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公元200年,袁绍、曹操双方发生著名的官渡之战,此战的胜利为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那么如今的官渡古战场又是什么样的?官渡之战对后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希望你喜欢。

  官渡之战的历史影响

  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官渡之战遗址

  官渡古战场位于郑州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村内原有关帝庙,存清乾隆年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据《中牟县志》载,这里旧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附近有“水溃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绍岗”,传说是袁绍屯兵处。

  中牟县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连商都郑州,东接宋都开封,旅游资源和地表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中牟县位于中原腹地,17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曹袁“官渡之战”。在新规划的官渡古战场旅游区内,除官渡桥、曹公垒、汉井、拒袁斩将碑等遗址遗迹外,还有一处占地50亩的古战场艺术宫,是“三国旅游线”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土地总面积1416.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辖11镇6乡,431个行政村。

  官渡之战前曹操留遗书给袁绍

  中国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也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战争结束后,曹操豪迈地说:“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国未来五百年的历史。”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战斗打响前,曹操已经准备好了遗书。那封遗书是为袁绍写的,他几乎是在谦卑地向袁绍乞求。他乞求袁绍给他的孩子们一条活路,不求他们能够发达,但求他们能够长大成人;他乞求袁绍不要杀害他的文臣武将,如果能用,就让他们为袁绍建功立业,如果不能用,就把他们遣归乡里;他乞求袁绍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

  一面是英雄气概,一面是儿女情怀。曹操也在为一场战争做着两手准备。

  官渡之战曹操曾想退兵的原因

  当曹操在战场上和袁绍进行对峙的时候,说实在话,曹操心里没有底。尤其是粮食问题,更是让曹操很受伤。建安五年十月,黄河沿岸北风凛冽,北风过后就是雪花,枯草和沙砾在雪花的舞动下瑟缩着。曹营的将士一边呵着气,一边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不久,任骏来了,他是曹操的押运粮草的官员,又和曹操是姻亲,此刻奔波在黄河古道口,他手下有两千军士,刚刚与袁绍的部队发生了激战。袁绍押运粮草的有八千人,无疑曹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总算战胜了,他们把缴获的粮食压在车子上,浩浩荡荡向曹操的大本营进发。

  啊,老弟,你负伤了?没事,不过战士们太苦了,环境那么恶劣。真的不容易。华先生就在部队里,就让神医给他们看看吧。华先生就是曹操的老乡华佗,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不过身子很健康。在曹操说话的时候,早有人拿过华老先生的检查工具,一个一格的检查包扎起来。这些士兵的衣服很是破旧,上面满是征尘和血迹,尤其是他们的脚,因为长期跋涉,有的已经变了形。曹操看后,心里好不忧伤,暗暗的下了退兵的意思。说实在的,他不知道这个仗怎么打,常年征战,正是该享受的这些人放弃了大好年华,而且所谓战争总是遥遥无期。

  大人,能打败袁绍吗?有人问。能?凭的什么?你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你们的。奥,大致多少天能结束战争,让袁绍投降。半个月。是吗?人群中欢呼起来。可是曹操心里一阵苦笑,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撒谎。其实他一点头绪都没理出来。谋士们都没有笑,他们在沉思,曹大人是怎么样判断袁绍在半个月之内被打垮的。没有人知道,曹操的依据是什么。其实曹操是信口开河,因为他不想让战士们失望。只是说过以后,他也一直眺望着许都,是不是该撤兵了。

  曹操于是给荀彧写了一封信,说自己遭遇到强大的对手,在战场上也不顺,况且袁绍的武器装备和士兵的数量都是自己无法超越的。曹操希望能得到荀彧的理解。不过不久,曹操就接到荀彧的回信,出乎曹操的意料,他希望曹操坚守。他说: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工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大意是:按照您的意思,让我决断进或退的疑问,我认为袁绍把全部的兵力聚集在官渡,是想要跟您决一胜负。您用最弱的兵力来阻挡他最强的兵力,如果不能打败他,必然会被他乘虚而入:这是决胜天下的天大的机会啊。袁绍的兵力虽然众多,但不能被袁绍所用;以您的神武明哲,什么样的人不能归附于您!现在您的兵力虽然很少,不像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的风云际会,您现在应当画地而守城,握住他的喉咙而让袁绍的兵不能前进,到时候等到他势力枯竭,情况一定会有所变化。这是用奇谋的时候,一定不要失去机会。希望明公您能决断。曹操看过信之后,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自己方法正确,多想奇谋,袁绍一定会战败的。曹操在期盼着,给自己送来奇谋的人。

官渡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相关文章:

1.官渡之战的主人公

2.官渡之战的故事

3.官渡之战简介

4.有关官渡之战读后感

5.官渡之战的时间及地点

官渡之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公元200年,袁绍、曹操双方发生著名的官渡之战,此战的胜利为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戚宦之争有什么历史影响
    戚宦之争有什么历史影响

    在东汉后期的戚宦纷争中,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宦官也力图拥立幼主,以便自己的操纵。 双方交替专权、乱政,最终葬送了东汉王朝。以下

  • 易京之战时间是什么时候
    易京之战时间是什么时候

    易京之战于197年爆发,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以下是学习啦

  • 孙策平江东之战历史背景有什么
    孙策平江东之战历史背景有什么

    孙策平江东之战发生于公元195-196年,渐渐击败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孙策少年英勇,最终平定江东,为此后东吴建立奠定了良好基

  • 董卓讨伐战有什么历史背景
    董卓讨伐战有什么历史背景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关东联军以十余万兵力讨伐董卓,最终,关东联军胜,董卓弃洛阳迁往长安。但这以后,盟

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