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楚汉之争简介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以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分析

  中文名称:楚汉之争

  参战部队:楚、汉、九江、雍、塞、翟、韩、魏、代、赵、齐、衡山等

  战争结果:汉王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时  间: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

  地  点: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

  人  物:项羽 范增 刘邦 韩信 陈馀

  楚汉之争详情

  京索之战,汉军击败楚军,项羽退回荥阳以东,而汉军亦不能过荥而往东。楚汉相持于荥阳。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魏王魏豺重新归汉,遭到魏豹的拒绝,汉二年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即月攻破安邑,曹参俘虏了魏豹,将魏豹带至荥阳。汉二年九月,刘邦派陈豨、韩信、曹参攻打代国,后九月,平定代国,斩杀代相国夏说。

  汉三年十月,刘邦派原常山王张耳收复赵国故地,韩信与张耳一同前往,陈兵井陉,赵王因代地已失,又闻汉军攻打井陉关,集结赵军主力至赵国北部抵挡汉军的进攻,此时刘邦趁赵国南部空虚,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攻克河内,从南面进攻赵国,接着攻克了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当邯郸失陷,在井陉与汉军对峙的赵军主力进退两难,张耳与韩信在井陉大败赵军,赵将戚逃跑至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县),被曹参斩杀。赵王歇逃到襄国,张耳与韩信追击,刘邦亦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赵王歇。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燕王臧荼降汉。

  荥阳成皋战线

  汉三年十二月,韩信与张耳留下在赵国继续作战,刘邦返回荥阳。此前英布被随何策反,项羽派龙且攻打英布,英布战败,与随何回到了荥阳。刘邦召见英布,派英布重返九江,收聚数千人归汉,刘邦也离开荥阳,从成皋南下,到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一带迎接英布,给英布增兵,一起回到成皋。

  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运输粮食来荥阳。与项羽对峙,双方进入相持状态。

  项羽率军数次攻夺甬道,汉军粮食短缺,于是刘邦向项羽要求和议,荥阳以西归汉。项羽打算接受,范增认为优势在握,如果放虎归山,必成后患。所以项羽率军加紧围攻荥阳城。刘邦认为范增是个大碍,所以给予陈平四万斤黄金,要他去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项羽中计,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于途中病故。

  为了打破荥阳对峙的僵局,刘邦派靳歙与灌婴攻打楚军的粮道。靳歙切断了楚军从荥阳至襄邑的粮道,灌婴切断了楚军阳武至襄邑的粮道,命令靳歙与灌婴离开荥阳,越过梁地,与彭越联合,攻打楚国后方的鲁县(今山东曲阜),鲁县与齐国交界,又与彭越毗邻,是楚国的北部门户,战略意义重大。

  由于调走了灌婴与靳歙两支汉军精锐,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艰难对峙。汉三年六月,韩信与张耳已平定赵国的反抗余波,南下至河内修武,接应刘邦。汉三年七月,刘邦令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等人守荥阳,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来到修武,命令张耳镇守赵国,拜韩信为相国,韩信请封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

  刘邦调集原属韩信与张耳的军队,打算回到荥阳支援前线作战。此时项羽以荥阳发起猛烈进攻,周苛等人死守荥阳,汉三年八月,周苛以魏豹是反复无常之人,难与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当月荥阳被攻陷,周苛宁死不降楚,被项羽所杀,韩王信被项羽俘虏。刘邦欲回到荥阳与项羽交战,郑忠劝谏刘邦,避开项羽的锋芒,驻扎在河内小修武,不与项羽交战,刘邦采纳。

  此时,灌婴与靳歙在鲁县打败了项冠,得知荥阳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国腹地以牵制项羽,灌婴率骑兵返回前线增援,在燕县(今河南延津东北)打败楚将王武,又在白马津打败楚将桓婴,过白马津渡黄河,到达河内与刘邦会合,护送汉王刘邦南渡黄河回到洛阳,此时项羽又攻破了成皋,到达洛阳附近的巩县,双方在巩县交战,楚军大败,不能继续西进。

  刘邦在巩县遏制了楚军的攻势后,乘胜追击,意图夺回成皋,楚军坚持皋险要,汉军攻之不下,刘邦打算放弃进攻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谋士郦食其劝阻刘邦,不要退却,并向刘邦说明敖仓的重要性,放弃成皋与荥阳就意味着放弃敖仓。此时楚军后方受到靳歙的牵制,不能全力攻打敖仓,劝刘邦务必加紧进攻成皋,收复荥阳,坚守敖仓。并自请出使齐,劝说齐王田广降汉。

  刘邦非常赞同郦食其的建议,让他出使齐国,同时派遣灌婴往邯郸调回一部分韩信镇守赵地之军回到前线,坚守敖仓,并以灌婴接任周苛的御史大夫之职。

  郦食其不辱使命,以三寸之舌成功劝说齐王归降。齐王同意归降于汉,撤去历城的守军,示无反意,并与郦食其纵酒庆祝。

  靳歙在鲁县打败项冠后,攻打楚国的腹地,此时攻克了缯县(今属山东苍山县)、郯县、下邳、蕲县、竹邑,几乎包围彭城。如果不出意外,平定了楚国后方的靳歙再从东面进攻,加上彭越的配合,攻打项羽的背后,据守荥阳与成皋的项羽必将被汉军包抄,夺回荥阳与成皋指日可待。但此时发生了一件令刘邦意想不到的事:韩信从灌婴口中得知刘邦已失荥阳与成皋,洛阳危急,并且齐国已被郦食其说降,韩信为了自己当齐王,在蒯通的蛊惑下,擅自攻打齐国撤去防守的历城,齐王大怒,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将郦食其烹杀,急忙派齐军再次防守历城,韩信不能攻下。

  刘邦得知韩信攻打齐国,齐国叛汉,被迫抽调汉军主力以武力平定齐国,派灌婴、曹参、傅宽、蔡寅、陈涓、冷耳、柴武、王周等汉将赴齐助韩信攻打齐国。这样一来,失去荥阳与成皋的不利局面雪上加霜,攻打楚国后方的靳歙也不得不放弃进攻,回到巩县抵挡项羽。齐王不得已向宿敌楚国求援,项羽为了壮大自己考虑,也派龙且率20万楚军支援齐国。

  项羽占据成皋天险,与汉军在巩县对峙,如果汉军再失巩县,洛阳也将不保。所幸敖仓还在汉军的掌控下,刘邦派人坚守巩县的同时,命令周勃、程黑、郭蒙等坚守敖仓,刘邦自己则驻军河内小修武(今属河南焦作),指挥全局,依黄河北岸驻守,封锁黄河渡口,以阻止楚军攻入河内平原,为了重新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汉军必须夺回成皋。但汉军的主力都用于攻打齐国了,兵力不够,为了补充兵源,调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刘邦派使者发往燕国,请求援助,燕王臧荼派温疥与昭涉掉尾率燕军助汉。彭越在梁地,可以对项羽的后方发起进攻,牵制项羽,使项羽不能首尾相顾。刘邦又命令刘贾与卢绾率领二万人渡过白马津,与活跃于楚军后方的彭越军配合,烧掉楚军的粮草。在燕县以西打败楚军,攻占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项羽亲自攻打彭越与刘贾,留大司马曹咎守成皋,临行前嘱部将曹咎谨守成皋,遇汉军挑战,切勿应战,只须阻止其东进即可。汉四年冬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去兵力薄弱之机,反攻成皋。初时,成皋楚军坚守不战。刘邦数次遣人到阵前辱骂,终于激怒曹咎,率部出击。汉军乘楚军半渡汜水之时,全力反击,斩杀了曹咎,再次夺回成皋,并俘虏了前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乘胜进至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并包围楚将钟离昧于荥阳以东。项羽急忙从睢阳回救,汉军鉴于兵力不足,暂时无力彻底消灭楚军,于是见好就收,据险坚守。(注:汜水在成皋以东,汉军从西边进攻成皋,必是先破成皋,后渡汜水,《项羽本纪》的记载可能有误。)

  广武对峙

  汉军再次收复成皋后,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山(今河南荥阳东北)再次形成对峙。

  此时灌婴、曹参等赶赴齐国助韩信攻破了历城、临淄,齐王田广逃到高密。项羽所派增援齐国的二十万楚军也被汉军消灭,楚将龙且被汉军阵斩,齐国全境也被汉军平定。汉四年二月,韩信自立为齐王。

  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羽患之。于是置刘邦的父亲太公于鼎镬上,告诉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今天不赶快投降,我就烹煮了你父亲),刘邦却回答道:“吾与汝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羽见无济于事,只好作罢。

  又有一次,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却笑着拒绝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并向项羽宣布他的十条罪状。项羽恼怒之下,用暗箭偷偷射向刘邦,正中刘邦胸部,刘邦受伤,回到成皋养病。

  项羽终究无力挽回楚国的颓势,战争的优势已完全向汉方倾斜。刘邦病好后,他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命令樊哙守广武,周勃守敖仓,带上在汜水之战俘虏的前塞王司马欣,回到关中,将司马欣在他的原都城栎阳枭首,置酒慰问关中父老,四日后,带领关中兵又回到广武。

  北方战线

  安邑之战

  汉二年(前205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归楚,威胁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九月,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灭魏国。

  安邑之战,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采用了与对三秦作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同样的诡诈手段,又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全战役的彻底胜利。韩信用一部兵力阳渡临晋,主力暗渡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

  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卓越才能。

  汉二年九月(前205年),魏王豹率军迎击,但遭到大败,魏王被俘虏,刘邦令其为将助守荥阳。

  井陉之战

  安邑之战后,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的羽翼,实现对楚的战略包围。

  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国,生擒相国夏说,代亡。

  汉三年(前205年,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与楚的羽翼赵国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20万赵军,斩杀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一举灭亡赵国。随之采纳赵国降将李左车建议,乘势不战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国。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与此同时,刘邦亦亲攻赵。汉将靳歙兵出河内,击赵将贲郝于朝歌,破之。又随刘邦进击安阳以东,下七县;别将攻赵军,虏两司马,得赵军二千四百余人。接着刘邦对赵之邯郸发起进攻,破赵军,攻下邯郸。汉将靳歙破赵军于平阳,攻下邺。这样赵国悉平。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拜韩信为相国。三年六月,刘邦再败荥阳,入赵,收韩信军,令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准备击齐。

  韩信灭赵后,陈兵燕境,燕王臧荼迫于汉军兵威,加入汉方对楚作战。

  南方战线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刘邦为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的方针,派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汉三年(前205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

  英布战不力,九江国悉为楚有,且家属亦尽为项声所杀。英布从隐蔽小道逃归汉国。

  英布逃汉后,见刘邦,刘邦接见时非常无礼,以致英布十分后悔为汉,几欲自杀。但至刘邦为其安排的住处后,见与汉王宫室规格一样,十分高兴。之后汉王益兵英布,令其行收九江。

  敌后战线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

  汉三年(前204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

  汉三年九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派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由渡白马津,进入楚地佐助彭越。汉军与彭越联军烧掉楚军积聚的粮草,楚军乏食。楚军回击刘贾,刘贾坚守不出不与楚军交战,与彭越互相呼应。

  汉四年(前203年)冬,楚军和汉军在荥阳相持,卢绾、刘贾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知悉后,就派曹咎驻守成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于是率军北上谷城。

  汉五年(前202年)秋,楚军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楚汉之争中的主要战役介绍

  楚汉之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巨鹿之战、还定三秦之战、濉水之战、京索之战、井陉之战、荥阳之战、彭城之战、汜水之战、历下之战、临淄之战、固陵之战、垓下之战。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濉水之战

  高祖二年四月,刘邦联合了五路诸侯,乘项羽攻齐之机。从洛阳出师东征。刘邦率联军56万,在路上又收附了彭越的3万余人,一举攻入彭城,占领楚都。

  得胜的刘邦陶醉于一时的胜利,放松戒备,天天摆酒庆贺,恣意享乐,“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记》)。项羽听到彭城失陷的消息,一面分兵继续攻齐,一面自率精兵3万回救彭城。项羽由鲁(今山东曲阜)出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进至萧县(今萧县西北),出其不意,由西而东袭击联军的侧背。从早晨战至中午,大破联军,歼灭联军10万余人。联军向西南败逃,楚军乘胜追击,在今县城北渠沟一带将汉军团团包围。

  刘邦所率联军由五个诸侯国军队临时组成,军令不能统一,既不能相互配合,又矛盾重重,抵挡不住楚军凌厉的攻势。联军濉水被围后,刘邦惊魂未定,还未来得及组织反攻,各路诸侯军便争相逃命,慌不择路,互相践踏,死者无数。楚军乘联军混乱之机发起猛攻。3万精兵一阵猛杀,联军又死伤数万人,尸首弃入濉水,“濉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记》)。恰巧此刻刮起西北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刘邦忙率残兵且战且退。及至突出重围逃到下邑(今砀山),身边仅有数十骑。

  濉水一战,项羽以精兵3万大败刘邦几十万军队,为后世留下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刘邦军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计其数,“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军将刘邦及其残部包围了三层,正待聚歼之际,忽然西北大风猛袭而来,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一时间天昏地暗,吹打得项羽军阵营混乱。刘邦趁此机会,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其妻被楚军俘获,汉军几乎全军覆灭。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他的父亲及妻子都被楚军俘获,众诸侯也纷纷背汉向楚。项羽则充分表现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可以说是完胜的结局,项羽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楚汉之争简介相关文章:

1.虞姬人物简介

2.高中语文课本《鸿门宴》教案设计

3.刘邦的简介资料介绍

4.秦朝历史简介

5.秦朝历史文化简介

楚汉之争简介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以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分析 中文名称:楚汉之争 参战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泽乡起义简介
    大泽乡起义简介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以下是

  •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

  • 秦攻匈奴之战简介
    秦攻匈奴之战简介

    秦攻匈奴之战,是秦帝国中央关于天下版图南北扩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系列征服战争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以下是学习

  • 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攻百越之战简介

    秦攻百越之战共有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这三次发生的秦军和两广土著军的战争,其中最重要和最惨烈的是第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也促进了中华民

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