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淳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时间: 卫文34 分享

  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淳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淳于姓姓氏源流

  淳于(chún yú)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周武王给炎帝后代姜姓淳于公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原夏王朝时期有一个斟灌国,是姜姓小诸侯,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将其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建立了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姜姓州国是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后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一个偃姓国,这有待进一步考证甄别。一直到西周晚期,州国还有君主叫州公实,邻国就是蔡国和杞国。后州国的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东监利,原为州国都城),名淳于国,仍为公爵,国君称淳于公,成为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之一,其实就是州国的延续。

  到了春秋初期,从河南迁移来的强大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淳于国国力迅速衰弱,无力再抵抗,国君淳于公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淳于国亡国之后,其王族及其国人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到了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讳,淳于氏乃去“淳”改为于氏。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再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淳氏、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淳于氏族人大多尊奉淳于公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初期的杞国国民,属于以国名为氏。杞国是一个自商王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大禹的后裔。杞国最早建国于商王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王朝初年在周武王姬发的扶持下,杞国得以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国才被楚国所灭亡。当初在春秋早期,杞国将邻居淳于国灭亡之后,吞占了淳于国故地并迁都于斯,因此后世也将春秋以后的杞国称作淳于国。

  在杞国的国人之中,也有以淳于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后与姜姓淳于氏族人一样,在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讳,亦改为于氏。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世代相传至今。

  淳于姓迁徙分布

  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淳于氏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后来因徙迁,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

  今在山东省的龙口市,重庆市的南川县、万盛区、渝北区、北碚区、綦江县、彭水县,四川省的泸州市、广元市苍溪县、盐亭县、绵阳市、达州市、仓溪县,安徽省的宿州市,湖南省的长沙市湘阴县,河南省的郑州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北京市,贵州省凯里市等地,均有淳于氏族人分布。

  淳于姓历史名人

  淳于髡

  战国时齐国文士。博学多闻,知识丰富,口才好,善于答辩,说话幽默滑稽。当时诸侯并侵,百官荒乱,淳于髥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说之以隐,并见听从,以为诸侯主客。

  淳于越

  战国时齐国博士。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对好兄弟,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淳于量

  字思明,南朝陈车骑将军。其先济北人,世居京师。父文成,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淳于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起家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累迁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馀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以功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太守。历为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淳于恭

  字益孙,东汉北海淳于人,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死后,淳于恭亲自抚养哥哥留下的儿子,他教侄儿读书学习,侄儿如果做错了事,淳于恭就用棍子打自己以感化侄儿。侄儿看了非常惭愧,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

  淳于长

  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其姨娘王政君,是元帝刘?#93;的皇后,成帝刘鷔的皇太后;其大舅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谭、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也于同一天分别被封为平阿侯、成都侯、红阳侯、曲阳侯和商平侯,一时有"五侯"的盛名。基于此,他20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从此,他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和讨好成帝,渐渐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淳于诞

  后魏时蜀汉人。他的父亲兴宗为南安太守。他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往扬州,但在路上其父被盗贼所害,他倍感哀伤,誓要奋发,倾资财结交宾客,半月内遂得复仇,破贼樊文炽等。官终梁州刺史。

  淳于棼

  为唐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中的故事人物,叙述主人公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

  淳于朗

  唐代黄县人,淳于难之弟,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阳剌史、后宰相,封燕国公。

  淳于难

  黄县人,隋时据守文登。唐兴降唐,文登遂升为州,以难为刺史,封晋国公。

  淳于意

  山东人,汉代名医,仕齐为太仓长,世称为太仓公或仓公。少喜医术,后为人治病,决生死多验。文帝时,因故获罪,当处肉刑,其女缇萦上书,愿以身入宫为婢,代父赎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废肉刑。

  淳于缇萦

  汉代名医淳于意之女,她的父亲医道很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的刑罚。汉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动,终于下令赦免其父,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


猜你喜欢:

1.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2017

2.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3.百家姓要怎么记好的记忆方法

4.上古八大姓氏

5.商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淳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淳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 淳于姓姓氏源流 淳于(chn y)姓源出有: 源流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濮阳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濮阳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濮阳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四位门阀,望族出博陵

  • 宗政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宗政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宗政氏或氏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三位门阀,望出京兆、彭城

  • 公冶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公冶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公冶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二位门阀。下面

  • 澹台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澹台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澹台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一位门阀,望族

5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