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乐器>

什么是鹰笛_鹰笛的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鹰笛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藏族鹰笛

  藏族鹰笛的历史

  藏族鹰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曾经流行于昌都、阿里、山南以及藏北牧区一带,可以说在游牧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鹰笛是由游牧民简单打孔制成,仅供他们放牧时放松身心使用。

  藏族鹰笛的结构

  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一般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制作时,先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骨髓。两端管口呈椭圆形,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

  藏族鹰笛的现状

  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制作鹰笛的原材料鹰翅骨极难寻找,往往只在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高山上才可能发现。据西藏民间传说,雄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冲向太阳,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偶尔有因为极端气候,雄鹰没有飞过雪山被冻死,人们才有机会拾捡到鹰翅骨。1952年,次旦出生于拉萨。1963年,他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开始了为期6年的竹笛专业学习,毕业后进入西藏歌舞团从事竹笛演奏。出于对鹰笛这种独特乐器的欣赏与热爱,次旦内心渴望弥补鹰笛失传的遗憾,作为一名藏族演奏家,有兴趣更有责任使鹰笛重现于世,挽回藏区的艺术瑰宝鹰笛。

  塔吉克族鹰笛

  由来传说

  关于鹰笛,塔吉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万山之祖”帕米尔 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 人放哨看家。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 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已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避,它 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娃发每天带着 “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命运如此悲惨, 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 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慕士塔格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处飞 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娃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鹰王”对他唱了起来:“娃发娃发 ,快把我杀,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娃发听了又 惊又喜,怎舍得杀掉自己心爱的猎鹰呢,他抚摸着鹰的羽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鹰王” 又 唱道:“娃发娃发,快把我杀,我死以后,会成仙家,若不杀我,主家一来,把我抢走,你 也难活。”娃发心想,也许它真能变成神仙吧,就把“鹰王”杀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 空心骨头,钻了三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娃发吹起鹰笛,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从此,鹰笛在塔吉 克人盛行不衰,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历史之久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从南疆巴楚县脱库孜萨米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1年)的三孔 骨笛。据民 族音乐学家周菁葆先生考证,它就是古代的鹰笛。与今日塔吉克族的鹰笛,在用料,形制和吹奏等方面均 完全一致。

  形制结构

  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 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在管的下端开有三个按音孔(图)。制作时,先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骨髓。两端管口呈椭圆形, 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稍呈椭圆形)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开按音孔的工艺十分重要,民间多以食指和中指在骨管上 平展的宽度作为标准距离。鹰笛不仅长短有别,管口大小有异,所开的音孔距离也不同。多才多艺的塔吉克族人民,每当鹰笛开完音孔以后,还要在白净而俊俏的笛身上雕刻出图案 纹饰或题字,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为奇特的是,鹰笛做好以后先不能吹奏,要放置在屋内的房柁上,经过半年时间的烟气熏染,使外表呈现出美观、雅致的暗红色之后,方可取下带在身边。还有一种鹰笛,管身长28厘米,上端管径2厘米,下端管径1厘米,管身开七个按孔(前六后一),上端正面开一个方形吹口。

  吹奏方法

  演奏时,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下两孔。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 冲击管壁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兼用平吹和超吹,音域d1—e2,可达九 度。音色高亢明亮,与口哨声维妙维肖。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 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 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由于鹰笛所用鹰骨的不同,在音响上也有区 别。用鹫鹰骨做的鹰笛,骨质坚硬,骨纹细密,表面光润,骨管较长而粗,音调偏低,音色浓厚;用老鹰骨做的鹰笛,骨质不如鹫鹰 骨,骨管较短而细,音调偏高,音色明亮。鹰笛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民间的鹰笛乐队,通常由四人组成,两男子吹鹰笛,两女子用手鼓伴奏,鹰笛多轮番吹奏上下乐句,有时 两人也同时吹奏,一人奏主旋律,另一人加花装饰。

  现存状况

  在塔吉克族人民聚居的塔什库尔干,不论你漫步在山村里,还是走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都会听到令人神往的鹰笛声,它伴着人们雄浑的歌唱和健美的舞蹈,使塔吉克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浓郁、强烈的帕米尔高原风格。鹰笛多用于盛大节日、婚礼和迎宾送客等喜庆场合,在歌舞、叼羊或赛马等活动中,也是离不开的伴奏乐器。专业文艺团体在创编的 塔吉克族舞蹈中,还将鹰笛作为道具使用。鹰笛常吹奏民间乐曲,较著名的有《塔里要吾里》等。

  鹰笛形制

  骨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也有用仙鹤的腿骨制作的。骨笛规格不一,长短、粗细各不相同,通常比竹笛短而细,一般翅骨笛管长25厘米左右,鹤腿笛管长29厘米左右,管径2厘米左右。管身上口密封,只留一窄缝作为吹孔,管端的背面斜开一发音孔,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按音孔(或开成前五后一)。演奏时,骨笛竖置,右手在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第一、二、三孔,左手在上,无名指、中指和食指 按第四、五、六孔。运用平吹超吹,音域d1—e3。音色清脆、悠扬。吹奏中多使用上 滑音和颤音等技巧。在青海省 黄南藏族自治州,还流传有一种用大雁的翅膀骨做的雁骨笛。管身无固定规格, 在笛管上端管口置一木塞,木塞与管壁之间留有一道缝隙作吹孔,管身开有六个按音孔。奏法与鹰骨笛相同。

什么是鹰笛相关文章:

1.民族音乐赏析心得体会

2.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

3.民族地理知识点

什么是鹰笛_鹰笛的介绍

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鹰笛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藏族鹰笛 藏族鹰笛的历史 藏族鹰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秃鹫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曾经流行于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什么是石磬_石磬的介绍
    什么是石磬_石磬的介绍

    石磬简称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以下是学习啦

  • 什么是排箫_排箫的介绍
    什么是排箫_排箫的介绍

    排箫又名雅箫、颂箫、舜箫、秦箫,是一种汉族乐器,起源于中国西周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3000多年前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

  • 什么是渔鼓_渔鼓的介绍
    什么是渔鼓_渔鼓的介绍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简板,又称简子。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宋代已出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渔鼓的介绍,希望你喜

  • 什么是竖琴_竖琴的介绍
    什么是竖琴_竖琴的介绍

    竖琴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的重要乐器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竖琴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竖琴的介绍 效果 由于具有丰富

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