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禇姓起源_百家姓禇姓分布

时间: 蓝俊22 分享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三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禇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禇姓起源

  1、是以地名命姓氏。据《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参见《万姓统谱》、《通志》。

  2、是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宋、卫、郑等国都设有褚师之官,了称作市令,主管集市贸易。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往往就姓褚师。且人省师字改为姓褚。

  百家姓禇姓分布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三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褚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11席,褚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出自河南。春秋时宋国恭公的儿子子石由于德行可嘉,被恭公任命为“褚师”,相当于今天的的职位,其子孙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关于褚姓之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左传》中曾提到洛阳的南方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里又记载有褚氏渠,褚姓是因地名而得姓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耀,就是血缘上的纯种。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时下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另外一个值得褚姓中国人自傲的,就是他们的族人虽然不多,在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却着实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镇四长史褚秀之,“十八学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并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褚姓的起源是在河南,因此,褚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3]

  湖南慈利 临澧 常德褚氏

  远祖遂良,十九世至通甫、明甫,原居河南开封府杞县白石村,元至正12年(1352)迁湖广孝感县。二十一世秀益又迁湖南慈利。递传至逢才公,居三都,生二子:文魁、文选,分为二房。清光绪18年(1892)始修族谱,1999年续修。以通甫为慈利一代祖。总祠位于慈利县南正街。

  慈利支派:国朝相延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敦仁本羲绍先芳,希明泽远传心学,登善德隆启忠良。圣代佑贤广辅佐,永膺福祚际嘉祥。湖南常德、津市、临澧也有褚姓。

  常德支派:正大光明,天开有道,百世昌。

  临澧支派:国朝相士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居仁由羲绍先芳。

  湖南华容万庾字藏岭褚氏

  一世祖遂良,字登善,江西余干县洪博村人。十九世通甫自河南开封杞县逃迁湖北云梦。后裔启明(“在”字派)为生活所迫,于清同治6年(1867)由监利茅圻河迁居华容万庾字藏岭落居。通甫后裔现分居监利茅圻河、洪湖虎场镇、华容万庾镇塌西湖、安乡官垱镇、平江等地。祖祠建于湖北云梦。

  老派:(自三十世始)在能修有,范山模水,观玉式金,和平忠厚,正大光明,永承先泽,克振家声。

  新派:宏道传继,诗书联新,敦品立行,四维全遵。堂名登瀛。

  湖北应城的褚姓

  应城褚氏始祖是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

  第 一 世 第 二 世 第 三 世 第 四 世 第 五 世 第 六 世 第 七 世

  遂良—————仪————范—————瑶————滕————龙跃————渊 召—

  (遂良居江西铙州府余县唐太宗时人) ( 因宋太祖匡胤起兵龙跃转籍入河开封府杞县)

  第 八 世 第 九 世 第 十 世 第十一世 第十二世 第十三世 第十四世

  魁(纯)————陶—————清————向—————翔—————昆————淇——

  第十五世 第十六世 第十七世 第十八世 第十九世 第二十世

  敦厚————伯玉————终南———大鹏————通甫 明甫(安仁 安义 安礼 安智 安信)

  明甫系生元朝顺帝六年庚辰,行二.与兄通甫公自河南迁居于湖广孝感县就居.未几,而红巾兵燮转徙四川迨.洪武初独犹三塘抵云梦家於南非乡.明甫公长子安仁,字精纯.生于梦县.明洪武三十年戍寅五月初五午时迁居应城县.卒于明永乐年间葬孝邑北径嘴赤土坡之阳,号曰:出水莲花,子山午向。

  百家姓禇姓郡望堂号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南堂:以望立堂。

  百家姓禇姓名人

  褚少孙

  西汉经、史学家,元帝、成帝的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的《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了鲁诗学之先声。

  褚姓褚飞燕

  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张燕,本姓褚。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闲转攻,还真定,觽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觽,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觽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觽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觽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觽从燕,觽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①是后,董卓迁天子于长安,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觽与豪杰相结。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觽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率觽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②

  褚姓褚契

  字武良,褚氏后裔。晋代任安东,后徙居曲阿(里庄西褚村),褚契成为江苏省丹阳褚姓的始祖。

  褚姓褚亮

  唐代丹阳人,褚契之九世孙,官至散骑常侍,被史家称之为江左名流。褚亮生有遂贤、遂良2子。次子遂良,字登善,为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家住丹阳里庄东褚村。

  褚姓褚遂良

  一作阳翟人,字登善(596-658,或597-659) 唐代钱塘(今杭州)人,褚亮之子。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累贬爱州刺史,以忧愤而卒。褚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锺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集及墨迹传世,其代表作有《房玄龄碑》、《伊阙佛龛记》、《雁塔圣教序》等。据光绪《丹阳县志》载,仆射褚遂良墓在县城东南竹塘村。

  褚姓褚德培

  山东兰陵郡峄县人(现山东省峄城区)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明朝御史。万历年乙卯举于乡,崇祯戊辰成进士。初授官为征仕郎行司行人、升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因政绩卓著又被明朝皇帝钦命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文官北上救驾、为明朝皇帝立下汗马功劳。因劳累过度53岁病逝。崇祯皇帝为褚德培旨令建牌坊,(现枣庄市峄城区牌坊街),享食报府、县、乡建贤祠。(现枣庄市薛城区南常村兰陵褚氏祠堂)

猜你喜欢:

1.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2.2017年最新百家姓氏排名

3.百家姓排名2017年排名

4.2017中国最多的姓氏排名 2017全国最多的姓名排行榜

5.百家姓纪姓姓氏源流

百家姓禇姓起源_百家姓禇姓分布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三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禇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禇姓起源 1、是以地名命姓氏。据《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赵姓来源_百家姓赵姓由来
    百家姓赵姓来源_百家姓赵姓由来

    赵姓是《百家姓》的第一个的姓氏。因为《百家姓》起源于宋初,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赵姓来源,希望可以

  • 百家姓长姓起源_百家姓长姓来源
    百家姓长姓起源_百家姓长姓来源

    长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后裔仲长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长姓起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

  • 百家姓章姓由来_百家姓章姓迁徙分布
    百家姓章姓由来_百家姓章姓迁徙分布

    章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章姓约占全国汉族章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章姓在古代百家姓上排名第四十位,在

  • 百家姓张姓源流_百家姓张姓起源
    百家姓张姓源流_百家姓张姓起源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

3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