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文化大全>

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为人特别有意思。但是大家所知道的王安石除了政治家身份就是文学家的身份,至于他的私生活却鲜有人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介绍,希望你喜欢。

  王安石对饮食要求极其简单

  有很多事情证明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极其简单——不管什么东西,能吃饱就好。

  有一次,仁宗皇帝在皇家宫苑里宴请一些臣子。当时,做了一个轻松的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自己到御池中去钓鱼,然后,由御厨用钓上来的鱼。做每个人想吃的菜。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提议,大家兴致勃勃地拿着鱼钩和鱼饵去钓鱼。只有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在一张台子前,在沉思中,一粒一粒地把眼前盛在金盘子里的球状鱼饵全部吃光。最后,在众人的一片惊讶声中,他表示自己已经吃饱了,虽然不知道吃的是什么。

  因为这件事,让宋仁宗误以为王安石是一个虚伪矫情的伪君子。皇帝的理由是:一个人可以不喜欢钓鱼,也可能会在漫不经[注: 不经 拼音: 解释: 1.不合常法。 2.谓不见于经典,没有根据。 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心中想错吃了几粒鱼饵,但他不可能稀里糊涂地吃掉整整一盘子鱼饵。我们知道,在西方文化史中,常常记载当一些哲人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会产生许多稀奇古怪的举动。对此,只能由每个人作出自己的判断了。

  但同类的事情并不只此一件。

  还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与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无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欢吃什么菜。那位朋友很奇怪,他觉得王安石特别喜欢吃鹿肉丝。原因是,当天中午吃饭时,他亲眼看到王安石将一盘鹿肉丝吃得干干净净。王夫人问道:“那盘鹿肉丝当时放在什么位置?”朋友回答说:“在王安石眼前。”王夫人说:“那你们明天把鹿肉丝放得远一点试试。”第二天吃饭时,大家将鹿肉丝放得远了一点,将另外一盘菜摆在王安石眼前。结果,王安石将眼前的那盘菜,同样吃得干干净净。饭后大家问起来,他根本不知道刚才桌子上还有一盘鹿肉丝。

  不仅是吃饭,在衣着上也大致如此。一次洗澡时,王安石的一个朋友用一件干净的衣袍,换走了王安石的脏衣服,想看看他有什么反应。谁知,王安石根本没反应,穿上就是。人家问他穿的是谁的衣服,他茫然不知衣服已经换过了。

  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过目终身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读者无不叹服其精妙。而且他口才极好,史书记载说:王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据说,他经常能够在众多反对者面前,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自圆其说而令人哑口无言。最后,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就是说,这是一个慷慨果敢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对自己非常自信,立志要改造这个世俗的世界。

  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22岁。这一年,他以第四名一举高中进士。此后一生为官,官居宰相高位前后达8年。但是,他从未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戚某过私利。就连后世相当厌恶他的批评者,都承认所面对的是一个真诚、虔敬的洁身自好之士。

  王安石生活不修边幅

  王安石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生活上的极度不修边幅。据说,他长时间地不换洗衣服,长时间地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他的外套上到处都是汤汁油渍汗迹等污斑。在古印度和古埃及的传说中,有美女天生不用洗澡,身上常新常香者。但没有任何资料表明王安石属于此天生丽质一类。另外,宋人喜欢饮酒。于是,这种饮食习惯和上述卫生习惯相结合,产生的后果可以想见。好在当时的王安石已经具有了极高的官声与文名,这种出现在常人身上肯定会令人无法忍受的不修边幅,反而给他增加了新的魅力。史书记载说:“时人咸谓其贤。”就是说,人们普遍认为王安石是了不起的高人。就此,另有记载说:士大夫以不能结识王安石为最大的憾事。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王安石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然谈到东坡的“坡”字,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所以坡仍土之皮也。”苏东坡取笑道:“按您老的说法,‘滑’字乃水之骨也。”王安石接着说:“‘鲵’ 字从鱼从儿,合为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并非没有意义的。”苏东坡拱手道:“鸠字九鸟,你老是否知道可有典故?”王安石以为真,欣然请教。苏东坡得意地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王安石听罢,十分讨厌他的轻薄,于是将苏东坡贬到湖洲当剌史。

  苏东坡在湖州三年,三年期满,回到京城。他想到当初因为得罪王安石而遭贬,这次回京必须先去拜访王太师。然后再去朝见天子。于是,骑马朝王丞相府走去。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

  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罢,苏东坡愧心复萌。心想:倘若老太师来书房,见了这诗,当着面多不好看;原想装在袖筒里带走,又怕连累徐伦。思前想后,颇觉不安。只得仍将诗稿叠起来,压在砚匣之下,步出书房。到大门首对守门官吏说:“老太师出来,请禀报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奏过表章,再来谒见。”说完骑马走了。

  不多时,王安石走进东书房,看到诗稿,问明情由,认出苏东坡的笔迹,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东坡这个人,虽然屡遭挫折,轻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离骚》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他不承认自己学疏才浅,反倒来讥笑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天子,将他削职为民。”又想:“且慢,他原来并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随后叫徐伦取湖广缺官登记册来看。发现只有黄州府缺少一个团练副使。次日早朝,王丞相密奏天子,苏东坡才力不及,将他贬到黄州。天子准奏,百官听命,唯有苏东坡心中不服,认为是王安石因改诗一事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从命。

  次日,苏东坡辞相离京,星夜赶至黄州。

  重九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恰好陈季常来访,东坡大喜,便拉他同往后花园看菊。走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陈季常问道:“子瞻见菊花落瓣,为何如此惊诧?”苏东坡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年我在王丞相府中,见他《咏菊》诗中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老太师写错了,特地续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陈季常笑道:“是啊!”苏东坡叹道:“当初小弟被贬,只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介绍相关文章:

1.关于饮食文化知识的试题

2.北宋王安石人物介绍

3.诗词典故 器用部 饮食

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介绍

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为人特别有意思。但是大家所知道的王安石除了政治家身份就是文学家的身份,至于他的私生活却鲜有人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对饮食的要求介绍,希望你喜欢。 王安石对饮食要求极其简单 有很多事情证明王安石对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的饮食材料介绍
    中国的饮食材料介绍

    中国地域辽阔,多种地形兼备,因而各种农作物以及可食用的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各种蔬菜、水果、飞禽、走兽以及水产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

  • 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
    关于西施的饮食文化介绍

    有趣的是,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与四大美女挂上钩的佳肴也有很多很多。什么西施故里的西施舌、西安的贵妃鸡、西北的昭君皮和河南的貂蝉豆腐等等。伴随

  • 关于宫廷菜的饮食文化
    关于宫廷菜的饮食文化

    宫廷菜是中华菜肴的杰出代表,作为曾经帝王后妃等皇室成员们享用的菜谱,已成为中国古代烹饪技艺的经典和集大成者。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

  • 人日节的节日饮食习惯
    人日节的节日饮食习惯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民间还有用种蔬菜熬七菜粥的习俗,在人日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