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是谁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那么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诡诸听信谗言,将当时还是太子的申生杀掉,并且还不忘斩草除根,欲除掉申生的弟弟重耳。幸亏重耳提前知晓消息,立马逃出晋国,四处流亡。多年之后,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待他如上宾。有一天,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酒酣耳热之际,楚成王突然问道,“如果有一天,你回晋到国并且当上国君,该如何感谢今日的‘以礼相待’呢?”重耳思考了一会儿,回答:“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重耳这么一说,楚成王可不乐意了,我现在可是以国君之礼对你,你竟然说没什么可以给我的。于是不死心的问,“话是这么说的,但是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大概明白,倘若今日不许下个承诺,自己恐怕就命不久矣了。于是回答,“如果我能回国并且当上国君的话,我愿意与贵国和睦相处。倘若两国之间不得不开战,我一定先命令自己的军队退避三舍。”

  之后重耳回到了晋国,成为了国君,在与楚国交战的时候,果真命令部下退避三舍,但是楚军中了计谋,冒进,最后被晋国打败。

  退避三舍的关人物

  先轸(?—前627年),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楚成王(?-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

  退避三舍的成语解释

  词条: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近义词:委曲求全、远而避之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周旋到底

  灯谜:一再让住房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是谁相关文章:

1.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2.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简介

3.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4.关于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那么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的信息,供大家阅读!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主人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诡诸听信谗言,将当时还是太子的申生杀掉,并且还不忘斩草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惟命是从的典故和主人公谁

精选文章

  • 徐娘半老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徐娘半老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徐昭佩,南朝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梁元帝萧绎的正妻。著名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便是出自于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娘半

  •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

    乐昌公主,陈宣帝之女,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为妻。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字子上,是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胞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是西晋建立的奠基者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昭之心路

  • 水浒传大刀关胜的典故
    水浒传大刀关胜的典故

    关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大刀,关于关胜的典故有很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关胜卖刀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胜卖刀的典故 话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