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1947年莱芜战役

时间: 蓝俊0 分享

  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47年爆发的莱芜战役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947年莱芜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莱芜战役简介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蒋军根据“鲁南会战”的计划,集结于南北两线的部队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企图夹击集结于临沂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1947年,鲁南会战前,华东野战军原作战任务是消灭南线的国民党军队[2] 。大战在前,截获蒋介石发给王耀武的一份重要情报,认为经过清剿,已溃不成军,往南逃窜,遂下令王耀武让李仙洲部队南下,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消灭我军。这份电报立即呈送野战军陈毅、粟裕两位首长,他们随即决定放弃南线会战的作战计划,命令部队急行军秘密北上,将李仙洲集团团团包围[2] 。

  当年1月,国民党军在其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下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以23个整编师53个旅,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于临沂地区。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4个整编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以便阻止华东野战军西进或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该指挥部管辖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党政军全体机关)主任兼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在济南指挥协同呼应。1月底,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分三路由台儿庄、新安镇(今新沂)、城头一线向临沂攻击前进,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的第73、第12军及整编第46师,为辅助突击集团,自1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县)、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向莱芜、新泰地区开进,策应南线的作战。

  时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临沂地区休整待机。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采取各个击破、逐次歼敌的手段,首先诱逼南线进攻的三路国民党军突出一路,予以割歼,再及其余。南线国民党军始终坚持密集靠拢,齐头并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3个军(整编师)以梯次配置的队形,孤军深入,于2月初占领莱芜、颜庄一线。华东野战军陈、粟、谭依据敌情的变化,果断改变战役计划,转兵北上,歼灭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团。除以第2、第2纵队伪装全军,在临沂以南采取宽正面部署,迷惑并阻击南线国民党军,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起,以急行军隐蔽北上,同时以驻胶东、渤海地区之第9、第10纵队迅即开赴莱芜地区参战。并布置地方武装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桥,造成华东野战军将向晋冀鲁豫野战军靠拢诸假象。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蒋介石、陈诚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伤亡过大、无力再战,遂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协同欧震集团,聚歼华东野战军于临沂以北地区。

  18日,华东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进抵莱芜周围地区,完成对李仙洲集团主力的战役合围。李仙洲集团察觉有被围歼的危险,迅即收缩兵力于莱芜城,并令驻博山之第73军第77师即开莱芜归建。华东野战军除以主力隐蔽待机外,以一部攻取锦阳关,构成对明水方向援军的阻击阵地,以一部进攻莱北吐丝口镇(今口镇),切断李集团北撤通道,另以一部担负伏击第77师。

  华野和来犯的李仙洲集团对垒于莱芜 。陈毅也关注着韩练成的动向 。2月20日,陈毅再次接见从韩练成那里归来的刘贯一,将作战步骤告诉他之后,要他掌握在攻歼李仙洲总部时,一定不要让韩去增援,并要刘、杨二人继续留在韩部积极活动[3] 。韩练成在刘贯一、杨斯德的帮助下,放弃了指挥,脱离了部队。

  20日上午,由博山南开之第77师进至博(山)莱(芜)公路上的和庄、不动地区,被预先设伏于该地的第8、第9纵队主力一举歼灭。20日晚,华东野战军对困守莱芜的李集团发起全线攻击,至21晨,攻占莱芜城郊的几个要点,打退守军的连续反扑。攻占锦阳关,包围吐丝口镇守军。李仙洲固守无力,待援无望,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兼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的指令下,于23日率其指挥部及第73军、整编第46师向莱芜以北突围。整46师师长韩练成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策动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更增加了突围部队的慌乱。

  1947 年2月23日正午,莱芜战场上响起了第一枪。华东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莱芜至吐丝口镇的公路两侧设置袋形阵地,并以由南线赶来参战的第2纵队部署于蒙阴地区,以防李集团向西南撤退。上午10时,李集团的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即遭部署于吐丝口镇的第6纵队的顽强阻击。中午,当李仙洲集团的后尾撤出莱芜城时,第4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该城,断其退路。同时,由第1、第7、第4、第8纵队组成的东、西两突击兵团向拥挤于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3公里的狭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团,发起向心突击,采取穿插分割战术,仅经5小时,歼灭该集团,俘李仙洲。第73军军长韩浚率余部千余人钻隙撤入吐丝口镇,会合新编第36师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于青石关地区担任阻击的第9纵队歼灭。华东野战军乘胜发展攻势,收复胶济铁路西段及其两侧的县城13座,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山东战场的作战态势。

  莱芜战役背景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陇海路以南整个苏皖地区转入敌后游击战争环境。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转入山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华东解放区对党政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中共华中局并入华东局,苏皖边区政府取消;新四军军部改为华东军区机关,取消原有的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番号,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共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除留苏皖地区兼苏中、苏北军区的第11、12纵队外,能够集中使用的野战军主力为9个纵队约27万人,华东军区部队约有30万人。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华东军区部队伤亡重大,不堪再战,遂急忙调集53个旅31万人组织“鲁南会战”。南线国民党军以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整编军相当于兵团),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郯城、城头一线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以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由明水、周村南犯莱芜、新泰,进行南北夹攻,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

  针对国民党军的作战企图,华东野战军决心集中主力24个师的兵力,将诱北犯之敌诱进至适当地区,选其突出的一路围而聚歼。1947年1月31日,南路之敌开始北犯,但由于进攻之敌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不便分割歼灭。自胶济路向南进犯的北线之敌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同年于2月4日到达莱芜。华东野战军认为与其待机过久,不如主动放弃华东军区首府临沂,遂决定迅速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同年2月10日,华东野战军除留第2、第3纵队伪装主力阻击南线之敌外,主力隐蔽兼程北上。19日,华东野战军各部逼近莱芜、颜庄地区。22日,北线之敌第46军由新泰退至莱芜与第73军汇合,华东野战军即将该敌包围。23日,莱芜被围之敌向北突围,战至中午华东野战军攻占莱芜城,切断了北逃之敌的后路。随后,华东野战军主力自东、西两面发起猛烈攻击,至下午5时,将敌人全歼,战役结束。

  莱芜战役

  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换取歼来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国民党军遭此惨败后,在华东战场整整一个月都未敢出战。

  莱芜战役的经过

  莱芜战役,情况变化之多,为前所未有。

  南线战况

  1.我主力北上时,敌人的情况是:第四十六军在新泰及其外围,李仙洲(2)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在颜庄南北地区,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在莱芜,第一一二师在口镇及其以东至和庄地区,新编第三十六师在蒙阴寨及南北师店。

  2.根据以上情况和我们的预定方针,打算一口气歼灭敌人两个军比较困难,甚至可能打成僵局。因此确定首先歼灭位于第二线的王耀武(3)嫡系第七十三军及李仙洲总部(第四十六军在前面,非王嫡系,为保存实力,与我们有些联系,我可利用敌内部矛盾);尔后再集中全力歼灭第四十六军。当时我们的部署是:以第一、第六纵队组成左路军,攻歼莱芜、口镇之敌;以第八、第九纵队组成右路军,歼灭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两个师;以第四、第七纵队组成中路军,配合右路军行动。

  3.我们原来预计在北线打两仗,第一仗打第七十三军,第二仗打第四十六军。这两仗估计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结束。因此,留了两个纵队钳制南线之敌,要求在北线打响以后再放弃临沂。但当我们部队刚进抵指定集结地区(左路军进抵羊流店地区,中路军进抵蒙阴及其东北地区,右路军进抵鲁村地区)时,南线之敌即于十五日进入临沂,与当时我北线预定战斗发起日期(最早为十八日)相隔尚有四天。如南线之敌继续前进,则在我打响第二天即可赶上与北线之敌会师。

  北线敌情变化

  南线之敌占领临沂后,北线敌情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敌情变化:十五日晚,王耀武发觉我部队自费县向西北运动,同时由于其南线部队迅速进入临沂,估计我主力转移方向,乃于十六日调整部署,全线后缩。第四十六军自新泰撤至颜庄地区;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的第十五师、第一九三师自颜庄撤至莱芜地区;第十二军的新编第三十六师自蒙阴寨及南北师店撤至口镇、上有庄一线,归第七十三军指挥;第十二军率第一一一师、第一一二师北调胶济线,担任张店、明水一线守备。

  在敌人突然后撤的情况下,当时很使我们许多同志担心,因为我们部队尚未到齐,有的兵团首长要求以右路军切断敌人退路,左路军向莱芜挺进。即使不能将敌全部歼灭,也可以吃掉它的“尾巴”。这个意见幸亏我们没有同意,否则部队一伸出去,这五万多敌人就很难消灭。

  第二次敌情变化:王耀武判断我们要打他,将其部队后撤,并获得了徐州绥署的同意。但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却认为我放弃临沂,是由于鲁南战役伤亡巨大,不堪再战,并谓刘邓部队未能打下民权,因此估计我可能放弃山东,退向黄河以北。陈诚妄图乘此机会,实行南北夹击,将我主力歼灭于沂蒙山区,乃令王耀武确保新泰、莱芜,并派有力一部插向大汶口以南地区,断我退路。我们得知此情况后,认为还有歼灭敌人的机会。

  十七日,王耀武执行国防部命令,又将其部队向前推进。第四十六军重占新泰,李仙洲总部率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仍在莱芜,第七十三军军部率第一九三师接防颜庄,第十二军仍守备胶济线。

  第一次敌情变化后,我仍坚持原定作战方针,以左、右两路军先歼灭第七十三军,中路军切断第四十六军和第七十三军的联系。第二次敌情变化后,我决定以第一、第八、第九纵队歼灭莱芜及其外围之敌;第六纵队以一个师直插和庄,其余部队歼灭口镇之敌,任务完成后以一部控制口镇,主力东移和庄地区,准备打击自博山南援之敌;第十纵队和独立师抢占锦阳关,得手后以一部对北警戒,主力歼灭上有庄之敌,策应第六纵队对口镇之敌攻击;第四纵队以全力歼灭颜庄之敌第一九三师;第七纵队以有力一部钳制自新泰北援的第四十六军,主力集结为总预备队;第二纵队(欠一个师)由南线赶到后,以一个师接替第七纵队对第四十六军的钳制任务,另一个师进至蒙阴寨西北地区,监视第四十六军行动。后为加强打援力量,以第一、第八纵队攻莱芜;第四纵队攻颜庄;第七纵队切断第四十六军与第七十三军的联系;第六纵队全力攻口镇,并配合第十纵队和独立师打击可能自明水来援之敌;第九纵队控制博山以南,全力对付可能自博山来援之敌。

  第三次敌情变化:我部署刚定,敌又发觉我主力北移,特别是发觉我第一纵队第一师在莱芜以西等了两三天,同时也发觉我右路军在鲁村集结,加上几个逃跑的俘虏兵回去告密,情况又起了变化。

  我原定十九日发起战斗,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周,决定延至二十日。十九日,王耀武发觉我攻新(泰)、莱(芜)意图后,即令第四十六军、第七十三军军部率第一九三师自新泰、颜庄地区星夜北撤,第七十三军的第七十七师迅速自张店经博山南下归建。我们得知此情况后,又变更部署:以第一纵队攻莱芜敌第十五师及李仙洲总部;如第一九三师向莱芜靠拢,即以第四纵队及第八纵队一个师协助第一纵队歼灭莱芜之敌;以第八纵队(欠一个师)和第九纵队于博山以南歼灭南下归建的第七十七师;以第七纵队切断颜庄第四十六军与莱芜第七十三军之联系,待第二纵队赶到后,即由该纵队接替第七纵队的任务,抽出第七纵队作总预备队;其他各部任务不变。

  敌第七十七师十九日抵博山,二十日经和庄南下归建,我原定以第八、第九纵队于和庄地区将其歼灭,并定于二十日下午三时开始正式进入战斗(其余各纵队则定于二十日黄昏后进入战斗),避免过早打响,影响整个战局(如三时打响,李仙洲总部五时方得知道,第四十六军再向莱芜靠拢,已来不及了)。但第八、第九纵队于当日下午一时就打响了,二时正式进入战斗,于是情况又有了变化。

  第四次敌情变化:敌发觉其第七十七师在博山以南的和庄地区挨打,即令第四十六军于当晚(二十日晚)自颜庄星夜北撤莱芜,并拟以第一九三师两个团于二十一日上午自莱芜北援,接应第七十七师归建。当时,我们一方面要歼灭第七十七师,另一方面要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同时又要阻击莱芜之敌向东北增援,遂令第四、第七纵队于当晚插至莱芜、颜庄之间,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第四纵队并参加攻击莱芜。当晚,口镇及莱芜外围打响;第十纵队占领锦阳关。二十一日晨,敌第七十七师大部被我解决。

  从二十日晚到二十一日拂晓,第四、第七纵队未完成切断莱芜、颜庄之敌的任务。第四纵队在颜庄以东,第七纵队在颜庄以北。我乃令该两纵队于白天不顾敌机空袭,继续开进。第四纵队以一个师插至莱芜以南,以安庄为目标;第七纵队插至东西盘龙、红埠岭。并令第八纵队全部于黄昏自和庄地区南开,与第一纵队合击莱芜。第四、第七纵队部队运动后,我们得悉东西盘龙、安庄及莱芜正南的悬羊吊鼓山都已打响,估计敌第四十六军已被我拖住,可待第二纵队主力赶到后,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共五个纵队,同时解决第七十三军两个师及第四十六军于莱芜、颜庄地区。

  二十一日晚未接获报告,二十二日晨获悉敌第四十六军已到吴家岭,因第四、第七纵队未能完全断其退路,我预定于二十二日晚实施总攻,以第二、第四、第七纵队解决第四十六军,以第一、第八纵队解决第七十三军两个师及李仙洲总部,使敌不能完全靠拢。

  二十二日下午,第七十三军一部进至莱芜西北的南白龙,第四十六军自吴家岭进入莱芜城,并拟以第七十三军为左路,第四十六军为右路,沿莱芜至口镇公路全部向北突围。由于我未能切断第四十六军退路,敌两个军得以完全靠拢,从而增加了我军困难。我乃决定以第一、第二、第七纵队为左路军,统归第一纵队叶飞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不含)以西之敌;以第四、第八纵队为右路军,统归第八纵队王建安司令员指挥,负责解决莱口线(含)以东之敌;并令第六纵队以一个师位于口镇以南,阻敌北窜。后因准备不充分,且仅有第四纵队在莱芜附近,第二、第七纵队距离尚远,敌既靠拢,进攻又不易奏效,因此决定二十二日晚暂停攻击。当时,估计敌人行动有两个可能:

  1.可能固守莱芜。果如此,我则于二十三日晚集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纵队实施总攻。敌靠拢虽难打,但过于密集,挤成一团,便干我首先集中炮火予以大量杀伤后将其歼灭。

  2.可能向口镇方向突围。因莱芜城过于狭小,口镇比莱芜镇大数倍,且储有近百吨弹药和数十万斤粮食。如敌向口镇突围,我则布置于运动其歼灭。

  二十三日上午,敌分两路平行向北突围。第七十三军沿矿山、南白龙向北,先头到达高家洼地区,正与我第一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扼守矿山。第四十六军沿北铺、山子后向北,先头到达芹村地区,正与我第六纵队前哨接触,其后卫仍控制莱芜。当时有同志建议在敌未全部撤离莱芜时即将其切断,我们没有同意。因莱芜尚有第四十六军两个团,矿山仍为第七十三军一个团扼守,在敌人最后脱离工事以前,过早出击,已向北之敌可能缩回来,这样易打成僵局,增加我军伤亡损耗。

  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时,敌最后撤离莱芜城,我乃以第四纵队一个师占领莱芜城,切断敌再回莱芜的归路,其余部队于下午一时全线出击,李仙洲总部及第七十三军(欠一个师)、第四十六军全部遂于芹村、高家洼南北狭小地区被我全歼,战斗于当日下午五时全部胜利结束。

  就整个战役说来,我们部队不断调动,部队指挥不断变易,由于敌情的变化,我们也只得跟着变更部署。

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