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王戎是古代著名的大孝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自小便极其聪明,玄学造诣极高,且为人情深意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希望你喜欢。

  王戎死孝的故事

  据悉,当时的王戎与朝廷的另一位官员和峤共同遭遇家长丧事,两个人都以孝著称,均是出了名的孝子。然而这期间奔丧的王戎由于过度哀伤悲痛,不思进食,一日比一日更为消瘦下去,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乎快要支撑不住了。而和峤则是整日整日地嚎啕大哭,严格遵守丧事礼法。

  有一日皇上向刘仲雄问道:“朝中两位大臣家中奔丧,你常常前去探望王戎与和峤吗?我听闻和峤过于哀痛,真是令人担心啊!”此时,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孝道礼法,整日哀哭,但他的精气神并没有大大受损。反而是王戎,尽管他没有恪守于丧事礼数,但他却已经因为悲痛至极而骨瘦如柴了。因此臣认为,和峤景观尽极孝道,但没有毁坏自己的身体;而王戎却是以死来尽孝啊。我想陛下您不必太过于担心和峤,反而是王戎更应该令人担忧。”皇上听此,对王戎的做法十分震惊。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王戎本是琅琊王氏出生,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因此王戎也继承其祖辈之孝,尽管他没有恪守孝道礼法,却实实在在用自己的身体表达了内心的悲痛。

  王戎列传内容介绍

  《王戎列传》,出自晋书,讲述了王戎的人物简介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王戎,出生于魏晋时期的名门琅琊王氏,他的祖父与父亲都在朝廷中任官职,他自小便才智过人,长大以后成为当时七贤之一的名士,也在官场起伏多年,敛财无数,几乎成了一名算盘上的不倒翁。

  王戎小时候就有独立的思想和清晰的头脑,不会盲目追随其它的小朋友,且胆识过人,两眼放光。

  王戎十五岁时,他的父亲王浑有一个朋友叫阮籍,二人关系不错,但二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有一次王浑带着儿子王戎见了这位老朋友,阮籍见了王戎反而一见如故,两人聊得十分尽兴,阮籍遂略带感慨地对王浑开玩笑说:“你儿子的思想你可远远比不上,和你聊天还不如和你儿子交谈有意思。”王戎也正是如此,一来二去与之建立了友情,遂加入竹林七贤之中。

  后来其父死后,以前与王浑有过交往的官员都纷纷前来赠财物相送,而王戎坚决不收,因此他清高的举止使他声名远扬。

  钟会征讨蜀国时,路过王戎处与之告辞,顺便问他有什么计谋,王荣表示:按道家的说法,建功立业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守功却不容易。因此在钟会告败以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十分有见解的看法。

  《王戎列传》还有其它关于王戎的事迹,他任官职时,尽管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但他却能将自己管辖范围里的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王戎十分长寿,于72岁时去世。

  王戎的历史评价

  裴楷:“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阮籍:“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钟会:“裴楷 清通,王戎简要。”

  王济:“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

  王繇:“濬冲谲诈多端。”

  戴逵:“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房玄龄等《 晋书》:“①汉相清静,见机于旷务;周史清虚,不嫌于尸禄。岂台揆之任,有异于常班者欤!濬冲善发谈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漆圆而高视。彼既凭虚,朝章已乱。戎则取容于世,旁委货财;衍则自保其身,宁论宗稷?及三方构乱,六戎藉手,犬羊之侣,锋镝如云。夷甫区区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贷,颓墙之陨,犹有礼也。”“②濬冲居鼎,谈优务劣。”

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相关文章:

1.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2.戏说中国古代十三美男

3.竹林七贤王戎为人如何

4.古代四大美男子介绍

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

王戎是古代著名的大孝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自小便极其聪明,玄学造诣极高,且为人情深意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王戎死孝的典故故事,希望你喜欢。 王戎死孝的故事 据悉,当时的王戎与朝廷的另一位官员和峤共同遭遇家长丧事,两个人都以孝著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王戎的典故故事大全
    王戎的典故故事大全

    古代有七位名士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名竹林七贤。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以下是

  • 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
    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

    古代的名士都是活的相当潇洒自在,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放浪形骸,不注重礼法,生性活泼爱创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阮咸与阮琴的典

  • 囊萤映雪的典故大全
    囊萤映雪的典故大全

    囊萤映雪有着怎么样的典故呢?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囊萤映雪的典故大全,希望你喜欢。 囊萤映雪的典故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大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

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