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文明古国>华夏文明>

古代皇帝是不是也要尊师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东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桓荣是他的老师,他作了皇帝后,“犹尊桓荣以师礼”。《后汉书·桓荣传》载:桓荣生病,明帝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示尊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皇帝是不是也要尊师,希望你喜欢。

  古代皇帝也尊师

  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

  《贞观政要》录有唐太宗的《定太子见三师礼诏》,规定太子必须出殿门迎接三师(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称东宫三师),“先拜三师,三师答拜。每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李纲因脚疾不便行走,太宗知道后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太子亲自迎接。

  明武宗是个荒淫无耻的混账皇帝,但他对自己的老师靳贵却很尊重。靳贵病逝时,武宗恰好南巡至镇江,就亲至他家致奠。武宗命随臣写祭文,写了几篇,都不如意,便亲自动笔。文曰:“朕在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渡江,闻先生讣。哀哉!尚飨。”言简意赅,却真挚感人。

  清朝康熙皇帝时,彭始抟为胤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老师。一次,彭始抟因胤祯不会背书而罚他下跪。皇后得知,怒气冲冲地拉起胤祯就走,并说:“皇儿读书为君,不读书也为君。”彭始抟当即顶撞说:“读书为明君,不读书为昏君。”后来康熙知道事情的经过后,责命胤祯绘一幅《御筵课读图》——图上康熙与彭始抟相对而坐,旁侧跪着胤祯。这幅画因此又叫《跪师图》。

  古代称皇帝死叫做“驾崩”原因

  驾,原是古代车辆的总称,或专指帝王的车乘,如车驾、銮驾。在《后汉书·舆服志》上载∶“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古代皇帝的车驾可分为大驾、法驾、小驾,而皇帝出行时,仪仗队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

  此外,在明朝张自烈撰的《正字通》上载∶“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因此,渐渐的“驾”也就成为古时对皇帝的尊称,或用来借指皇帝、天子。如护驾、圣驾、驾坐等。

  另据《说文解字》记载∶“崩,山坏也,从山朋声。”所以,崩的本义是山倒塌。如《左传·成公五年》上载∶“梁山崩。”

  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天子的死看的很重,常用山倒塌来比喻,故自周朝开始皇帝死就称为“崩”。如《礼记·曲礼下》上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薨、卒、不禄、死,这些都是古人对死的称呼,但有阶级性。

  古代,驾的用法可借指或尊称皇帝,而崩是指皇帝死如山倒塌般,故“驾崩”是古人用来专指皇帝死亡的一种尊称,而只有平民百姓之死,才会直言不讳的通称为“死”。

  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原因

  古人对于服饰有一定的规定,并不是凭空随意制定。如《续汉书·舆服志》上载∶“……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所以古人是仰观天象,俯观地之法,尊崇天地德泽,效法大自然的华美纹饰,才制订服章规制,并区分爵禄位阶、尊卑贵贱。

  汉服分为礼服和常服,其中冕服是帝王和百官最为隆重正式的礼服,通常在祭祀时穿着。冕服包括冕冠、冕服、鞋子。冕冠,简称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礼帽。如《说文》记载∶“冕,大夫以上冠也。”

  冕冠是由冕版、冕旒、笄、延、武、充耳等组成,这些物件都含有深意。冕冠的顶部覆盖一长形木板,称为冕版。冕版又称为“延”,用细致的布帛包裹,板形前圆后 方、前低后高。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有天子是奉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之意;而前低后高,呈前俯之状,象征皇帝有谦恭的美德,能倾听民意,关怀天下百姓,这 也是“冕”字的本意。冕版的中间横着一条红带,代表天河,称为天河带。

  冕版的前后各有垂珠,称为冕旒。又《礼记·玉藻》上载∶“天子玉藻, 十有二旒,前后邃延。”孔颖达·疏:“天子玉藻者,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于玉,以玉饰藻,故云玉藻也。”意思是说,“藻”是由五彩丝线编织而成,藻上穿以数颗珠玉,一串珠玉即为一旒,所以旒又称为“玉藻”。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诸侯以下依官职等级递减。如《字汇·冂部》上载:“古者诸侯、大夫皆有冕,但以旒之多寡别耳。”据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记载:“黄帝作冕旒,垂旒,目不邪视也。”因冕旒会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也会遮蔽视线,故有告诫皇帝目 光不邪视不该看的事物,品行要端正,遵守礼制,并且要有威严之意。

  冕冠的帽身(圆筒状)两侧各有一个小孔,称为“纽”。戴上冕冠后,要用玉笄(簪子)从纽的一侧进入,穿过冕冠内的发髻再从另一侧纽出来,如此冕冠便固定在头上不易松脱。帽身的底部有帽圈,称为“武”。

  另外,在冕冠的两侧各垂一条悬系玉瑱的彩线,称“紞”。紞上的玉瑱,正好垂在耳旁,是用来塞耳的玉器。如《说文解字》载∶“瑱,以玉充耳也。”又《左传·昭 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杜预·注:“瑱,充耳。”孔颖达·正义:“礼以一绦五采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为瑱以塞耳。”所以瑱又称为“充耳”。天子的充耳为玉,诸侯则为石。充耳只是悬挂在两耳边,不是直接塞进耳内,目地是提醒皇帝身居宫中耳不聪,不可妄听,勿信谗言。

古代皇帝是不是也要尊师相关文章:

1.古人尊师礼仪

2.古代尊师励志对联故事

3.唐太宗教子尊师的故事

古代皇帝是不是也要尊师

东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桓荣是他的老师,他作了皇帝后,犹尊桓荣以师礼。《后汉书桓荣传》载:桓荣生病,明帝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示尊敬。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皇帝是不是也要尊师,希望你喜欢。 古代皇帝也尊师 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古代抒情诗大全集
    中国古代抒情诗大全集

    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

  • 苏轼嗜茶的介绍
    苏轼嗜茶的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嗜茶,精于品茶、烹茶,功于茶史、茶道,甚至对茶具、烹

  • 拯救华夏文明的冉闵
    拯救华夏文明的冉闵

    这篇文章,你会看到一个分析更为透彻深入的冉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拯救华夏文明的冉闵,希望你喜欢。 冉闵的身世之谜 有拔高冉闵的

  • 导致华夏文明的灭亡的是什么东西
    导致华夏文明的灭亡的是什么东西

    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但是有一件发明,它远不及四大发明技术含量高,它甚至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它却差点断送了华夏文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