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连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时间: 卫文34 分享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首一百个姓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连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连姓姓氏源流

  起源一

  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起源二

  出自芈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起源三

  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据宋朝江苏巡抚宋章定所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连氏,<左传>曰:齐大夫连称之后。”

  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连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帅,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镇压了纣子武庚禄父叛乱之后,为了控制远在各地的诸侯国,便将每十个边远诸侯国编为一个连,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诸侯国之君为首领,称连帅。

  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连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长,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小行政区域军事行政长官。

  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连率,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连率,是汉朝时期对“太守”的别称。

  起源七

  源于南匈奴,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史称“胡夏“。

  起源八

  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中记载,连休:鲜卑族,后代居于山西上党南丰沟一带。

  起源九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吉林通志》记载:

  赫哲族穆里雅连氏,出自古老的费雅喀奇勒尔族,世居黑龙江下游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uliyal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后,赫哲族、满族穆里雅连氏多冠汉姓为连氏、穆氏、李氏等。

  总结:

  以上连氏源流皆是传说,概不足信,也无有力证据,有历史记载的只有{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的连称,此乃正史记载,因此中华连氏宗亲会连氏源流研究会一致决定:齐国大夫连称公为连氏唯一始祖,其他概不研究承认。

  连姓迁徙分布

  连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七十三位。连姓的历史十分古老,先秦时期名登《左传》的连称,即为最显著的例子。连称,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他的事迹,《左传》是这样记述的:“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王,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遂作乱,弑襄公。”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姓家族是发祥于如今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700多年的历史。

  连姓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此外,连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等。


猜你喜欢:

1.姓付男孩取名的技巧

2.骆驼祥子700字随笔初中

3.2017年王姓取名的方法有哪些

4.鸡年宝宝姓孙怎么取名字

5.2017年女孩取名好听大气

连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首一百个姓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连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连姓姓氏源流 起源一 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二十九位门阀。下

  • 充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充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充姓起源于春秋,齐国贵族充闾的后代以祖名为氏。充闾的先人是姜太公,所以充姓也是大名鼎鼎的周朝开国功臣姜尚的后代,故充氏后人奉充闾为充姓的

  • 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当代阎姓的人口已达49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阎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近490多万,增长了25倍之多。下面是学

  • 瞿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瞿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瞿姓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以上。现今瞿姓人口约4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003%,在中国姓氏人口数量上排名第205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瞿姓姓氏

5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