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阳春白雪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阳春白雪》是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阳春白雪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阳春白雪典故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中指出,《宋玉答楚王问》中明明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即有客人在郢中唱歌。而不是郢人在唱歌,更不是郢人善唱歌。沈括认为,郢中为楚国旧都,“人物猥盛”,之所以和者寥寥,是由于不知道或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宋玉以此自况,未免有些不讲道理。以郢人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沈括还指出,阳春白雪典故中的一些细节后来被错误的解读和传播,例如,善歌者都被称为“郢人”,而原文的意思是郢人不善歌。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不得不承认,这种差异又和欣赏者的主观趣味有很大关系,有时很难得到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阳春白雪基本信息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由中国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文艺评论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试图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统一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统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极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古曲《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很显然这是在“阳春白雪”四个字的字面上解题了。阳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阳春白雪》年代相隔太远,已无音乐上的关联。

猜你喜欢:

1.阳春白雪的典故出处

2.阳春白雪的成语故事

3.琵琶曲阳春白雪简介

4.旗亭画壁的典故

5.曲高和寡有什么典故

阳春白雪典故

《阳春白雪》是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阳春白雪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阳春白雪典故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燕然勒功的典故

下一篇:夜郎自大典故

精选文章

  • 燕然勒功的典故
    燕然勒功的典故

    燕然勒功,意为未平定边疆的战乱,大家对燕然勒功的典故了解的有多少?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燕然勒功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燕然勒功的典

  • 偃旗息鼓典故
    偃旗息鼓典故

    偃旗息鼓,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赵云传》。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

  • 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 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 比喻自欺欺人。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掩耳盗

  • 言过其实的典故
    言过其实的典故

    言过其实,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言过其实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言过其实

27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