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古代文化知识 > 古代习俗 >

关于平潭婚嫁习俗

时间: 晓明25 分享

旧时,男女婚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婚,程序十分繁琐,要经过求婚、定聘、请期、纳亲、迎亲、会亲、回门等数十个大小程序。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平潭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平潭婚嫁习俗

求婚

昔时有句俗语:“富人无大仔,穷人无大猪”。历代流传早生贵子,提倡早婚,故男女上七八岁即有人托媒论婚嫁。媒人事先要了解双方家境、男女品貌等情况,若双方认为条件相宜,即作求婚准备事项。此时预订男女的年庚八字。习俗称为“命纸”、“帖仔”、“帖头”。男女双方都是把“命纸”压在祖先灵牌前的香炉下,三日内家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比如发生碗碟打破等,则曰家中“直顺”。经过这种预卜吉凶仪式后,才进一步协议条件。旧习买卖婚姻首项即“礼银”,又称“聘金”、“雁币”、“礼品”(含肉、面、肉饼、盘担、妈担、妈饼、洗屎担等),双方讨价还价,形同买卖。有些是“亲保亲”(直接或间接亲戚联姻),或朋友亲家,或富贵之家、官宦门第碍于面子不便即时议价,至完婚时,随身份惠送,双方风光。礼银议定后,即可预定日期进行“掼定头”,即定聘。

定聘

平潭人通称为“掼定头”。男家备有礼银一部分,和女子用的装饰品、手镯、耳坠(富裕家用金、通常用银包玉或银的)衣料等。准备大帖、乾坤书各一份,乾书写上男性年庚八字、姓名、称呼,以及主婚人家长姓名,坤书由女方填写。基本礼品有金花、大烛、香排、良缘四大包。普通家庭只备猪脚线面,富裕人家筹备上丰盛礼担30—40色副食品、山珍、海味等礼品。礼担派人送至女家,首先开起礼担、大帖乾书由女家留下,坤书送回男家保留,这就是订婚的文凭。礼担中四大色各收一半,妆饰品收起给女儿收存,礼品中收三分之一或各收半数,肉、面不动。根据民间传统,如果收肉要用刀切开,收面要把面扯断。订婚是联姻的开始,故应避讳“切开”、“扯断”这些不吉利的彩头。另外男方还要回赠线面一包,瓜条、红枣、桂圆、冰糖等礼物。事后,男方把女方所回赠的四果分送左邻右舍,女家用订聘时收下的红花分送亲友女眷,以示向他们报喜讯。订婚以后,自始两家成为姻亲关系,此后双方遇有婚丧喜庆均要礼尚往来,所有礼仪署名称谓均加上一“忝”字,以示尚未正式结婚的姻亲。

请期

男家若准备本年度迎娶过门,就要及早知会媒人通知女方亲家,名曰“乞亲”。因为根据风俗,如果是女家当年也要娶亲者,要先出后入,不得娶亲后再嫁女,所以如果日期选择不当,女方可以推延婚期。请期要开列主婚人,若是双方的祖父祖母健在者,双亲亦健在,民俗所谓“八目相对”,须要这四人的出生年岁(属相)甲子年庚写清,若祖父、母只余一人,亦须将生者冠在双亲前头。若上列主婚人俱无健在者,则要以兄嫂主婚。择日师依据乾坤两造年庚八字,以及两家主婚人年岁,择定黄道吉日。____徒、天主教徒不履行上述各种手续,只选定避开礼拜日这一天。择日单包括裁衣、合帐、纳采、安床、冠笄、星期等项目。送日子的时间,或另择吉日、或采用一般民间所谓“大众日”,如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三月三日上巳日、四月八日佛生日,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送日子男方也是要备办礼品、红花(人工制的红绸花),此次应加备“孩儿花”一合、白茉莉一合,这两合花女家收起侯用,并回敬四果。

裁衣

这是婚事上之头一道礼节性手续,应邀请亲族中熟悉裁剪较年长之妇女,更要夫妇健在、儿孙绕膝所谓“好命人”主持仪式。古时,主持人应头戴红花、身穿红裙紫衫。近代则改为穿戴整齐即可。工作场所多排列在厅堂,上供祖先灵牌,点燃香烛,待时辰到发炮(燃爆竹)举行开剪仪式。男方剪刀口向内裁剪,女性剪刀口向外裁剪,先剪内衣,多用白色,有些人把这些衣服保存作为“百岁寿衣”,继而剪外衣,男性多青蓝色,有些人自备长衫、马褂为外衣礼服,多数人还是互相借用避礼。女性外衣叫做礼袄、礼裙,多系男方备好,若是自缝者应在此时开剪时裁剪。但有些人也是互相借用,或前代备的保存下一代再用。

另民间沿习,所谓开剪主持之“好命人”挑选亦有所避忌,凡有“孝服”在身者不能主持。还有两种关系亲人,如姑母与嫂嫂不能适用,由于姑与孤寡的“孤”同音,嫂与闭锁的锁同音,此二字均属不吉利,故避而不用。

合帐

是把帐布一幅一幅的缝接起来。也是选用良辰吉日,亦是请“好命人”一针一线地缝合,工作时应缄口不言,不得与别人说话。如果违反这个规则,古时会有“引蚊成群”、“帐不刹蚊”的迷信说法。

安床

先期把床板和床椅安放妥当,待安床时辰一到,请男性“好命人”在床脚垫塞入“大金”(佛教用金纸箔)。若是铺椅则用砖头垫塞八只脚,右脚砖直放,左脚砖横放,形成“丁”字,寓意“添丁”。砖上也安上“大金”,各个床脚都塞好,然后把床板排列铺好,罩上蚊帐。民间习俗,床板上铺放稻草,所谓“猪姆惹巢”,意望早生多生贵子。不论四季都要这样安排,然后被席、枕头安放清楚,燃放鞭炮仪式完毕。安床之“好命人”应以太平面款待谢之。

纳采

通常男家称为“送礼”,女家则称“领礼”。其时间多数在婚礼前一天,也有送“三日礼”,有的在结婚的当日上午,这种称为“随礼还亲”。民间在这个仪式上所备之礼品,视男方家道,厚薄差距甚大。但某些礼品是民俗沿用,成为惯例,必不可少。而有些还属于讳忌物品,不宜滥用,如海味中的鲳鱼,“鲳”与娼谐音,马鲛鱼有“露出马脚”之嫌,百子炮(鞭炮)寓百子发千孙,宜留在男方,不能送给女方,如果偶然疏忽,将上述某些含有忌讳的物品当作礼品,会导致女方误会,认为有意讥讽嘲笑等,引起不必要的风波。固定礼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用文字表达的礼品有礼书、拜帖、开书、看书(帖套、帖面)等,写上“会饴之敬”、“报哺之敬”等字。礼书,也有叫乾坤书、婚书,如现代的结婚证书。制造较为精致,封面贴有金纸剪帖龙凤等,此礼书一套两式,男家的曰“乾书”,女家曰“坤书”。乾书由男方填写清楚。坤书有关女家名字等留待女方填上,女方收礼盘时,收起乾书,退回坤书,双方互为珍藏。拜帖,沿用的红帖(十帖,即红纸折成一连十折)。在帖的右下方书写主婚人称呼姓名,向对方有关主要亲属问安拜贺,写上五张,空白五张,附有总拜帖一张。女方回帖时,把总拜帖和已写的帖收起,另外也写五副拜帖,附上总拜帖一张回复给男方。开书、看书,这两项都是用现金,以红帖袋装好,外加封签,写上“开书之敬”与“观书之敬”。开书礼金是送给新娘的母舅,请他来揭开礼案、礼盘的馈礼。母舅收礼后,也要陪上“添妆锡器”。旧时使用器皿,多用锡打制成,统称“锡器”。如花瓶、烛斗、脂粉盒、油棉碟、油缸、酒瓶、茶壶、瓜子盘、茶叶缸等。有些母舅陪不起这些,只拿一些现金包好放在礼桌上以作陪送礼金,表示给外甥女自己采办。看书,此项礼金是送给新娘启蒙老师的。旧时大家上户自聘家塾教育子女,此日东家喜事,学生出嫁,礼案上的文书往来老师理应帮忙,但也须要一份礼品馈赠,以此表示男方对他教育新娘的谢意。

固定礼品主要有礼担。礼担,按民间习惯分为大担、妈担、洗屎担等类别。大担以猪肉、线面、礼饼等为主,其数量都要整数偶数,成双成对。其他山珍海味品种、数量视家当而增删,没有定数。女家收肉、面是按当初如约收取,但要留下猪的后蹄,男方用红髻线挂在堂前祭饷。据闻是防御阴间白虎杀劫。酒可以全部收下,把酒倒出后,把盛酒器皿装入清水,放入桂圆两颗表示分水至男家。礼饼,按照说亲时约定数照收。妈担“妈”平潭人即对祖母的称谓。新娘有祖母在堂者,除面议妈饼若干块(大多是一百块整数),还要另办妈担礼品,厚薄不等,都应以红纸签写上“含饴之敬”。妈饼收后也是分送给诸亲友。洗屎担是专送新娘的母亲的礼品,民间俗称已久,后代为美化其名,又冠上“报哺之敬”或“缅怀之敬”等字样。以上山珍海味办色礼品,女方按惯例收多少亦无规定,一般只收三分之一,也有收半退半,也有极少数女方,见男方盘担不够丰盛,每色只留一些作“压盘”。女方回敬四果、五子、高帽(礼帽)、裤料、兜肚、银钱包、票包等东西。新娘外衣作为结婚临出娘门穿上的礼袄、礼裙,也是随男方所送礼案一起送到女家备用。

闹厅晡

即结婚前一天,平潭人称为“闹厅晡”。男女双方均有聘请鼓吹乐器队伍,吹吹打打,男家称为“闹厅”、“光宅”,女家亦办酒设宴、邀请宾客,叫作“领礼酒”。男家布置厅堂,张挂舅联,贴表字及次门联,后这二项是亲族公赠。当晚的酒席,就是邀请亲族间的兄弟、叔伯等人前来聚会庆祝,故也叫作“兄弟酒”、“闹厅酒”、“光宅酒”等。

落笼箱

女方妆奁,布匹衣服,折迭整齐,色泽调配,每隔数件,就塞草纸一迭,以防色泽相染。并用红纸包糊成信封状,内装瓜子约30~50粒,一是作标码号数,二即能增厚妆奁的体积。闹洞房后,男方母舅看妆奁时,用此瓜子包计数。每逢五、逢十取一包,看毕妆奁,瓜子作为招待宾客的礼品。

办妆奁

父母送给女儿陪嫁的财产及物资,以及亲属赠送所谓“添奁”的礼物,均称 "妆奁"。但其厚薄多少差距甚大。平潭流传俗语:“有人讨礼银,没人讨嫁妆。”根据考证:古时议论聘金时,也以妆奁多寡为标准,大体分为三种类别:上等殷实人家,陪嫁有不动产,如田园、房屋、店铺、紫菜嘾、澳地等。此外,还有房中全套家具,厅堂全套摆设用品、床上用品、服饰、首饰等,甚至陪丫环婢女。中等人家,一般置办“房里红”。即全套房中家具设备。末等人家,一般置办最起码的日用品,如脚桶、粪桶、枕头箱等。

上头顶髻

民间又称“昌头”。平潭有句俗语曰:‘三十岁末昌头,都是妮仔(小孩子)。这里的 “昌头”就是指结婚。说明“昌头”是结婚不可缺少额仪式。新郎要请男性长者主持仪式。主持人双手捧着方盘,内放头梳、蓖梳、剃刀等理发工具,首先拿起剃刀,在新郎额前象征性轻刮三下,继之项后刮三下,再用蓖梳、头梳同样反复三蓖、三梳,然后戴上礼帽,谓之“加冠”。然后象征性的吃过“上头榯”、“上头面”,仪式算为结束,新郎向主持人下跪谢礼。

新娘要请女性长者主持仪式。女主持人在新娘的额头上擦拭干粉,先用锥子拔掉脸上的毫毛,再用红丝线绞拔脸上残留的毫毛。平潭人称之为“开头撮面”,又叫“开脸”。然后给新娘戴上“孩儿花”,奉上礼衣礼裙,盖上头盖罗布。新娘打扮好后,首先由母亲开声哭,新娘向其父母及诸亲族长辈依次致谢,逐一告别下拜辞行。礼毕红轿进入庭堂,此时母女难以割舍,在轿夫催促下,其父母扶女儿入轿,即放下轿帘。妆奁在轿前导行,红轿随后起轿出门。此时女方亲族撒大麦、泼清水。亲人跟随轿后,均带难舍心情,送行到将出村界,新娘于轿内示意停轿,要送行亲人留步,此时新娘把从家中备携之红筷一幅由轿窗递出,其兄弟用衣襟承接带回,送行的人及随即饭回。

拜堂大礼

当迎新娘队伍在鼓乐伴奏下徐徐行至男方近境,此时男方接轿鼓乐也加入伴奏,待红轿至男方家门口时,燃鞭炮迎轿,轿入厅堂,此时男方须选父母齐全、兄弟姐妹俱有之“六亲齐全”青年人挑“宝丸(桂圆)水”,把水倒入水缸,寓“聚宝盆”入门之意。此时,“书棣先生”会同“伴房妈”向新人轿用力撒米、麦、盐等物,并唱“撒轿词”和“开轿门词”,并掀开轿门,唱“十请新娘”祝词,新娘步出花轿,沾米筛、绕火炉,与新郎共拜天地、祖先、双亲后,双双进入洞房。

饮交杯酒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就床而坐,往往有两人互相推让的情况。据说,先坐下者会被后坐下者管束。因此谁都不愿先坐下,往往最后由伴娘扶着两个人同时坐下。坐床仍是男左女右的习俗。洞房床前桌上点燃龙凤烛一对,并有鹤瓶、酒爵(酒杯)、米时、面等物品。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还要吃米时、吃面,最后新郎为新娘揭开头盖罗,观众退出洞房,新郎招呼客人,新娘在洞房里稍作梳洗补妆正容,以待宾客宴后,看新人,闹洞房。

闹洞房

平潭俗称“闹房”,闹房宾客多以新郎之表兄弟及年轻朋友一辈为主,这些人拥挤于新房,嘲笑戏谑,强令新郎新娘作一些亲热滑稽动作,以博一笑。有些好顽年轻客人待新娘入睡,撬门入内,将新娘的鞋或其他物品取藏,待次日向新郎索钱、索物。农村喜家为了减轻新婚夫妇精力负担,通常情“书棣”唱曲,传统曲目如“过鹊桥”、“交花烛”、“采花”、 “美人照镜”等。此种文娱节目深受年长宾客及女客的青睐,同时增加喜庆良宵气氛。

会亲日

结婚次日,俗称“庙见”,平潭大多数人称“会亲”,是祭拜祖先灵牌。拜会男方族亲长辈、平辈的仪式。首先要于祖先灵前烧香点烛,参加会亲仪式的全体族亲共同向祖先灵牌下拜十次。拜祖礼毕后,新婚夫妇分别向族亲长辈、平辈下拜。凡受拜人要给新娘见面礼,男性送红包,称为“贽敬”,或“压拜”,女性送银器首饰,称为“插头”。新娘也要回赠礼品,称为“庠贺”,礼品如手帕、袜子、烟袋、眼镜袋等。现多为袜子、毛巾、线等礼品。

会亲礼毕,又转入“落灶前”(下厨房),仪式由伴娘领新娘熟悉厨房用具。同时伴娘唱起训勉的词曲。在此时,有女戚一人趁婆婆不注意,用新娘做的“棣家糖”塞入婆婆口内,使其说不出话来,民俗意为日后婆婆不会骂媳妇。继而举行“添花”仪式。新娘跪在婆婆面前,婆婆亲手把白苜莉花(人造花)戴在新娘头上,意谓希望早生男孩,此时伴娘又唱一遍“添花词”。添花仪式结束后,新娘可以回到洞房。此时早有一些年轻的戚友预先跑在洞房,把门掩上不让新娘进入,往往要伴娘唱《十拍房门》词曲,有的唱一两遍,洞房门才打开,让新娘进入。

请头行

请头行是女儿偕女婿第一次回娘家,也称为“归宁”、“回銮”、“回门”,以与结婚日相隔天数另叫名词,婚后第五天就叫“请五日”,第三天叫“请三日”。一个月叫“请满月”。现在大多数是第二天就请头行,若因故或远路未能如期举行者,可临时两亲家商定。不论多长时间请头行,新娘新郎均要打扮如新婚模样。

请头行当天,亲家舅应随红轿到男方。男方大多有备“轿前盘”(礼品),“轿前饼”(礼饼)。请头行时,女轿在前,轿前是用女家姓字灯为行,返回时应反之,以男方姓字灯笼在前导行。乡下有隔宿习惯,次日还家。带回“轿胶米时”“棣家米时”和“轿胶鸡”牝牡各一,并用红髻线两头分别系住两鸡的脚。故民间称明媒正娶的夫妻为“红线系脚”。

农村新娘回门只用乌轿二人抬,新郎步行。亲家叔(系新郎之小弟或亲族男童)随新娘后、“亲家舅”随新郎后同行。

请头行时,昔日平潭还有“考新郎”习俗。有些地方为测试新女婿见识如何,编个哑谜或典故故事,让新郎解除。如搭一个草楼仔挡路,一人**其中,表示是“茅庐出诸葛”。新郎行到其前,要三呼三揖,口称“请先生出山”,又三揖三鞠躬。哑谜解除后,应主动撤去草楼,让新郎过去。如果无法识破,新郎就要备“果子包”送人,才能通过。将至女方门口时,敲锣打鼓迎接新人入堂,也同样拜谒女方祖先牌位,继之拜长辈亲人,仪式与“庙见”仪式略同。

中午或晚上女家设宴招待,以新女婿为上宾,就坐“东一位”,其他席位由主人邀请与新郎同辈或晚辈的亲属作陪。酒席毕,新郎要备好红包放在首席桌上,俗称“压桌”花红。表示新客给岳父家中下人(婢女、乳母、保姆、佣工)以及厨师司炊等人发赏彩,按人均分。岳父也要给新郎带的随从发赏钱,名曰“压腰包”。一般岳家只给随新郎来的亲家叔一点回仪。

2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