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韦姓由来_百家姓韦姓迁徙分布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商代豕韦国是盘踞东方的大国,夏商周五霸之一,商武丁灭国后,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韦姓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韦姓由来

  源流一

  源于风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

  源流二

  出自韩姓,据明末《樵书》传,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萧何、吕后合谋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良心发现,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韦弁,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韦弁,是西周乃至战国时期的一种礼制官职,负责掌管王族宫廷以及重臣韦弁服的制作,兼制编制书简的皮绳。在韦弁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韦弁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韦氏。

  源流四·

  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武丁在征服豕韦国后,豕韦国子民四散逃难。其中一部分往西逃跑,《殷契粹编》(甲骨文刻)云:“甲午卜、韦、贞、住羌”,后部分韦人逐步西迁。此源流与源流一有很大关系。

  源流五

  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

  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

  百家姓韦姓迁徙分布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百家姓韦姓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1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2 京兆堂: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百家姓韦姓名人

  韦遐

  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

  韦孟

  (约前228—前156年)西汉初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在世时代约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汉景帝初年间。秦时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韦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诗》,传为家学。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废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封同父弟交于楚为楚元王,以孟为其传。自后又传元王子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不从,孟辞官举家东迁至邹(今山东邹城),此时他仍怀念先生旧恩,不胜依恋,作诗述怀。后逝于邹。据史书记载,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为诗并有韦氏之学,足见韦氏一门诗学的造诣之高。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前者用以谏王,后者用以述志,如并合起来,也可以当作他的自叙诗。诗体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诗人温柔敦之旨。或云:此二诗系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类志而作。(见《汉书韦贤传》)

  韦贤

  (约前148—前67),字长孺,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孟第5代孙。被召而举家迁入长安(今西安未央区)做官。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以经书致仕,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授昭帝《诗》,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汉宣帝时,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以为人主师,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代蔡义为丞相,封爵扶风侯,享始平(今陕西兴平)食邑700户,赐宅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从此,韦贤家族成为平陵荣贵门第。为相五岁,多恩,公元前69年以老病辞官,赏百斤黄金。卒谥“节侯”。从韦贤起,汉代始有丞相致仕制度。韦贤有四个儿子,三人为官。汉元帝时,拜韦玄成(贤之小儿子)为丞相,封于京兆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其长兄韦方山、二兄韦弘两家留居平陵,后世不显贵。杜陵玄成的子孙世代相传,累分立为数十家,成为大宗族,向全国迁徙。死后陪葬于平陵(汉昭帝刘弗之陵)。

  韦方山

  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长子曾为高寝令,早丧,后世不显贵。

  韦为宏

  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韦贤次子。官至东海太守,后世不显贵。

  韦玄成

  (?—前36年),字少翁,西汉时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人。韦贤第四子,位至丞相。少好学,明于诗、论语。谦逊侠士,尤敬贫贱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又以明经擢谏大夫,迁大河都尉。徙为太子太傅。父贤死,玄成佯狂让爵于兄。朝议高其节。拜河南太守,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而后失之列侯;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元帝永光初,(公元前43年)遂继父相位,封侯,封于杜陵(今三兆村南),家遂迁此。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因此,邹鲁为之谚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而文采过之。卒于汉元帝建昭三年,谥工候。玄成好为四言诗,著有《自劾》及《戒是示子孙》二首。(见《前汉书》本传)有集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韦昭

  (204-273)(《三国志》作韦曜,因避晋帝讳改)字弘嗣,三国吴郡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为当时著名学者。少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尝承令作《博弈论》,(见《三国吴志》本传及《文选》)为时所称。孙亮时,为太史令,与华核、薛莹等同撰《吴书》。公元258年,孙琳废孙亮,立孙休为吴国皇帝,改年号永安,昭立五经博士而创设国学,开南京设国家中央学府之始,为古代南京大学之起源;官拜中书郎,出任博士祭酒,校定群书,掌管国子学。公元264年孙休亡,孙皓即位,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昭屡忤其意,卒下狱杀之。昭会注《孝经》、《论语》及《国语》,著《洞记》、《官职训》、《辩释名》等。陈寿《三国志·吴书》的参考来源就是韦昭的《吴书》。

  韦叟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朝镇军。善相术,初给还未做上皇帝的宋武帝刘裕看相,裕问其能否得州官。韦叟当众人面说可为州刺史,暗中又悄悄告诉宋武帝说:“君相贵不可言”。刘裕本来就有心造反,听了这话当然心领神会,“若成,当为司马”,后武帝举事成,韦叟果然做了镇军。

  韦子粲

  北朝齐人,官任豫州(今属河南省)刺史。

  韦睿

  (442—520年),字怀文,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齐末为上庸太守,南朝梁武帝时任豫州刺史、雍州刺史、护军等职。因其多次率军大败北魏军,被魏人称为“韦虎”。宋时为右军、辅国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被誉为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韦元恢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北朝北魏东海太守韦合宗之子。任职北魏绿州刺史。北魏孝明帝(516-528在位)时值刺史元法僧据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潜规克复,事泄,为法僧所害,时人伤惜之。

  韦孝宽

  (509年-580年),名叔裕,字孝宽,陕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南)人。北周太傅,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战略家。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余日,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韦节

  隋炀帝时任御史职,曾出使西域,归后著有《西蕃记》一书。

  韦衮

  隋代京兆长安人。隋文帝开皇年间,以屡立战功升任左卫中郎将。

猜你喜欢:

1.百家姓韦姓起源

2.2017韦姓男孩名字

3.韦姓男宝宝取名的技巧

4.陈姓的来源介绍

5.2017年韦姓女孩起名方法

百家姓韦姓由来_百家姓韦姓迁徙分布

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商代豕韦国是盘踞东方的大国,夏商周五霸之一,商武丁灭国后,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韦姓由来,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韦姓由来 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王姓来源_百家姓王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王姓来源_百家姓王姓历史名人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王姓来源

  • 百家姓汪姓起源_百家姓汪姓来源
    百家姓汪姓起源_百家姓汪姓来源

    汪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二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下

  • 百家姓万姓源流_百家姓万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万姓源流_百家姓万姓历史名人

    万姓的得姓始祖为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万姓源流相关资

  • 百家姓屠姓来源_百家姓屠姓由来
    百家姓屠姓来源_百家姓屠姓由来

    屠姓也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屠姓来源,希

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