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西汉七国之乱又称为七王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初期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乱。最终吴楚失败。那么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吴楚七国之​乱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吴楚七国之乱失败的原因

  首先,汉景帝有识人之明,在危难关头,及时启用文帝称其为真的周亚夫,由他统一平叛过程。此前,已经听从袁盎的建议诛杀晁错(死得冤),使齐国叛军“清君侧”师出无名,在战略角度已经战胜七国。

  其次,梁王刘武在七国叛乱后并没有跟着起哄,而是死守自己的梁国(今河南商丘),使得叛军无法再前进,给汉景帝和周亚夫争取了充足的准备和谋划时间。

  第三,战争的实际指挥者周亚夫,周亚夫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并不去救梁国,而是把重点放在吴王刘濞身上,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

  第四,战争的选择权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而七国之间互相猜疑,而且吴楚战略上有问题,他们不是一路直取长安而是死要睢阳,这就给了周亚夫时间来各个击破。

  第五,七国是战争的主动方,深入到敌人腹地必然会造成运粮线拉长,后防补给不济。

  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

  汉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景帝三年(前154年)冬,楚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景帝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景帝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的过程

  诛晁错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错已死,七国联军并未因此撤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败吴楚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以北的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

  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而奔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吴兵果然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苏镇江),退守东越,并派人招集残兵。汉廷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而死。七国之乱的主力吴楚联军被平定后统计数据,汉朝与梁国所杀伤和掳掠的敌军、物资大约相等。由于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首功,梁孝王在七国之乱后实力更加壮大,直接威胁汉朝,埋下了梁孝王谋夺储君之位,刺杀袁盎等多位朝廷大臣的后患。

  平叛乱

  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

  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看过“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的人还看了:

1.七国之乱有什么结局和影响

2.七国之乱的起因有什么

3.七国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4.七国之乱是谁发动的

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西汉七国之乱又称为七王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初期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乱。最终吴楚失败。那么吴楚七国之乱为什么会失败?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吴楚七国之乱失败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吴楚七国之乱失败的原因 首先,汉景帝有识人之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反映了当时社会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

  •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其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

  •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反映了当时社会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那么七国之乱是哪七国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

  • 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唐朝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

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