为姓的人,算起来是血脉相同的一家人。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纣王的长兄微子所建,这个地方,原来是封给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时叛变,后来被讨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给了微子,并封他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汤之祀。后来,宋戴公的后代,又以王父字为氏,于是就出现了“乐”这个姓氏。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三国所灭。推算起来,中国的乐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据《姓氏急就篇》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乐姓起源于子姓。周宣王时,宋国的国君宋戴公生公子衍,字乐父,他的第四世孙子叫乐营,是宋国的大司寇。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乐”字为姓。又据《姓纂》载:“安徽子之后,戴公生子衍,字乐父,子孙以王字为氏。”按:乐氏之先,和宋同姓。

  乐姓历史名人

  乐毅

  战国时赵国灵寿人(今河北省灵寿县西北)人,战国中期燕国著名军事将领。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的作战指导方略和政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

  乐进

  字文谦,三国时魏国曹操猛将。擅打仗,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后跟随曹操讨吕布,攻张绣,战袁绍,多有战功。与张辽共破孙权。

  乐恢

  字伯奇,东汉京兆长陵人,喜好经学,为一时名儒。初仕郡,署户曹史,坐事抵罪,后复为功曹。永平中,辟司空牟融府,又辟司空第五伦府,皆不就,后征拜议郎。和帝时官至尚书仆射,针对外戚窦宪专权而上书进谏,因不被采纳,托病回乡里,后被迫服毒而死。

  乐广

  字彦辅,晋代淯阳人,历官侍中,累迁河南尹、尚书右仆射,后任尚书令,有政声,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每离职常被人思念。一个女儿嫁给了卫玠(参见《卫姓宗祠通用对联》),当时有人称之为“妇翁(岳丈)冰清,女婿玉润”。历代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

  乐羊

  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乐显扬

  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

  近现代名人

  乐以琴:(1913年-1937年12月3日):四川芦山县人。中国空军飞行员,抗日烈士。

  乐茂盛:举重运动员 世锦赛冠军(湖南宁远人)。

  乐靖宜,前中国游泳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

  乐易玲,现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管理层成员。

  乐嘉, 著名节目主持人。

  乐开扬,中国山水画名家,江苏射阳县人。

  乐玉成,外交助理。

  乐姓郡望堂号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猜你喜欢:

1.百家姓五行属土的姓氏

2.乐姓的来源介绍

3.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4.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哪些姓氏五行属金

百家姓乐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乐姓来源

乐姓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乐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乐姓姓氏起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乐姓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兰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兰姓由来
    百家姓兰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兰姓由来

    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兰姓姓氏渊源,希

  • 百家姓赖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赖姓起源
    百家姓赖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赖姓起源

    赖姓出自姬姓。为周武王之族人,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记载:周武王有弟叔颖受封于赖国,赖国被楚灵王灭亡后,后人以国名为姓。下面由学

  • 百家姓邝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邝姓来源
    百家姓邝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邝姓来源

    邝姓,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邝

  • 百家姓蒯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蒯姓起源
    百家姓蒯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蒯姓起源

    蒯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五位门阀。接下来学习啦

2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