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文丁杀季历是什么典故

时间: 卫文34 分享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关于他们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丁杀季历是什么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文丁杀季历的典故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季历后来被文丁囚禁,并且死在了商朝的都城殷,也许正是鉴于此,西伯侯姬昌才励精图治,想要为父亲报仇,也正是基于此,周与殷商的关系开始变得糟糕,为周后来讨伐殷商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文丁杀季历是周讨伐殷商的一个重要原因。

  武乙继位的时候诸侯国周在位的是季历,武乙授予了季历征伐的权利,季历于是带兵频繁的出征,先后灭掉了程(今陕西咸阳)、义渠(今宁夏固原)、西落鬼戎(即鬼方)等,后来武乙死后文丁继位,季历又率兵征服了余吾戎(今山西长治市西北),文丁一开始的时候看到征伐成功也是很高兴的,并且任命季历为殷牧师,执掌商朝西部地区征伐的事宜。后来季历又征服了始呼戎、翳徒戎。可以说季历的征伐连连成功,使得周的声威大振。文丁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非常的害怕,于是想要遏制周的发展。

  季历在征伐成功之后到殷献上俘虏并且汇报战况,文丁给与季历丰厚的赏赐,并且封季历为西伯。季历丝毫没有防备文丁想要杀掉自己的意图,当季历想要返回周的时候文丁突然下令囚禁了季历,罪名是季历杀死了武乙,季历一气之下死在了殷。季历死后其儿子姬昌继位,下决心要为父报仇,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武王伐纣,殷商最被周所灭。

  文丁以什么理由杀了季历

  文丁是武乙的儿子,商王武乙死后文丁继位,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侯,武乙在位期间给与了季历征伐的权利,所以武乙在位期间季历频繁的代商出征,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文丁继位后季历继续执掌商朝西部的征伐权,并且屡屡得胜,声威大振,文丁非常忌惮日益强大的周,所以在季历到殷报捷时囚禁了季历。

  文丁囚禁季历后,季历竟然一气之下死在了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丁杀季历”。季历死后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继位后励志要为父报仇,所以励精图治,使得周不断的强大,而这个时候的殷商因为连年的水旱灾害,状况却是每况愈下,衰微的殷商和强大的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武王伐纣能够成功。

  文丁囚禁季历的罪名是季历杀死了武乙。实际上武乙据说是被巫教杀死的。因为武乙在位期间极力的打击巫教,使得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非常的尖锐。在商朝时期巫教的权利非常的大,王室做任何的决定都需要占卜,听从神的指令,而神的指令是通过神职人员发出的,所以神职人员在商朝的地位非常的高,甚至可以不通过君主的同意就做一些决定,大大的限制了王权,武乙在位期间王权与神权的斗争非常的激烈,武乙大大的削弱了神权,强化了王权,所以受到神职人员的痛恨,杀死武乙也就是必然的了。神职人员在武乙外出狩猎的时候杀死了武乙,并且污蔑武乙是被雷击而死。文丁当然知道是谁杀死了武乙,但是由于巫教的强大,文丁无法为父报仇,于是正好将这个罪名加在自己想要除掉的季历身上。

  文丁为什么要除掉大功臣季历

  季历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武乙时继位为周侯。武乙曾授季历以征伐之权。季历率兵西灭程(今陕西咸阳)、北伐义渠(今宁夏固原),生擒义渠首领。武乙末年到殷都朝贡,武乙赐以土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次年,王季又征伐西落鬼戎(即鬼方),俘获大小头目二十。太丁为商王时,季历又率兵征伐余吾戎(今山西长治市西北),迫使其服于周。文丁任命季历为殷牧师,执掌商朝西部地区之征伐。其后,季历又征伐始呼戎、翳徒戎,声威大振。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决心抑止周的发展。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西伯,使季历毫无戒备之心。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囚禁季历。不久,季历死于殷都。

  武乙的儿子文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季历毫不客气,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季历向文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给太丁用)。文丁闻报非常高兴,嘉封周人首领季历为“牧师”,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季牧师于是征始呼戎,始呼戎又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了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向文丁献捷。文丁看看季牧师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将囚禁季历,不给季历归周,季历本来没有叛商的想法,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最后死在商都朝歌,季历的死是文丁造成的,因此古书说“太丁杀季历”,就是这回事。而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姬昌,接班之后,昼夜磨牙,琢磨着抱负商王朝,最终成为未来商朝的掘墓人。

  文丁杀季历的作法没能阻止周人力量的发展,相反,周人与商朝的矛盾加深了。并且文丁时代连连遭受自然灾害,王畿地区的洹水“一日三绝”,商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每次改朝换代,总伴随着气候的大波动,不是酷热有了旱灾,就是气温骤低导致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侵袭,以寻找粮食、草和政权。

  文丁死后,东夷中的“人方”再次叛乱,文丁的继任者“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受敌,就把文丁的一个幼女,生得美丽端庄,嫁给了姬昌,向姬昌所代表的周人致歉,《诗经》在描述这场隆重盛大的婚礼中,还创造了“天作之合”这个词。商王帝乙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之后,平定了东夷的叛乱。


猜你喜欢:

1.天作之合的意思和典故

2.商朝第一任皇帝是谁

3.周朝开国皇帝是谁

4.恶贯满盈的主人公是谁

5.商朝的皇帝列表

文丁杀季历是什么典故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关于他们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丁杀季历是什么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文丁杀季历的典故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蒋干盗书的典故讲的是什么故事
    蒋干盗书的典故讲的是什么故事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大家知道这个典故讲的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蒋干盗书的典故讲的是什么故事

  • 吕蒙正不受镜是什么典故
    吕蒙正不受镜是什么典故

    吕蒙正,北宋初期的宰相,敢于进言,对部下百姓宽容有德,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贤良著称的官员。且吕蒙正为人一身正气,对此他还有一个著名的镜子典故

  • 钱钟书借书是什么典故
    钱钟书借书是什么典故

    钱钟书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知名的作品。而钱钟书借书这一典故也和钱钟书的作品有关。那么钱钟书借书的典故具体是指什么呢?下面是学

  • 重耳之亡是什么样的典故
    重耳之亡是什么样的典故

    重耳当初国家内乱,父子离间,没有办法之下,他就带着对他忠心的几个臣子逃走了。从此开始了流亡的生活,直至重新夺回王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

4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