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黄帝、炎帝,都是同样是上古时期的人物,而也同样是属于对中华民族最为大的始祖。那你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1】

  很古老的时候,在湖北、湖南有一个很大而有诗意的湖,叫去梦泽。湖北的那一部分叫云泽;湖南的这部分叫梦泽。当年轩辕和神农合兵追赶蚩尤,蚩尤头上戴的牛角也打掉了,眼看就要被捉住,于是便吐出了漫天大雾,使轩辕和神农的人马迷住了眼睛,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蚩尤率领残兵败将,不知逃到哪儿去了?轩辕气得叹气;神农急得跺脚。后来,轩辕发明了指南针,便和神农商量好,赶制了一座指南车,一直朝南追去。

  他们追过了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一片片平原,一块块草地。不知追了八八六十四天,还是九九八十一天。轩辕想:在逐鹿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掠的粟米还没有全部夺回,掳去的部族也没有全部放掉;神农也想:在黄河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走的陶罐、陶釜没有全部夺回,夺去的骨针、石矛也没有全部丢下。

  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贝啊!更使轩辕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象牙雕筒在战争中失掉了,那个心肝宝贝要雕、要磨、要钻孔,不知花了老雕匠五五二十五天,还是七七四十九天;更使神农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装酒的兽形器皿也在战争中打碎了,那个宝贝,要做坏、要画尖顶山、要烧,也不知花了老陶工四四一十六天,还是六六三十六天。他们两人一发狠,决定带着部落人马死死地追蚩尤。男人们持着石矛,举着骨刀;妇女小孩背着粟米、兽肉,一个个赤膊光脚朝前赶,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叫苦。

  不知又追赶了多少日子,饿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安排:女人们在露天里烧着柴堆,架起陶鼎煮粟;男人们用树棍叉着鹿腿、熊裳、野猪屁股,烧呀、烤呀。先让轩辕和神农吃好的,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多享受,女人和老弱的男人们只能分得少一点,谁也没有意见,这样的情况大家已经习惯了。

  后来又不知追赶了多少时日,冷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吩咐:男人们忙着割草、打猎;女人们在山洞里铺上枯草做床,用骨针缝着兽皮做衣裳。好床好衣先给轩辕和神农,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先享受,女人和老弱得男人们睡得也就差一些、穿得也就勉强能蔽体,为了支持首领,付出一点辛苦也不算啥。

  人们都知道,打仗靠轩辕、神农二位指挥,他们两人都是部落推选出来的大首领。那些强悍的男人们呢,要冲呀!杀呀!一旦仗打赢了,大家就可以分享得到蚩尤部落的粮食、衣裳、武器、住房……如果捉到了他们的人,那就更好了,谁都可以牵着他们做工,干活,这样自己也就可以清闲一些了,大家都在这样想。

  一天,轩辕和神农率领人马来到了云梦泽,望着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他们在武当山转来转去,忽然发现大片森林只剩下树桩,树干也不见了,树枝杂七乱八地倒在地上;树桩旁边,留下了许多石片碴子、蚌壳片子,这些都是石刀、石斧、蚌刀的残碴。于是,他们又在周围察看,发现山脚下有几条独木船,还有一副鲤鱼骨项链。

  轩辕对神农说:“我看,蚩尤是坐船逃走了,只有他们才戴这个项链呀!”

  神农答道:“我们也砍树做船吧,船做成了,你我各赶一方。”

  二人商量好了,马上派人上山伐木,挖空树身做船。也不知道费了多少时日,也不晓得砍断了多少石斧,凿断了多少石凿,压伤了多少人,经过好些时光,好不容易才把独木船做成了,大家一阵欢呼雀跃起来。

  轩辕和神农各自带领部队向南出发了。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日,被激流卷翻了多少船只,也不知道淹死了多少人,总之,大家好容易到了梦泽的一个河口——沅水口。大家登上了河岸,只见层峰叠嶂,碧波绿水,曲尽通幽处;果然发现蚩尤部落的许多尖顶木架茅棚,依次有序地搭在向阳背风的山脚下、靠近湖水边。

  一场大混战发生了,大家喊叫着蜂拥上去,一阵狂冲乱杀;蚩尤部落经不住轩辕两个部落的包围痛打,自己头上换的两只新牛角也打掉了。眼看着自己的许多人马受了伤,被冲成两股,一股扑水跳进沅水南岸芦苇荡里;另一股上山逃入北岸丛林。轩辕带人追到北岸,神农带人追到南岸,直到把蚩尤和他的残余人马全部俘获。

  为了庆祝胜利,轩辕对神农说:“我们吃一餐好饭吧。”

  神农回答:“行呀!烧制一些大鼎,煮上蚩尤的稻谷。”

  轩辕就带男人们做坯子、挖窖洞,要女人们去南岸春米。

  不几天,十几口特别大的鼎坯做成了、上窖了,轩辕和他部落的男人们,满头满脸满身都有黄泥,一个个变黄了。神农指着轩辕笑着说:“你这轩辕,干脆叫黄帝好了。”

  鼎坯上窖生火了,神农和他部落的男人们,满头满脸满身都被烟熏火烤,一个个变红了。轩辕指着神农也笑了:“你莫笑我,你呀,干脆叫炎帝吧!”

  不久,大鼎烧成了,黄帝和炎帝两人相抱笑了。两个部落的男人们都欢喜得又唱又跳,狂呼着:“黄帝,炎帝!炎帝,黄帝!”声音此起彼伏,在群峰之间回响,小鸟也成群起舞,鱼儿也跃出水面看热闹。

  南岸割稻、春米的妇女们听到欢呼声,马上跑到山头,伸着脖子张望,见窖场上火熄了,一口口大鼎锅摆在平地大灶上,也唱呀跳呀,高呼着:“黄帝,炎帝!炎帝,黄帝!”唱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这就是轩辕称黄帝,神农称炎帝的传说。

  两个部落吃了胜利饭,启程要回北方去,大鼎锅不好带,就留在原地了。后人把这烧鼎锅的地方叫做鼎港;把对岸山头叫看灶山。直到现在,洞庭湖区的人民还喜欢用铁鼎锅煮饭呢。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2】

  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战神。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吃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神形象。编辑本段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之作注。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

  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

  又如《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

  《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3】

  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是很有道理的。在那时,中华民族散居各地,形成许多部族,有两个部族最有名:一个是偏西的姜姓部族,炎帝神农氏是他们的首领;一个就是偏居东方的姬姓部族,黄帝是首领。据说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的子孙,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一个住在姬水附近,一个住在姜水附近。日久年远,两部风俗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变成两个族类。繁衍扩张以后,再行接触。炎帝神农氏这一支发展较早,他这个帝号名氏,含有在南方和长于耕种的意思。据说神农生于厉乡,又说他生于列山之石室,称厉山氏或列山氏(列又写作烈。列、烈、厉,都是一字一声之转变)。厉乡到春秋时为厉国,大概在现在的湖北随县北百余里。他的子孙在西周时有申、吕两国,都在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神农的故事都和耕稼有关,古时候平地多湖沼,不便居住。山地布满了森林茂草,和野兽同处,由披兽皮、吃生肉的游猎生活,慢慢进到耕田食谷。五谷是从那里来的呢?自然是地下生出来的。地下那里来的种子?推源溯始,我们的古传说,说“天雨粟”——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农拿它来播种。神农怎么知道播种?他是生而使然,传说他“三岁知稼穑”。这一族开始发展农业,他们的功劳,都由神农氏代表着,而神化了神农。他们开辟山林,多半利用火,放火烧山,烧出一片平地,灰就是天然肥料,所以神农又叫烈山氏。他们开始大量吃植物的种子,有了疾病,自然也容易想起吃某几种植物或者可以治疗,后来就推神农为植物药的发明者,说他“救民病,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农业生活比较稳定,他们慢慢的扩展。当时自河南中部以东多沼泽,不适农耕,这一族顺着豫西群山向北分布直到山西的南部。这一带地势较高,便于耕种,他们大概安居得很久(有的传说说神农传七十世)。东方的黄帝西来,两个部族又融合混同。

  古史上对于黄帝的称谓,种种不一。他的帝号,又叫皇帝,又叫黄精之君,又叫中央之帝。他的姓氏,因为居“轩辕之丘”,称轩辕氏。因为他是有熊国君,称有熊氏。长于姬水,所以姓姬。他是少典国君的子孙,又姓公孙。其余还有黄帝氏、帝轩、黄轩、轩黄、轩皇等名称。这些名字多半和他住的地方有关。他最初活动的地域约在现在的河南中部,后来到达山西南部和陕西边境,《史记》说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自然是游牧部落的常态。他是有熊国君,有熊是后来的河南新郑县,县西北有轩辕丘,又有黄水,《水经注》说:“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经华城西。至郑城东北与黄沟合,注于洧水。”黄帝的名称或者和黄水、黄沟有关。太山又叫自然山,在新郑县西。有的书上称黄帝为黄自然。据今想来,“自然”两个字或是“有熊”之误。新郑附近还有许多地方都和他的传说有关。《庄子》上说:“黄帝见大魏于具茨之山。”具茨山大概在现在的新郑西禹县北边。又说:“黄帝登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崆峒山在临汝县南六十里,临汝西有广成泽水。“黄帝既登崆峒,遂游襄城。”襄城在现在的襄城县西。

  《史记》上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首山在现在的襄城县南五里,两边逛逦直接嵩、华。这些说法都足以说明黄帝活动的范围。《列子》上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新郑附近有华城,有华阳亭,就是古华胥国。古书上往往说豫州有华山,豫州现在是河南省,所说的华山,在洛水东边,大概就是现在的嵩山。现在的登封、禹、密数县间,古人称做华,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我们现在自称中华,从前又称华夏,就起源于此。古时新郑附近最多薮泽,水草丰盛,禽兽众多,适合于游猎,黄帝当时是游牧部族,在那里最相宜。他这一族在文化方面比较落后。

猜你感兴趣

1.炎帝黄帝传说故事

2.炎帝黄帝大战的故事

3.著名的黄帝传说故事

4.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炎帝,都是同样是上古时期的人物,而也同样是属于对中华民族最为大的始祖。那你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1】 很古老的时候,在湖北、湖南有一个很大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关于炎帝的传说故事
    关于炎帝的传说故事

    神农氏,即炎帝,中国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那你知道关于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那你知道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

  • 神农炎帝的传说故事
    神农炎帝的传说故事

    神农氏生于姜水,于是他以姜为姓,号称烈山氏,以火德治天下,故称炎帝。那你知道神农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神农炎

  •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那你知道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炎帝

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