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文学>

诗经.小雅.鱼藻的原文附鉴赏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小雅·鱼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赞颂周王饮酒的平和安乐,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有颂古讽今之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鱼藻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小雅.鱼藻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注释

  ⑴颁(fén):头大的样子。

  ⑵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⑶岂(kǎi)乐:欢乐。

  ⑷莘(申):尾巴长的样子。

  ⑸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⑹那(nuó):安闲的样子。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王在哪儿在京镐,所居安乐好地方。

  诗经.小雅.鱼藻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君贤民乐的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是以用为意,于诗文本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不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鱼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猜你喜欢:

1.诗经小雅黍苗的原文及译文

2.诗经小雅隰桑的原文及译文

3.诗经小雅菀柳的原文带赏析

4.诗经小雅祈父的原文

5.诗经小雅采薇原文

诗经.小雅.鱼藻的原文附鉴赏

《小雅鱼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赞颂周王饮酒的平和安乐,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有颂古讽今之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鱼藻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小雅.鱼藻的原文、注释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诗经小雅白华的译文
    诗经小雅白华的译文

    《小雅白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

  • 诗经小雅白驹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小雅白驹的原文及译文

    《小雅白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别友思贤诗。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白驹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诗经小雅北山的原文带鉴赏
    诗经小雅北山的原文带鉴赏

    《小雅北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是作者劳于王事而发出的不平之鸣,其主要内容是怨刺役使不均,大夫不均,我从事独

  • 诗经小雅采薇释义
    诗经小雅采薇释义

    《小雅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

26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