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简介

时间: 卫文34 分享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孙思邈还将他行医的经验、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写成了《千金要方》一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孙思邈的生平简介

  孙思邈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其为“药王”。孙思邈据说寿命很长,有人说他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的,所以许多人把他当神仙。孙思邈身处的年代是比较动乱的,隋唐末唐朝初。所以孙思邈隐居太白山,走遍深山老林了解中草药,并通过研究医书成为当时的“医生”。

  孙思邈的出生日期从不同的史书上有不同的推断,最早可推断到公元515年,而最迟出生据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推断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孙思邈出生的家庭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孙思邈广读医书来看,贫穷人家应该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孙思邈精通百家,崇尚老庄之学和佛道,18岁的孙思邈就立志学医了,在20岁开始为乡人治病。孙思邈曾一边行医一边研究中药,中药用完了会亲自上峨眉、终南山等多地去采集中药,并对各种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在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期间都被朝廷所召,但是孙思邈都谢绝没有前往。孙思邈晚年隐居在五台山,专心著书,一生作品很多,直到公元682年,孙思邈寿终正寝。

  孙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孙思邈的一生作品据说达80余部,其中两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影响最大的作品,两部巨著被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书。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的第一卷《大医精诚》就是孙思邈认为的医德,将从医的精神具体化,是后来从医者必读的一本医德情操之书。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一部比较有医学价值的著作,里面记述了孙思邈的个人经验和感悟。《千金要方》一共30卷,第一卷是总论,第1到4卷是妇科,第5卷是儿科,第6卷是五官科,第7到10卷是中风、脚气、伤寒等病,第11到20卷是内科病,第21卷到24卷分别是疔肿痈疽、痔漏、解毒等,第26到27卷是养生,第28卷是脉学,29到30卷则是针灸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历来被医学家们重视,而且影响深远,现在药王纪念中心的药王祠常年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还有日本的游客前来瞻仰纪念这位百代药师。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作出的贡献《千金药方》被国外的学者推为至宝,他的养生之道也被后人学习。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有名,据说孙思邈活了141岁,是古代追尾长寿的人,人们对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感兴趣,那么今天小编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发常梳,就是说将手掌搓热然后从前额慢慢经过后脑扫向颈部。每天分早晚做10次。这样做的目的可明目祛风,对脑部、耳部都有保健作用。目常用首先是将手心搓热,敷在眼部几秒,还有就是闭眼再睁开眼睛,眼珠以左上右下打转,重复3次,这样可以强化眼睛。还有就是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膝常扭、脚常搓、步常散,共十三个人体部位的保健。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究竟是他提出来的,还是由后人总结借孙思邈之名进行流传我们也不得而知,不多孙思邈养生十三法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可以让现代常坐的办公室族在休息的时候进行养生。


猜你喜欢:

1.孙思邈资料简介

2.孙思邈养生歌完整诗句

3.历史名人孙思邈简介

4.鉴真和尚双目有没有失明?

5.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简介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孙思邈还将他行医的经验、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写成了《千金要方》一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孙思邈的生平简介 孙思邈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医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为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故世人称其孟襄阳,因没有入仕,所有又被成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

  •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生平简介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生平简介

    鱼玄机,初名为鱼幼微,字蕙兰,晚唐女诗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另三人分别为李冶、薛涛、刘采春,现存诗作五十首,包括《江陵愁望有寄》、《赠

  •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生平简介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生平简介

    岑参,南阳人,唐代边塞诗人,工诗,擅长写七言歌行,有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于世的诗歌有三百六十首,其中边塞诗居多,因风格与高

  •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生平简介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生平简介

    高适,字达夫,又字仲武,唐朝时期渤海郡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高岑,主要作品有《塞上》、《塞下曲》、《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

5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