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北伐战争的龙潭战役

时间: 晓明0 分享

  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龙潭战役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的龙潭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北伐战争的龙潭战役

  背景

  1926年(民国15年),北洋军阀巨头孙传芳,身居南京,割据东南地区。后北伐战起,国民革命军围攻南京,孙传芳率残部北窜。1927年(民国16年)8月,蒋介石下野,北伐军南撤,所放弃的江北广大地区,尽被孙传芳军占领,孙传芳在张宗昌支持下,自任总司令,组成联军,渡江南下,占领龙潭附近要地,并企图回师南京,重温旧梦,割据华东。

  战事起因

  1927年,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史称“宁汉分裂”,形成汪精卫、唐生智、张发奎等人为首的武汉政府,蒋介石、李宗仁为首的南京政府,两个政府。双方为争夺正统权发生激烈争斗,差点发生战争,后达成暂时妥协,继续组织北伐。

  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桂系第七军北上攻入山东境内,驱逐张宗昌、孙传芳等军阀。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派兵北伐,攻入河南境内。

  7月,汉方派出唐生智、程潜、张发奎等部队,东进进攻宁方。桂系将第七军调回南京附近,防范汉方进攻。第七军南调后,徐州失守。

  8月,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徐州战役失败,孙传芳军兵临长江。与此同时武汉方面的唐生智也正沿江东下,到达安庆。宁方腹背受敌,形势危急。之后,桂系与何应钦以与汉方和谈为借口,迫使蒋介石通电下野。宁方一面与孙传芳军隔江对峙,一面派李宗仁赴庐山与汉方会谈。会谈结果,掌握兵权的唐生智拒绝停止东进,但谭延闿、孙科两人同意与李宗仁前往南京,以示和解。孙传芳趁机率军渡江,以抢在唐生智之前占领江南。

  东线战况

  由于通讯断绝,南京方面无法指挥龙潭以东的第一军部队。幸运的是,当时白崇禧为筹集军费前往上海,但因金融巨头拒绝合作,无果而返。在返回南京途中,白崇禧得知孙军南渡,于26日清晨3时占领龙潭车站,宁沪交通初切断。

  白崇禧停止前进,在无锡下车,用车站的电话命令驻宁沪路东段的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就近率部向龙潭反攻,同时命令正自常州开往杭州的第一军第二师刘峙,回师增援。卫立煌奉令后率部赶往龙潭,于26日晨将孙军逐出龙潭车站。但孙军仍据守江边,掩护大军陆续渡江,向国民革命军反攻,国民革命军渐有不支之势。白崇禧得讯,自无锡赶往镇江坐镇指挥,并檄调驻沪杭路的第一军第一、第三、第二十一等师,星夜驰援。

  8月28日晚,龙潭再度失守。孙军攻势极猛,孙传芳也亲自渡江,到龙潭水泥厂坐镇,指挥督战。第一军第二、第十四两师寡不敌众,纷纷后撤,几至溃不成军,第二师师长刘峙负伤。

  就在这战场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胡宗南率第一师两个团适时赶到龙潭前线,陈诚部第二十一师的第六十三团及顾祝同第三师一部等也从苏州、上海一线赶到龙潭投入战斗。东线南京政府军力量大增,形势开始好转。

  西线战况

  25日午夜,孙传芳军在南京以东登岸成功。当时恰逢蒋介石嫡系第一军部队换防,原防军未等替换友军到达,便先行离去,以致孙传芳部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二十二师阵地。孙军占领二十二师阵地后,又向乌龙山第七军阵地进攻。第七军事前未听到枪炮声,突然遭到右翼友军阵地方向的袭击,仓促应战,乌龙山炮台七座,竟被孙军攻占四座。天亮后,孙传芳援军大至,向第七军阵地冲击,势极猛烈。

  第七军副军长(一说为军长)夏威亲自督战,向敌逆袭。激战至午,将所失炮台全部夺回,并继续向东扫荡,经过拉锯战,克复栖霞山,交还第一军防守,第七军撤回原防。孙传芳军向称能战,此次背水为阵,破釜沉舟,更具有进无退的决心,数度与第七军肉搏,均被击退。不料,第一军二十二师栖霞山主阵地又被孙军攻陷,第一军向南京后撤,孙军跟踪追击,绕出第七军右侧,有包围第七军之势。

  李宗仁见情况紧急,电令夏威自乌龙山阵地向东出击,夺回栖霞山一部分阵地。孙传芳军遂停止深入,回据栖霞山,居高临下,俯射仰攻的第七军。26日,南北双方在栖霞山麓一带高地反复冲杀一昼夜。孙传芳军据险死守。第七军第一、三两师更是有进无退。战场上炮火弥漫,双方尸体狼藉,战况之惨烈,为北伐史上所仅见。激战至27日清晨,栖霞山麓一带的高地悉为第七军攻克。孙军残敌数千人退据山顶,死守待援。第七军乃将栖霞山合围,继续仰攻。

  孙军据险死守,居高临下,枪炮齐射,加以檑木滚石,一时俱来。第七军在李明瑞师长亲自率领之下,攀藤附木,奋勇冲锋。当时有数艘英国军舰停泊在长江中,见孙军退到绝顶,情势危殆,悍然以十英寸的巨炮,向爬至半山的第七军轰击。一时炮声隆隆,烟雾蔽天,山顶孙军视界不清,俯射效力反而大减。李明瑞趁机率军于烟幕中一鼓作气,冲上山顶,将山顶上的数千敌军俘虏。栖霞山攻克之后,在乌龙、栖霞一带渡江的孙军被全歼,第七军也伤亡惨重,急需休整。李宗仁命令夏威将第七军撤回乌龙山原防,再次将栖霞山防地交还第一军防守。28日,西线的栖霞山第三次被孙军攻占。第一军溃散部队麇集南京城外麒麟门一带,混乱不堪。

  孙军便衣队已在尧化门一带出现,南京闻风震动。政府机关、党部、报馆纷纷将招牌取下,各人摒挡行李,准备逃难。南京城内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武汉方面派来的谭延闿、孙科两先生,一夜电话数起,向李宗仁探询战局。谭氏惊慌地问李宗仁说:“德邻先生,你莫要把我们请到南京来当俘虏呀?” 当夜,李宗仁严令夏威督率所部,再度向栖霞山出击,限期夺回。29日晨,李宗仁发现何应钦正命人收拾行李,准备逃跑,便严辞阻止,将其带到军事委员会,与李烈钧等商讨指挥反攻大计。何应钦一再推说他的第一军不能打了。

  李宗仁让他将第一军暂时调离战场,让桂系第七军与第十九军,除留少数部队监视河面外,其余一齐向东出击。正好,白崇禧也从镇江拍电报来,约南京方面迅速出击,与东线部队夹攻孙军于龙潭。当日,第七军第三次将栖霞山夺回后,仍交第一军防守。不久,栖霞山又被孙军夺去,李宗仁遂令第七军与第十九军再度向栖霞山进攻,并占领之,不必再交予第一军。同时以军委会名义致电白崇禧,约定30日东西两方同时向龙潭之敌反攻。长江水战情况战斗打响后,海军总司令杨树庄态度不明,孙军能安然渡江与海军之暧昧态度有很大关系。

  白崇禧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从无锡打电话给杨树庄,要他开出舰队守住渡江口,切断孙传芳军后援。白强调,孙之势力终将被歼灭,海军如不努力,将来一定要追究责任。杨说舰队绝无不尽责之事,并派通济舰至镇江。白崇禧命令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带了一排宪兵到通济舰督战,炮击渡江敌兵。其他军舰见通济舰已经表明态度,也纷纷向孙传芳军开炮。孙部渡江后,海军态度明朗,切断孙军补给,这是孙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路会攻龙潭

  29日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确定反攻计划后,何应钦派员持军委会命令到南京城郊,制止第一军退却的部队,并通令第一军即刻准备反攻。

  30日拂晓,国民革命军全线反攻:(1)桂军第七、十九军各两个师,由夏威、陶钧指挥,自栖霞山向东进攻,沿铁路及江边前进,目标为龙潭镇及青龙山、黄龙山的敌军阵地。(根据是李宗仁的回忆。张文鸿的回忆,是第七军三个师、十九军陶钧师,统归夏威指挥。白崇禧回忆说胡宗铎与他一起前往上海,因此张文鸿的回忆也可能是准确)。(2)何应钦亲自指挥第一军的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师的一部,自东阳镇向龙潭进发。(3)白崇禧指挥东线的第一军第一、第三、第二十一等师向西攻击。三路大军会攻龙潭。

  此时孙军已渡江的部队,和栖霞山等地溃败之敌,约六万余人,被压缩于龙潭一隅。依据龙潭以西的黄龙山,以南的青龙山、虎头山,和东西的大石山、雷台山等险隘,凭险据守。孙传芳驻节水泥厂,亲自督战。其悍将李宝章、上官云相、梁鸿恩、崔锦桂、段承泽、郑俊彦等都在龙潭前线指挥。孙军官兵俱带数日干粮,船只在部队渡河后,悉数开往北岸,以示全军有进无退的决心,准备背水一战。在国民革命军于30日晨发动拂晓反攻时,孙军也全线逆袭。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

  孙军据山顽抗,深得地形之利,国民革命军因是仰攻,死伤极大,尤以陶钧师进攻青龙、李明瑞师进攻黄龙的争夺战最为惨烈。下午15时,李明瑞师攻占黄龙山,陶钧师梁瀚嵩团攻占青龙山。桂军乘胜追击,李明瑞师第三团攻克龙潭车站,陶钧师梁瀚嵩团攻占龙潭镇。孙军退至铁路以北、长江以南的村落中固守。

  31日清晨5时,国民革命军正在部署进攻,孙传芳军忽然反攻,来势极为猛烈,炮火几乎摧毁了整个水泥工厂。桂军与第一军联手出击,重新控制了龙潭车站和龙潭镇,孙军被压迫在龙潭以北不满7、8里的江边,已无回旋余地,孙传芳率少数将领坐小火轮撤到江北,剩余士兵大部分被包围缴械。

  经过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于5月初令所部各军分途渡长江继续进行北伐。胡宗南所在之第一师由第二路军总指挥白崇禧指挥,于5月13日自慈湖镇渡过长江北进,先后攻占江浦、全椒、界首、滁县、乌衣、沙河集、张八岭,经蚌埠进抵陇海线。

  从1927年6月23日开始,北伐军分三路攻入鲁南。就在这时,国民政府北伐军方面,宁汉矛盾加剧,7月上旬,武汉方面军队向下游进逼。蒋介石急调第七军等部西上防堵,使北伐军在鲁南的攻势顿挫。北洋军孙传芳、张宗昌各部队乘势反攻,于1927年7月24日夺回徐州,8月初打退北伐军的反攻,8月8日开始由徐州一线分两路南下。北伐军连战失利,被迫后撤。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内部矛盾逼迫下宣布下野。8月17日,以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为首的南京军委会发布命令,是日将长江以北所有部队撤至长江南岸,凭江扼守。孙传芳军旋即跟踪追至长江北岸,8月17日,前锋一个旅抵达南京江北的浦口,与南京守军隔江对峙,并互相炮击。

  胡宗南所在的第一师在8月中旬经由瓜洲渡过长江,奉令调往杭州驻扎,担任护卫沪杭铁路线的任务。这时胡宗南奉命不再兼任第二团团长,到第一师师部专任副师长。因师长邓振铨久假未归,胡宗南遂代师长职。

  1927年8月25日,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杭州约十天,忽然接到军委会的急电,命令他立即率第一师从杭州出发,紧急驰援镇江龙潭一线,参与堵截“围歼”南渡偷袭的孙传芳军队。 原来孙传芳军在8月中旬反扑至长江北岸后,进行了不到十天的准备,于8月25日夜至26日拂晓,乘长江江面大雾弥漫,指挥所部八个师六个混成旅约七万多人,在南京下游到镇江之间数百里的长江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偷渡,获得成功,迅速攻占了龙潭与栖霞山一带的阵地,截断了沪宁铁路,接着向两翼扩展,向西威逼南京,向东迫近镇江。孙传芳亲自过江指挥,在龙潭水泥厂设指挥所。孙传芳为示破釜沉舟一举夺回江南之决心,下令“凡运兵完毕之船只一律调回长江北岸由大刀队看管,颇有济河楚舟背水一战之壮志。”孙传芳军倾全力偷渡长江截断沪宁线威逼京、镇,震动了南京政府。当时,南京政府所辖各军,以李宗仁的第七军与何应钦的第一军为核心,沿长江布防。其中第七军防守南京东西沿江各阵地;第一军则驻防从镇江到上海、杭州的铁路沿线各地。南京政府军委会的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除令驻防南京与镇江的部队从东、西两面围堵外,又电令驻防苏州、上海、杭州的各部队火速增援。

  军委会调兵的电令到达杭州第一师师部时,第一师师长邓振铨久假未归,胡宗南乃以副师长的身份率领全师从杭州紧急出发。8月29日午后一时,胡宗南率该师第二、第三两个团先行赶到龙潭前线。[1]

  这时,孙传芳军已渡江南犯三天多时间,与南京政府军在龙潭、栖霞山一线展开了激烈残酷的血战,反复冲杀争夺,栖霞山与龙潭主阵地两度易手。双方都伤亡惨重,枪炮声日夜不停。孙传芳军是北洋军阀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此次孙传芳又是孤注一掷,志在必得,倾巢出动,破釜沉舟,孙传芳本人亲临前线指挥,因而孙军作战十分勇猛与顽强。在8月29日凌晨,龙潭主阵地第二次被孙军攻占。国民政府军在镇江一翼的东线部队前敌总指挥、第二师师长刘峙负伤,“第二、第十四两师因众寡不敌,纷纷后撤,几至溃不成军。栖霞山也为敌三度攻占。我方溃散部队麇集南京城外麒麟门一带,混乱不堪。……南京城内一片混乱景象,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这战场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胡宗南率第一师两个团适时赶到龙潭前线。给国民政府军带来了很大的支持与鼓舞。负伤后仍留在前线指挥的刘峙当即命令胡宗南率这两个团由下蜀出发,往汤山、铜山、羊山以南地区,向虎头山、青龙山敌军阵地攻击前进,威胁敌之右侧翼,并设法与西线南京方面国民政府军取得联络,协同作战。胡宗南指挥第二、三两团经短暂休整准备,于当晚向虎头山孙传芳军发动猛攻,占领范家塘及其东北高地,与敌军相峙,稳住了国民政府军的阵地与战场形势。

  在胡宗南率两团部队赶到龙潭前线的同时,陈诚部第二十一师的第六十三团及顾祝同第三师一部等也从苏州、上海一线赶到龙潭投入战斗。东线南京政府军力量大增。与此同时,在西线的第七军等部也发动反攻,于29日重新夺回栖霞山阵地。孙传芳的军队被压迫到龙潭一隅。

  1927年8月29日晚,赶赴前线的何应钦与留守南京的李宗仁、在镇江指挥的白崇禧电商约定:在8月30日凌晨,分东、中、西三路同时发动攻击,“围歼”龙潭孙传芳军:西线第七军等自栖霞山向东进攻,沿铁路及江边前进;中线与东线的第一军各部由何应钦、白崇禧指挥,自东阳镇一线出发,会攻龙潭。

  胡宗南于8月29日夜接到军委会电令:“第一师(缺第一团)击破虎头山、青龙山之敌,占领龙潭车站后,派一部兵力对东阳镇、西沟渡方面警戒,以主力转向头、二、三、四块扁担州之线攻击占领之。”8月30日凌晨,胡宗南指挥所部按时向龙潭东南的制高点石幔山、虎头山、青龙山一线的孙军发动猛烈进攻。同时,其他各部的攻击也开始发动。龙潭战役中最激烈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展开了。

  此时,孙传芳军已渡江作战五天多时间,虽死伤惨重,仍顽强战斗。孙军渡江各部,包括从栖霞山等地溃败之部队,最后都“聚集在龙潭一隅。计其兵力,有孙传芳联军的第二、四、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师,及第十五、二十七、二十九、补充第一各混成旅,约达6万余人。依据龙潭以西的黄龙山、以南的青龙山、虎头山,和东西的大石山、雷台山等险隘,编成坚固不拔的根据地,严阵以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孙传芳驻节水泥厂,亲自督战。其悍将李宝章、上官云相、梁鸿恩、崔锦桂、段承泽、郑俊彦等都在龙潭前线指挥。[2]

  因此,当南京国民政府军发动三路进攻时,仍遭到了孙传芳军强大而顽强的抗击。孙传芳军还反攻为守,进行全线逆袭。“龙潭周围数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战斗的惨烈,实为笔墨所难形容。”

  胡宗南指挥第一师的第二、三两团向石幔山、虎头山之敌进攻,遭到孙传芳军顽强抵抗,拼杀多时没有进展。双方相持不下。直至8月30日午后,由于孙传芳军的渡江航线被南京政府军的海军截断,后援不继,渐渐不支,乃退山隘。胡宗南部与友军逐渐形成对敌三面合围之势。孙传芳军顽抗,居高临下,以百余挺机枪扼守山险。胡宗南师等部往上仰攻,死伤众多,但士气旺盛,至下午3时占领各重要山隘。孙传芳军仓皇向江岸撤退。下午5时,龙潭遂为南京政府军收复。

  天黑以后,战场逐渐沉寂下来,双方都在休整,因连日奋战,均已疲累不堪。胡宗南接到上级命令,彻夜警戒,俾翌日拂晓再歼残敌。但残余的孙传芳军困兽犹斗,经一夜休整,于8月31日凌晨,当南京政府军正在部署进攻时,却抢先发动了最后一次的疯狂反扑,“来势极为猛烈。情势险恶,较前犹甚。”同上。胡宗南部与各友军在何应钦、白崇禧的亲临指挥与督战下,奋勇抗击,并发动反攻。恰在这时,胡宗南第一师的第一团从杭州赶到,立即投入战斗。其他援军也先后抵达。南京政府军声势大振。全线反攻,终将孙传芳军全部赶出龙潭一线的阵地,压向长江岸边。上午10时多,胡宗南的第一团攻克了孙传芳的指挥所--龙潭水泥厂。孙传芳丢下部队,登上小汽艇逃向江北,仅以身免。孙军全线崩溃。到此日午后2时,不及渡江北逃之残敌约有四五万人,全部被俘。国民政府军缴枪三万余支,炮数十门,俘孙军高级军官师、旅长数十人。

  南京国民政府军取得了震动一时的龙潭大捷,扭转了自8月初反攻徐州失败以来的战场颓势。1927年9月1日孙传芳率残部从长江北岸向北全线后撤,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乘胜渡过长江北进,占领浦口、扬州等要隘。[3]

  结果

  是役,6万余孙军,战死和淹死约4万余,被俘2万余,孙的主力几乎消耗殆尽,孙再无力南侵。北伐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也不计其数,仅仅黄埔5期学生,阵亡达500人之多,战况激烈程度,由此可见。这是一场恶战,血战,此战后,北伐军在东南一带,再无真正对手,而以北洋第二师为核心的孙传芳军事系统,基本已经宣告瓦解,孙也由此走向没落,渐渐告别了政治舞台,而民国的基业,也由此战以后,真正巩固起来。白崇禧也回忆道:“是役,双方死亡很重,我与何在士敏土厂会师后,肃清残敌,清理战场,当时敌我两方真是尸体遍地,骸骨盈野。我们发动士敏土厂工人及红十字会收尸,结果收不胜收,据说半年之内,火车经过龙潭,尸臭仍然逼人。”

  抗战胜利后,在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期间内,他命人在龙潭山上于当年和何应钦会师处建造一会师亭,并立石碑刻字记之。十年动乱中,作为主体建筑的亭与碑均被炸毁,所幸登亭石阶、甬道雕栏、围墙和拱璧等尚存,建亭铭文虽遭破坏,但由于刻痕较深,绝大部分字迹隐约可辨。该会师亭2007年被列为市四级文物单位。[4]

  取胜原因

  1.参加龙潭之役之革命军以一、七两军为主。一、七两军都是国民革命军之主力,对三民主义有信仰,有信仰便有力量;

  2.白崇禧由沪回宁,在无锡指挥第一路军,与何应钦无形中造成夹攻之形势;

  3.孙部渡江后,渡口被革命军所抄袭,后援不继,加以海军态度明朗,孙部之补给可说完全断绝。反之,沪宁之间补给方便。双方经六昼夜之苦战,有无补给自然成为决定胜负之重要因素。

  意义

  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

  是役任第二路总指挥的白崇禧也曾在其回忆录说过:“ 龙潭之役在北伐大业中是最重要一仗,因为胜利了才能西征消灭唐生智之反动力量;迁都南京稳定国内之政治局面;促使徘徊观望之友军加入革命行列——如阎锡山之北方军在龙潭战役前便与革命军有联络,但畏于奉军迟迟不敢明白表示态度。龙潭战役之胜利对奉军是一大威胁,阎鉴于革命之趋势,很快便附和了革命军。如果龙潭之役失败,不但江、浙、闽、赣、皖五省重归孙传芳,唐生智之势力一定高涨,其他抱游离态度之友军,更远离革命军。如此,革命军能否再回广东重整旗鼓,便是一大问题。所以说龙潭之役是北伐大业成败极大之关键。”

  对于此役,不少国民党元老印象犹为深刻,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谭延闿亦有联相赠与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26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