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药方>

大黄汤药方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大黄汤是中国传统药方一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黄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大黄汤药方(一)∶《证治准绳》卷二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组成】大黄(锉,炒) 牡丹皮 消石(研) 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主治】肠痛。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汤药方(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大黄10克

  【用法】上药细锉。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

  【主治】久痢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大黄汤药方(三)∶《鬼遗》卷三

  [来源]《鬼遗》卷三。

  [别名]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 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零)。

  [组成]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用法]上切。以水5升,煮取2升4合,去滓,下消搅调,分温3服。快利为度。

  [主治]痈疽,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

  [方论]《千金方衍义》∶升麻升举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医案]时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大黄汤药方(四)∶《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组成】大黄(锉,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桔梗(微炒)3分。

  【加减】若已服诸利药,胃中虚冷,大下如水,干呕眼白者,可去大黄。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主治】小儿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结不消,或吐下呕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

  【用法】上为粗末。一二百日儿每用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3次温服;2-3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午后各1次。

  大黄汤药方(五)∶《千金翼》卷二十二

  【药物组成】大黄3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14枚(擘),黄芩2两,芒消2两,甘草(炙)2两。

  【处方来源】《千金翼》卷二十二。

  【方剂主治】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用法用量】上㕮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为5服。得下止。

大黄汤药方介绍相关文章:

1.大黄粉的用法

2.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3.爱情对子的大全

4.皮肤病外用药制剂

5.中药对联

大黄汤药方介绍

大黄汤是中国传统药方一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黄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大黄汤药方(一)∶《证治准绳》卷二 【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组成】大黄(锉,炒) 牡丹皮 消石(研) 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用法】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麻杏甘石汤药方介绍
    麻杏甘石汤药方介绍

    麻杏甘石汤是将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四味中药材,经过筛

  • 葱豉汤药方介绍
    葱豉汤药方介绍

    葱豉汤,乃微辛微温之剂。葱白虽性味辛温,但辛而带润,温而不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葱豉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葱豉汤之孟诜方

  • 泻心汤药方介绍
    泻心汤药方介绍

    泻心汤,著名重要方剂。由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而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泻心汤药方介绍,希

  • 十枣汤药方介绍
    十枣汤药方介绍

    十枣汤,中医方剂名。泻下剂,逐水,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十枣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十枣汤歌诀和用法 歌诀 十

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