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诺曼征服战争推进了英国中央集权化封建国家的形成,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此战以威廉的胜利告终。那么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关于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

  诺曼征服战争以威廉的胜利告终,从此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诺曼底王朝。威廉的胜利,取决于他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有明确的大战略,即以外交孤立哈罗德;有周密的战争计划,并能在决战中适时调整战术,使用计谋,出奇制胜。在对己不利的地形上连续两次发动进攻,导致惨重伤亡,这表明威廉并无指挥天才。所幸的是,他能临危不乱,在己方部队败退、险些“群龙无首”之际果断指挥,重整旗鼓。

  反观哈罗德,他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战略头脑,如忽视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对处理突发事件缺乏远见、没能广泛动员民兵;没能把这场战争当作一场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来对待;在战役指挥上,英勇果敢有余,用兵计谋不足,不能抓住战争中的有利时机进行彻底的歼灭战。

  诺曼征服战争经过

  一、威廉竭力取得各方援助

  哈罗德的地位这时很不巩固,英格兰内部也不团结,他本人又没有王室血统,宫廷贵族对他另眼相看,不予支援。更主要的是,英格兰中部和东北部各伯爵都拒绝承认哈罗德的王权。哈罗德被迫到那里争取力量,这些地区面对哈罗德的亲驾,口头上虽然承认了他是全英的共主,实际在军事上并未给予援助。

  战前的英格兰态势,对威廉来说十分有利。威廉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倒哈罗德,而是征服撒克逊英克利王国。因此,作为不太受欢迎的外族征服者,他的行动不容发生半点失误,否则一切努力将化为泡影。所以威廉所面临的困难,要远甚于哈罗德。威廉清醒地认识到他的不利处境,竭尽全力去争取同情和各方援助。

  为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同情,他派代表到欧洲的主要国家去游说, 一方面广泛宣传他采取武力行动,是报复自己所受的侮辱,使人们认为他的宣战是合乎正义的,同时他还派出使节向国际权威教皇和皇帝申诉哈罗 德,控告哈罗德在1064年曾对天发誓承认他的继承权,而现在的背信弃义说明哈罗德既是一个篡位者,又是发伪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为, 愿为诺曼人祝福,还赐给了他一面“圣旗”。日耳曼和丹麦王也答应支援。 另外,诺曼底的诸侯,以及法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意大利地区的骑士,也都自愿聚集在威廉的麾下。他们之所以愿意出征,更主要的目的是想从中夺取丰富的战利品,想获得新的领土和农奴。而有些志愿者则是为生计所迫,企盼凭战功发财致富的冒险之辈。与威廉自己的队伍相比,这些招募 的人员成份比较杂但颇具声势。国际国内环境对威廉十分有利。

  经过10年的征战,威廉已在自己的领土建立起严厉而较为稳固的统治,从希尔德河到罗里河之间的沿海港口,都无一不在他的控制之内。在对外方面,他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有同盟,在西面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领了梅因。

  哈罗德的兄弟托斯蒂格,原是弗兰德的首领,他的哥哥哈罗德以前曾夺走了他的伯爵领地,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当他看到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就背叛了他的哥哥。5月间,托斯蒂格率领60艘船只从欧陆出发,在不列颠登陆,企图进攻英格兰,结果遭到民兵的袭击,受到损失后逃到苏格兰。后来他又和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联合起来,再次袭击英格兰。哈尔德拉达则因觊觎英格兰的财富,也以英格兰王位继承者的理由趁火打劫。 他们从英格兰北部的约克东海岸登陆,对约克进行引诱性的进攻。哈罗德听到他们联合入侵的消息后,不顾威廉马上就要入侵的危险,立即对全部陆海军下达动员令。他本人首先率领“亲兵”和一些民兵日夜兼程地赶到 北方。9月25日,当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正与两个当地公爵谈判其守军投降条件时,哈罗德的军队突然进攻。托斯蒂格和哈尔德拉达猝不及防,只好仓促迎战。结果,他们的部队全部被歼,他们两人也都命丧黄泉。不 过,哈罗德的精兵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由于哈罗德几乎动员了全部力量,民兵和舰队全部出动,几个月的征战,使准备的粮食和金钱全部用光,无法继续供给,哈罗德被迫解散了民兵和舰队。可是,就在哈罗德下令解散民兵和舰队的第二天,威廉的军队在不列颠南部的苏塞克斯悄悄登陆了。

  原来,威廉趁托斯蒂格和哈尔德拉达准备入侵英格兰之际,就开始建造大批舰队,征召大量陆军,准备出兵。在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到8月 中旬,差不多就准备好了。陆军大约有6000人左右,各种船只约450艘左右,水手约2000至4000人。他们的陆军以装甲骑兵为主,技术熟练, 纪律严明,主要兵器是长枪、刀剑和锤矛;步兵由长枪和弓箭手组成,此 外,威廉对未来战争还做了详细的分析,像军队如何补给,如何执行纪 律,以及使用什么兵器等都做了研究。

  二、黑斯廷斯两大军对峙

  当威廉的远征军做好一切准备,便准备向不列颠发起进攻。出战当 天,天气骤然发生变化。从8月12日到9月12日的整整一个月里,狂烈的北风不停,这使舰队无法出航,后来好不容易风向西转的时候,威廉赶紧利用时机,将舰队移到塞纳河口。27日,风向南转,进攻的时刻到了, 威廉立即命令陆军迅速登船,当天晚上一切装载完毕。海面上,每艘船只上桅灯高挂,威廉的舰上更是灯光闪闪。午夜时分,全舰出航。由于英格兰的民兵和舰队在前两天即已全部解散,因而海岸上无一人防守,海峡上顿时门户大开。

  第二天上午9时,威廉的部队顺利登陆。下船后沿海岸向东,次日到达黑斯廷斯。黑斯廷斯位于英国东南,是伦敦南面大道的终点。威廉在黑斯廷斯建立营寨,作为基地,此后,他没有立即向北挺进,而只是在周围地区进行扫荡。一方面是搜集补给,另一方面是想以此引诱国王哈罗德能仓促率兵而来,使他们远离北方,无法得到后方的支援。

  当威廉的部队登陆时,哈罗德正在约克和他的亲兵们分享全歼托斯蒂格部队所带来的欢乐,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10月1日,他接到这个意外的消息,得知威廉已在佩文西岛登陆。便来不及动员他的武士,率领亲兵赶回伦敦,并急忙在南部征调兵力。他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歼敌。为防止敌人逃走,他又派总数约70艘战船的舰队准备封 锁敌人的退路。10日,哈罗德在伦敦集中了已相当残破的核心亲兵,和各地征集的民兵。由于事发突然,只好仓促召集,这些民兵没来得及进行训练,军事素质很差。整个兵力大约和威廉的部队相近。当时的情况是:英格兰军队共有两种:一是民兵,他们都是征募而来,合法服役期限40天;没有正式的补给体系,粮食、军饷由当地提供,他们分散在英格兰各地,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集中;二是亲兵,他们本来属于国王、公爵和贵族的私人卫士,后来才发展成为一支常备职业性的军队。在战争中,民兵是应付危机的主要力量,亲兵则是这种力量的支援和加强。平时民兵和亲兵大多都是骑兵,战时却都是徒步行动。在兵器方面,主要有长矛、标枪、两面剑、防盾和笨重的丹麦长柄战斧,弓箭只当作体育用品,战斗中很少使用,头盔和铠甲都是个人自备,因而只是富有的骑士等人员才能有钱装备使用。原有的舰队被爱德华解散了,新舰队是1066年初才组建,眼前舰队的船只都是征来的渔船和商船。水手也同样是临时强征的。

  11日,哈罗德率军从伦敦出发。部队由于连续行军都疲惫不堪,因此,不得不减慢速度。从伦敦到苏塞克斯共96公里左右,竟用了3天时间。13日夜里,部队在离黑斯廷斯十多公里的森林附近的小山上设立营地。哈罗德本想连夜前进,天亮前到达黑斯廷斯,趁拂晓前向威廉发动进攻,但是,他看到士兵们都 一个个瘫倒如泥的样子,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就地设营休息。

  威廉这时已经充分掌握哈罗德的情况。他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先敌下手。大约在夜间4点半左右,威廉率领部队强行军赶 到哈罗德的营地附近。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哈罗德部队面前,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三、哈罗德以“龟阵”对骑兵

  哈罗德的营地设在一个小高地一侧,高地北侧和东侧坡度险要,有一条伦敦到黑斯廷斯的大道;高地南面坡度平缓,有一条雨冲沟,两侧有一条小河。山顶上有一部分寺院,哈罗德的两面军旗就插在最高峰。他获得威廉的军队已经逼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高地的顶峰,展开兵力。在阵势的中央配置了一个 “龟型”方阵,这种方阵士兵们紧紧挤在一起,肩并肩,盾对着 盾,手握剑和斧,构成了庞大严密的方阵,由哈罗德亲自指挥。

  作为仅依靠步兵为主力的英格兰军队,用这样的阵势来对抗以骑兵冲突为主的敌人,这是有效而惟一的办法。方阵的两侧还分别配置了哈罗德的亲兵,以保持方阵的侧翼,左右两翼主要由民兵组成。哈罗德的战术企图是尽量保持正面的完整,防止盾墙两侧受到迂回攻击。因而,他们的阵地成东西队形,凭临高地两侧的陡坡。

  威廉到达高地南侧后,迅速在大路两旁展开队形。他的战斗序列排列为:左翼是布列塔尼人,右翼是英格兰及其他各国的佣兵;中央是诺曼底人,由威廉亲自指挥。左翼和中央兵力在大路西侧,左翼兵力在大路东侧,左翼前方正对着雨冲沟。每一翼分为前后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弓弩手,第二梯队为重装步兵,第三梯队是骑士。

  10月14日上午9时正,号角齐鸣,会战开始了。诺曼底第一梯队首先投入战斗。他们缓缓地向高地上前进,中央兵力沿大路直扑山顶上英格兰军队中央阵线“盾墙”,左翼渡过雨冲沟和右翼一起,分别向两侧前进,延长攻击正面。不一会儿,两军中央阵线接近,大约在相隔100米的距离上, 诺曼底弓弩手开始射击,因为他们是向上高角度射击,所以命中率很低, 射出的箭,一部分被对方的防盾挡住,一部分则从头上飞过。而英军居高临下,他们投射的长矛、标枪、战斧和石块等,命中率比较高。他们的投射兵器像雨点一样飞到诺曼底人中间,穿透他们的防盾和装甲,许多诺曼底人应声倒下。尽管如此,诺曼底人仍继续前进,逼近对方,展开了肉搏。

  战场上双方喊杀声、兵器的碰撞声和垂死的挣扎声交织一起,双方奋力拼杀,各不相让,战斗空前激烈。但是,英军占有有利地形,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队形,保持着一条不可突破的正面。他们还是打退了接近的诺曼底人,阻止了他们的进攻,并使其弓弩手和步兵受到损失。

  诺曼底人的左翼阵地上,地形极为不利。当第一梯队艰难地上坡时, 英军右翼乘机进行反击,把他们压到山下,后面的步兵和骑兵无法继续前 进,也随之退却。中央阵地发现左翼兵力退却后,他们的左侧失去掩护, 不敢再战,向后撤退,而右翼也跟着退了下来。

  正在后面指挥的威廉受到退却的冲击,在混乱之中落下马来。就在这关键时刻,威廉立即从地上爬起来,跳上另外一匹战马。他担心这种混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必须尽快制止这种混乱和恐怖,于是,他抓紧疆绳,把头盔推到脑后,高声喊道:“请大家看着我,我还活着!上帝会保佑我们胜利!” 喊罢拍马冲上前去,他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士兵,中央兵力立即停止退却, 反过来跟着威廉抵挡对方的反攻。不一会儿,其他兵力也稳定下来。

  四、威廉扬长避短击败哈罗德

  接着,威廉把骑兵移到前面,由他亲自指挥,重新展开攻势。骑兵成小队进行连续冲锋,想用长矛突破敌人的后墙。可是,一连几个小时的冲击,阵地上展开全线激战,最后还是失败了。

  威廉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处于不利的地位,无法突破后墙,很难取胜, 于是决定在战术上采取新的行动。他巧妙地实行了“调虎离山、诱而歼之” 的策略,计划用骑兵实施佯攻,然后撤退,引诱敌人离开阵地,下山追击, 从而打乱其战斗队形。同时命令步兵和弓弩手撤到右翼后方高地上,任务 是,当敌人跟着追击,通过了谷地,然后上山时,就乘机进行反击。

  新的战斗开始了。诺曼底人的弓弩手和步兵接到命令后,迅速停止进 攻,向后撤退,骑兵则按计划进行佯攻。英军看到诺曼底骑兵又来攻击, 便立即反击。诺曼底骑兵大战不一会儿,就假装战败而退却。英军们不知是计,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已经胜利了,士兵们个个欢呼着、大声辱骂着迅速追击。尽管诺曼底人用以诱敌的是骑兵,而不是步兵,英军步兵是不可能赶上的,但英军仍然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在前面假装后退的诺曼底骑兵下坡时很快,过了谷地上山时,他们的行动就慢了。英军士兵见此更加活跃起来,几千人毫无秩序地跟在后面猛追,眼看距离越来越小,就在此时,诺曼底人的骑兵突然掉转马头,向正在追赶他们的英军冲杀过来, 早已做好准备的弓弩手也迅速投入战斗。他们使用现代迫击炮那种大角度射击的方法,避开自己的骑兵,把箭射向天空,垂直落在骑兵后面的敌人 头上。步兵也采取同样方法投掷标枪、石头、箭石从天而降,迫使英军都举起防盾,防止来自空中的袭击,诺曼底的部队趁机突击,英军受到很大伤亡,而左翼的损失更大。

  这时,天色已逐渐昏暗,英军的矢石也用尽了,个个疲惫不堪,而哈罗德的眼睛被乱箭射伤之后,也没能逃过被砍杀的命运。他的两个兄弟也都战死了。此时,威廉感到时机大变,便下令进行最后突击。已经减弱的英军左翼,受到冲击后首先崩溃,接着中央方阵也开始溃败。于是,骑马的、徒步的都夹杂在一起,混乱地向西北没命地逃去。诺曼底右翼士兵紧紧追击。尽管如此,面对恐怖,哈罗德的亲兵仍临危不乱,有秩序地退到高地上坚持防守,他们的顽强精神令诺曼底人为之胆怯,不敢向前。这时威廉率全部追兵赶来。他们左右突击,很快冲散了这股亲兵。暮色中,诺 曼底士兵继续追击,直把英军赶到森林附近。由于天色已黑,威廉下令停止追击,退回原来的阵地。

  第二天,威廉发现哈罗德的尸体,衣服已被剥光,并被砍成数节。他把哈罗德的尸体搬到自己的营帐后就掩埋了。两天后,威廉回到黑斯廷斯。五天后,威廉继续前进,首先占领南海岸上的多佛尔和坎特伯里城, 保障了海上安全。在这里得到舰队的援助,尔后他率军向北,在伦敦周围扫清郊外的障碍,迫使伦敦城里主战派代表献城投降,并邀请威廉为英格兰国王。12月25日,威廉正式加冕,他终于实现了取得英格兰王位的要 求,号称“征服者威廉一世”。

  诺曼征服战争的背景

  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岸外的大西洋中,由不列颠群岛组成。它悬置于欧洲大陆之外,但是来自大陆的一次次外力的冲击,却把它纳入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公元前后,恺撒统帅的罗马军团扬帆而至,不列颠开始纳入西方文明进程。此后,来自欧洲大陆的一些日耳曼部落(总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不列颠群岛,开启了英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即民族国家逐步形成和封建化时期。

  公元8世纪以后,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的诺曼人开始向外大举扩张。787年,诺曼人首次侵入英国,800年前后侵入法国,随后又侵入爱尔兰。9世纪中叶,诺曼人侵占英国东北部地区,并建立自己的王国。公元911年,诺曼人首领罗隆侵占法国部分领土,建立诺曼底公国。

  1002年,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娶诺曼底公爵的妹妹埃玛为妻。1013年,丹麦国王斯文(八字胡王)征服整个英国,埃塞尔雷德携妻儿仓皇逃往诺曼底。丹麦人的王国很快衰落,克努特二世死后王位空悬。英格兰贵族推举流亡在诺曼底的爱德华王子为合法继承人,并于1043年为其加冕。爱德华国王娶英格兰大贵族戈德温之女为妻,但他在朝中重用诺曼人,遂使诺曼人的外来势力同以戈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1051年,爱德华国王迫使戈德温全家出逃,并邀请诺曼底公爵威廉访问伦敦。次年,戈德温父子纠集一支军队卷土重来,并得到英国民众的拥护。窘急之下,爱德华只好恢复戈德温家族的权位。但获胜的戈德温却一病不起,长子哈罗德继承父亲的王位。英国本土贵族势力虽然打败了外来势力,把诺曼权贵从宫中逐出,但不久又陷入了同诺曼底公爵威廉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斗。

  威廉对英国王位的觊觎由来已久。1051年,他在访问伦敦时,就与表兄弟、英王爱德华讨论过王位继承问题。爱德华无子,对威廉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哈罗德也曾许诺日后奉威廉为王。爱德华国王于1066年1月病逝,临终前却让哈罗德为王位继承人,英国政治机构的核心贤人会议也决定由哈罗德继承王位。不久,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称王。这对威廉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决定用武力夺取王位,征服英国,建立自己的王国。

  为创造有利的形势,威廉派使节游说当时最有影响的封建领袖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向他们控告哈罗德背信弃义,是一个篡位者和发伪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为,还赐给他一面“圣旗”。亨利四世也表示帮助威廉夺回王位。丹麦国王出于个人野心,也支持威廉。很快,威廉便拼凑出一个反对哈罗德的松散联盟。为解除后顾之忧,他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立同盟,在西面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领了梅因。这一切为他入侵不列颠创造了有利条件。

  1066年春,他在里里波尼城召开封建主会议,制定进攻英国的方案。同威廉的积极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罗德却无所作为,对威廉外交活动的战略意义毫无觉察,这就在战争过程中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就兵力对比来看,双方基本是势均力敌,各有所长,但哈罗德准备不足。诺曼底地处欧洲大陆,进入封建社会早于英格兰。威廉是诺曼底最大的封建主,下有伯爵、主教、骑士等诸多封建附庸,随时听候威廉的号令出征打仗。威廉纠集起一支6000多人的精锐部队,渡海所需的500余艘船只也很快制造完毕。哈罗德的有利之处是以逸待劳、内线作战。不利的是,由于封建化水平低,军事制度相对落后,机动性差,再加上爱德华在位时,曾将英格兰的舰队解散,从而使哈罗德缺少在海上打击威廉的力量,防御纵深大大缩小。

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相关文章:

1.诺曼征服战争简介

2.英国历史上被入侵过几次

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

诺曼征服战争推进了英国中央集权化封建国家的形成,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此战以威廉的胜利告终。那么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关于诺曼征服战争威廉取胜的原因 诺曼征服战争以威廉的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诺曼底登陆的起因
    诺曼底登陆的起因

    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著名会战之一,此役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痛打击,时任参谋总长的何应钦兴奋地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

  • 盟军诺曼底登陆简介
    盟军诺曼底登陆简介

    桂南会战,中方战败,此战的胜利迫使日军改变了原先的作战计划,使敌人陷入被动中。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桂南会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简介大全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简介大全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历时16年,波及人口两千余万,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殖民地解放战争。此战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和封建制,推翻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

  •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的历史贡献大全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的历史贡献大全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战争前后持续逾百年,领土得到扩张的同时,促进了文化交流。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征战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

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