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向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时间: 卫文34 分享

  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向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是炎帝生的二十四个儿子之一,起为向姓,在夏朝向垚在陕西建向国,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西周时期有个向国,为小诸侯国,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追封先帝后裔时,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班固定为沛郡(今安徽怀远区域),建有向国,国君称向伯。

  在史籍《潜夫论·志氏姓》中更明确地记载:“炎帝苗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折民惟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城。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高氏、襄氏、、士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干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在周平王五十年(公元前721年),西周的向国被强大的邻国莒国所吞并,亡国时间在史籍《春秋·隐公二年》中有记载:“莒人入向。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向国与山东莒县没有任何关系。

  向国灭亡之后,向伯的王族后代子孙以及国民遂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向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子御说有五个儿子,他的第四个子名叫子肸,字“向父”,其后世代为宋国卿士。

  到了子肸的孙子子戎时期(一说曾孙),出任宋国左师,并主掌国政。

  公元前546年,向戎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诸侯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这次盟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在十余年间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各国得以安宁生息积蓄力量。这在春秋乱世中是非常少见的,子戌也因此名扬列国。

  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为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称向戎、向子戌,其后裔子孙沿续相传,皆称向父氏、向氏,后向父氏亦省文简改为单姓向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向父”氏的正宗祖宗。

  “向父”氏族人大多尊奉向父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羊舌肸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羊舌肸,亦称叔肸、杨肹,字叔向,具体生卒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后再予刊载。他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晋军名将羊舌斗克之后,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先贤之一。

  羊舌肸主要活动在晋悼公姬周、晋平公姬彪、晋昭公姬夷三代晋侯执政时期(公元前572~前526年),他的封地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东南七公里处),故又称杨肹。

  羊舌氏家族是晋国的公族,羊舌肸之父羊舌职即为大夫。到羊舌肸这一代,羊舌氏家族极盛,有兄弟四人,即羊舌赤(铜鞮伯华)、羊舌肸(叔向)、羊舌鲋(叔鱼)、羊舌虎(叔虎),皆为晋国大夫,史称“羊舌四族”,声名四播,连当时的晋国世敌楚国人,都称其为“强家”。

  在羊舌肸的其他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叔向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向氏、叔氏(舒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西南夷,西南夷是黄帝后代,出自汉朝时期巴郡“南郡蛮”,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古巴郡(今川东、鄂西地区)的“南郡蛮五姓”中,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个大的氏族群体,其中的巴氏之子务相为五姓之首,被大家共尊为廪君,曾聚居在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一带)。

  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年),在廪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人改为汉姓向氏。一直到清朝时期的湖广施南地区,该向氏家族世为巴地土司,其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土家族,出自五代时期赣西地区原汉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土家族向氏,源出汉族。

  在唐朝时期,今江西吉安地区先后由彭氏、覃氏、冉氏、田氏、向氏等汉族人组成较大的准军事力量占据。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湖南和今鄂西、黔东部分地区被楚王马殷父子割据,马殷委任彭瑊为溪州刺史,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地。此后,那些本以征战为目的西迁的五大姓汉族人就驻留于该地区。此后,因朝代更迭、战乱等原因,这五大姓汉族人逐渐与当地著民通婚,逐渐被现代人视为“土家族”。

  该支向氏,就是这样的土家族人,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彝族、苗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向氏族人分布。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向姓迁徙分布

  根据《吕氏春秋》载有:“宋向带为太宰,桓族也。华元杀荡泽、向带等舍于睢上……”。可知向带亦为桓公之后,综合其他史料判断,向子戌所处年代应在向带之后 ,这就说明,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无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来尚须斟酌。无论如何,向姓发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带毋庸置疑。宋元公时,华亥与向宁叛乱,后二人双双败逃楚国。

  战国时,秦国有向寿。可见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及潇湘,西入关中。此期至两汉,向姓除继续繁衍于商丘一带外,有一部西迁洛阳,一部迁于今山东金乡一带,并有一部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此际见于史册之向姓有东汉时期的向栩、向长,二人均为河内朝歌(今河南商丘)人,可见在东汉以前,商丘依旧为向姓繁衍之大本营。

  此期至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的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三国时,襄阳宜城(今属湖北)人向宠、向充兄弟,向郎、向条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向姓有避居江东,也有湖北之向姓南迁湖南。但上述三大郡望依旧较为兴盛。

  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两度请回鹘出兵助战,则洛阳、西安两次遭受回鹘将士的灭顶之灾,向姓河南郡望名存实亡。接着又有黄巢起义接踵而来,向姓为避乱或其他原因始大举南下,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成为向姓避难所。

  北宋时,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其从孙向经之女向皇后嫁于神宗,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人家飞黄腾达起来,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耻后,向敏中玄孙向子 因仕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明初,山西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北京等地。

  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之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如今,向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向氏人口的35%左右。

  向姓历史名人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徒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子条嗣,景耀中为御史中丞。

  向宠(?-240),向朗兄之子。刘备时,任牙门将(保护牙城的武官)。在秭归之战中,他的营寨尤其完好。后主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任中部都,典宿卫兵。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赞扬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升为中领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夷时,遇害。

  向秀(?—约275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他只好到洛阳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向秀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没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旧赋》、《难养生论》。

  向海明(?-613):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原为扶风(今陕西凤翔)僧人,自称弥勒出世。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追随者数万。后转战于扶风、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之间,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壁(?-1261):南宋名将,字君玉,常州(今江苏常州)人,绍定进士,官至大理卿直龙图阁。元兵南下,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壁率兵赴援。士壁数立战功,升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元兵围城,士壁聚力固守,力战退之。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因奸相贾似道妒忌其功,被诬告杀害。

  向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白莲教、李沅发起义有功,调升广西提督。太平军起,因据守桂林、长沙得力,擢为钦差大臣,后建江南大营,威胁天京。大营被击溃后,自缢而死(一说病死)。

  向警予:(1895-1928)中共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原名向俊贤,笔名振宇,土家族,1895年生于湖南湘西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排行老九,有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因与蔡和森之妹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毛泽东。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2年她在上海入党,随后参加中共“二大”,当选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长。此后,她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并领导过上海十四家丝厂1.5万名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罢工,还为党代会和报刊写过许多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和文章。1925年,蔡和森赴苏联参加国际会议,向警予同往,并入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1927年4月,向警予回国参加中共“五大”后,留在武汉先后负责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宣传部和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领导工作,在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春,她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随后英勇就义,时年33岁。

  向仲华:(公元1911~1981年),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溆浦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第六十八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七十岁。

  向守志:(公元1917~今),原名向守芝,四川宜汉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第七十六团副排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十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一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向孝书:(公元1925~2004年),山东荣成和镇南卧龙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猜你喜欢:

1.2017向氏男孩取名方法

2.2017年肖姓男孩取名方法

3.窦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4.肖氏女孩取名字的方法和技巧

5.小学生培养好心态的故事

向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一百七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1%左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向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是炎帝生的二十四个儿子之一,起为向姓,在夏朝向垚在陕西建向国,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容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容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容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六位门阀

  • 鱼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鱼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鱼姓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子姓,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庶兄子目夷(字子鱼)。子鱼的子孙有一支以先祖的字为姓,称鱼姓。下

  • 艾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艾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6%。下

  • 宦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宦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宦(hun)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宦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5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