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贵族文化>

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

时间: 晓明25 分享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要高。

  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 以某公主择配某人。”额驸跪拜接旨。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 礼(又称“一九礼”)。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据《大清会典事例》 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 只”。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

  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席间 演奏吉祥乐曲。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后宫外向皇后行礼。同日,太后在慈 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

  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设。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试婚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

  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礼品为鞍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酒45瓶。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人。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

  准备出降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时到,先至皇太后、皇帝、皇后前依次行告别礼;如系妃嫔所出,再向生身妃嫔行礼。然后,公主在命妇引导下升舆出宫,赴额驸府邸。公主乘舆由内务府校尉抬行。其前有仪仗开道;其后,送亲福晋、夫人、命妇等乘舆随行;最后是护送的骑马军校。送亲队伍浩浩荡荡。至额驸府邸后,额驸父礼男宾于外厅,额驸母礼女宾于中堂,公主与

  额驸于洞房行合卺礼。礼毕众退。

  归宁是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婚后第9日,公主偕额驸入宫拜见太后、皇帝、皇后等,依次行谢恩礼。其日宫中少不得还要大张筵宴,热闹一番。

  主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候国的诸候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候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候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 《史记 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候的女儿。《史记 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西汉成帝时,公主和候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象著名的汉武的姑姑封号馆陶,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清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称为县主。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只有一个例外。慈禧收六王爷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

  古代公主出嫁,有专门的词出降、下降,也称下嫁。娶皇帝女儿只能叫尚、尚主。如汉高祖女儿鲁元公主嫁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就叫“张敖尚鲁元公主”或“鲁元公主下嫁敖”。唐高宗时专门下诏规定皇帝之女,即公主出嫁才能称出降,诸王的女儿即县主出嫁只能称适。

  公主的丈夫都知道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慰,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如云格格出嫁时封为“温宪郡主”.

  “和硕格格”是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得到“郡主”封号的,称”和硕格格”.

  “和硕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出嫁时的封号,一般省略“和硕”两字.如“建宁和硕公主”称“建宁公主”.“和孝和硕公主”称“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复杂的关系,汉室王朝的关系就浅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儿,“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汉室王朝给公主封号喜欢用”平”字:如汉代的“平阳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长平公主”.

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公主出嫁的贵称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古代贵族制度形成
    中国古代贵族制度形成

    在中国古代,贵族制度是一个阶级制度,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贵族制度形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

  • 古代贵族封号
    古代贵族封号

    在古代,贵族都有着封号,具体是哪些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代贵族封号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贵族封号 先秦时期 按《通典.职

  • 古代皇后的首饰
    古代皇后的首饰

    古代的首饰精巧华美,那么你了解过皇后的佩戴首饰是怎样的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皇后的首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皇后的

  • 古代贵族饮食礼仪
    古代贵族饮食礼仪

    中华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自古以来便被誉为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然也就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贵族饮食

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