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传统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那你知道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巧舌如簧

  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军打不下遵义城,军中的粮草接济不上了。听说石梁河上的赵十万是一个有财不吐的富户,上报皇帝讨过封的。那时候,家中藏有十万两银子的人家,才能上报皇帝讨封。皇帝一旦缺钱了,开口“借”十万两白银,就要拿得出来。乡人都不叫他老爷,而喊他赵十万,可以想见赵十万家中有多少银子。石达开想,既然皇上一开口就能朝他“借”十万白花花的银子,我太平圣兵何不打打他的主意。听说他的庄园里三层、外三层的,铁桶一般,想进去拿钱,可得好生想个法子才行。

  赵十万家进出三口井(天井),自吹他家的屋基“独占鳌头”:那顺着石梁河从北向南的一排青山就是一条石龙,到他家这里掉头向东,分出两座山堡,就是石龙张开的嘴巴,龙嘴巴前头的石山堡就是一个“宝”,他赵十万家的三重天井刚好坐落在龙的嘴巴里头。外人休想进来,更别说打他家的主意了。听说,穷人从他家当门过,根本不敢正眼看一下他家的庄园。有一次,他家的丫头到菜园子讨菜,被交租的佃客看见了,赵十万立马就叫人打了围墙,把菜园子也围起来。

  这天,一个身背罗盘的阴阳先生来到这里。他顺着石梁河看了一阵,又站在龙嘴巴前头的小石山上放眼远望,总感到有啥不如意似的,又东瞧瞧,西看看的。

  赵十万一听家人报告,这还得了,竟有人敢在他家的门前偷偷摸摸的。他立马叫护院庄丁去把阴阳先生抓来。阴阳先生不吵也不闹,就这么被抓进了赵十万的家。赵十万一见阴阳先生,就不阴不阳地问道:“你是干啥子的?”

  阴阳先生瞟了他一眼,慢吞吞地说:“老爷,我在给你家看风水呀。”

  赵十万一听,一声冷笑,说:“我家花了多少银子请的你,要你给我家看啥子风水?”

  阴阳先生却说:“当然,你家是没花银子请我,只怪我学的手艺太浅,从云南顺着一条龙脉跟来,发现贵府虽说‘独占鳌头’,这条石龙却已经开始往前走喽。”

  “胡说!”赵十万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朝着阴阳先生吼道,“明明是石龙下山喝水,它走啥子?”

  阴阳先生依旧慢悠悠地说:“老爷不用急,不必吼,先听我说得有没有道理。要是你觉得还有几分道理,就算我这趟没有白跑;要是觉得我是在胡乱说,就当我白学了一身手艺,你没有听到一样就算了。”

  赵十万这才坐回了太师椅上,说:“你说吧。要是你敢扯谎,今天休想跨出我的庄园一步。”

  阴阳先生这才说:“老爷,你家倚仗的这条拱背水叫啥名字?”

  “哪个不晓得叫石梁河?”赵十万不屑地说。

  阴阳先生又问:“老爷,去年不是大旱四十天,这石梁河断流了吗?”

  赵十万点了点头。

  阴阳先生接着说:“老爷,你想,石龙下河喝水,河水都干了,它不另外去找水喝吗?”

  赵十万“嗯”了一声,心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见他半信半疑,阴阳先生忙又说:“不知老爷注意了没有,去年,这石龙就经常过河去滚人家的秧田。”

  赵十万想了想说:“如果春三月山水一发,河里有了水,它是不是就不走啦?”

  阴阳先生摇摇头:“老爷,六十一甲子,要大旱三年呀。这三年中……”他拿眼偷瞧赵十万,“石龙就是不走,困在这里也是一条死龙呀。”

  赵十万皱起了眉头,阴阳先生见他这样,忙继续说:“老爷,据我看,贵府这个屋基前头是一个岔口,石梁河直往外流,贵府再有十万、百万的家财也有流光的那一天。这石龙早就想过河朝土寨寺走了。到那时候,土寨寺的香火更加鼎盛,贵府可就要一贫如洗啦。”

  赵十万着急地问:“先生,有啥法子解救吗?”

  阴阳先生这时候却漫不经心起来:“办法倒是有,就怕你不愿意。”

  赵十万赶紧站起身,请阴阳先生在太师椅上坐下。阴阳先生坐下之后,看着赵十万笑了一下,说:“只怕你舍不得你的粮食。”

  赵十万急切地说:“我有的是粮食,只要能给我赵家留住石龙就行。”

  谁都知道,赵家左边七座山头连成一线,是一条连珠龙,从南往北赶来替赵家看家护院,只要能镇住石龙不走,赵家就大富大贵了。

  阴阳先生沉默了一下,说:“我刚才已经给老爷看过了,在龙嘴巴下修一口小堰塘,石龙就不愁没水喝了。再在龙的下巴上打一个棋盘洞,上修一座凉亭,再从棋盘洞跨堰塘修水阁回廊,把凉亭和石梁河连成一气,就像给牛鼻子拴绳子一样,把龙嘴也拴住,这样石龙就走不了啦。”

  听完这话,赵十万笑了,大方地说:“这有啥了不起,只当是从我家的仓头撮出一斗谷子。”

  阴阳先生也跟着笑:“我就知道老爷舍不得银钱。要知道,龙嘴上的凉亭修轻了可不行。”

  赵十万板起脸:“要修好重?”

  阴阳先生掐指一算:“从动工开始,每天起码得有千人来献千块石头下基脚。不过,老爷,眼下这灾荒年头,不搭个粥棚,怕是没这么多人来干活呦。”

  赵十万一听,不做声了。别看他说得大方,他是越有钱越小气,这一设粥棚,每天该舍出去多少米啊。见他不肯答应,阴阳先生故意长叹一声说:“我是为您着想,老爷连点粮食都不舍得,我也该走了。”说完,站起身就要走。

  赵十万赶忙拦住他,说:“哪里的话,我是在盘算,要好久才能完工。”

  阴阳先生忙说:“由我来指挥,老爷请放心,用不了多少时候。”

  选好了日子,就动工了。同时,在赵家庄园前搭起一个粥棚,凡是捡来一块石头的就赏一大碗粥。这灾荒年头,这事就像长了翅膀,传得飞快。没两天,方圆百里家里吃不上饭的人都来捡石头、喝粥。不知不觉,就聚了几千人。赵十万一见这阵势,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真是老天爷帮忙,有这么多人来捡石头、修凉亭,帮他镇住眼看要跑的石龙。就是有一点不好,赵家修在石梁河上的三间碾坊每天碾米怎么都不够,这不是把自己当冤大头了?赵十万心里不痛快,派人去找阴阳先生,想让他帮忙想想办法,谁知道,这阴阳先生像是人间蒸发了,到处都找不到。这下,赵十万慌了,前后再一细想,越想越不对头,赶紧让碾坊停止碾米,粥棚也不供应粥了。

  粥一停止供应,这几天喂馋了的几千穷人不干了,立马围住了赵十万的庄园。赵十万上了高楼,朝下一看,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他在人群里看见了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带头,叫人们朝庄园里扔石头。赵十万恨得咬牙切齿,指着阴阳先生问:“你到底是什么人?”

  阴阳先生笑了笑,得意地说:“要问我的名和姓,赵老爷你请看……”

  赵十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一面写有“太平天国翼王石”的杏黄旗迎风飘得呼啦啦直响。

  赵十万这时彻底慌了神,赶紧叫庄丁们护住院子。可他家这伙庄丁哪能挡得住这么多人,只听得一阵人声鼎沸,众人就推倒了院墙。院墙一倒,众人蜂拥而入,四处放起大火。可怜赵十万这三重天井的宅院,直烧了三天三夜。赵十万家的银子,太平军的人马用了九天九夜才运完。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三令五申

  要说咱们华夏神州山东这地界儿,就是了不起,春秋末年那阵儿,一下子打天上降至泰山南北一文一武两颗巨星。文星处鲁之陬邑(今曲阜),乃垂范千秋的至圣先师——孔丘孔夫子;武星居齐国乐安(今惠民县),系万国兵家崇仰的大军事家——孙武孙圣人!时人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表字长卿。说起孙武子,只怕无人不知晓他的名著《孙子兵法》十三篇,虽说传至今天仅见六千余字,却字字如雷,句句似电,成为将者不可不读的“兵经”。

  可话又说回来了,人若生在乱世,就算你能耐再大,要想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功业,谈何容易!孙武子也是如此。史家有话,春秋无宁日。尤其到了春秋末尾儿,不管是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全都搅和进来了,整得大好山河处处烽烟滚滚,尸横戈断,哀鸿遍野!

  这天傍晚,为避齐国内乱而出走的孙武,风尘仆仆地踏进了吴国新都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

  孙武是位谨慎善察、坚毅勇决的天纵英才。他离开齐国的时候,早已对四方诸国进行了精细理智地调研和比较,最终决定到吴国发展,看中的即是吴与齐两国地理相似,俱皆偏东临海,物产丰富,盐铁利饶,农田多收,渔猎兴旺,加之北与中原有长江天险的阻隔,较少遭到他国侵扰,劲敌主要是地域广阔的西邻楚国。

  尤其让他看中的,是吴国刚刚崛起不久,君王强悍,民勤耐劳,是股锐意进取的新兴势力。

  至于齐国,好大喜功、荒诞迷信的齐景公杵臼当政已近三十年。这期间,齐之宗室贵胄日渐淫靡没落,各怀二心,不断相互攻讦,蓄谋作乱;强邻燕、晋、楚诸国,亦且虎视眈眈,时或进犯,常常抽冷子就捅你一刀,即便捅不死你,也得拉块肉走。而齐景公对此却毫无顾忌,只知一味大动土木,治宫室,聚狗马,宠姬妾,穷奢极侈,厚赋重刑,将国之安危视同儿戏……这让孙武大为不齿。

  此外,孙武奔吴还有另一层因由。

  孙武听说楚国的名臣良将伍子胥逃亡到了吴国,就有心前往结交,意欲共同切磋治军之道。

  到了吴国,孙武并未急着去见伍子胥,而是先在姑苏城外的罗浮山中隐居下来。他知道姑苏城是伍子胥秉承吴王阖庐之命亲自勘察、设计、督造的,故而一连数日只是循着姑苏城观览。他这一观览,可就看出了内中的门道及奥妙,看出了伍子胥非凡的机智与才干:周环足有四五十里,城高墙厚,渠深河宽,果真易守难攻,坐落于姑苏山东向偏北的佳善之区,地利凹凸势顺,颇具兴旺发迹之气,四围开设陆门、水门各八,象天法地,专为招勇纳士,演练军伍,突显一派励民强国的蒸腾景象……

  如此,孙武对伍子胥在吴的行事和为人,以及欲借吴王之力横心报仇的意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自己来至吴国幸遇知己,得以施展抱负坚定了信心。

  选了个风和日丽的好天,孙武来到伍子胥府前。门人通报后,只见豪壮的伍子胥风风火火地迎出,不待孙武开口,即大步抢前,兴奋地攥住孙武的双手,一叠声地说:“孙先生,相见恨晚呀……”热情地将孙武接进府中。等伍子胥读了孙武的《孙子兵法》,更是赞不绝口。孙武也被对方的豪爽率真所打动,尤其听到伍子胥倾诉九死一生,逃亡吴国,必欲借兵伐楚复仇,勾起了自己的一番心绪……

  其实,孙武原本不姓孙,亦非齐国人。

  古时,舜有二妃,均系帝尧之女,曾居住在妫汭(今山西永济县南),故其后人皆以妫为姓。周武王灭商,求得虞舜后人妫满,封于陈(今河南东南与安徽北部之域)地建国,又以国名“陈”作了姓。待传到陈厉公时,厉公得了个儿子,取名陈完。陈完降生时恰遇周太史路过陈国,太史就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在陈没什么作为,若是去了齐国,倒能昌大,这一算可就算跑了陈完的太子梦。厉公心思不在陈完身上了,厉公死后,即位的陈宣公是个没德行的玩闹,受宠的小老婆生了儿子,为立幼子就杀了先太子。

  先太子向与陈完友善,陈完能不跟着吃挂落儿?陈完一害怕,便改姓田,逃亡到了齐国。

  田完在齐很会做人,深得齐桓公信任,把宗女懿仲给他做了媳妇,授官工正,监管制造诸业。

  传至五世,孙武的祖父田书拜将,伐苴国大获成功,被齐景公赐以孙姓,封地乐安,位列公卿。孙武好军事,苦心研习兵法,是大有世家渊源的。

  伍子胥自打结识了孙武子,伐楚复仇的信念愈加强烈,恨不得今朝就发兵,因此在征得孙武首肯后,就进宫向吴王阖庐郑重献上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并极言孙武是位极其难得的军事人才,如果重用不愁大王霸业不成。吴王一读《孙子兵法》,亦是爱不释手,当即命伍子胥携重金宝玉聘请孙武,自己也降阶迎出宫门,盛宴相待。

  待与孙武言谈起来,果真识见卓异,纵横捭阖,确有经天纬地之能,心下已有意授其军柄,故而趣意笑道:“爱卿奇才,既言治军能使弱者变强,女子可使驱之?”孙武回答十分肯定。吴王便命选后宫美人三百,又令自己须臾难离的两个宠姬为正副队长,并限期造办可体的银盔软甲以及兵械,交与孙武操练。

  是晚吴王与两爱姬言及演武一事,美人只觉得新奇好玩,荡漾不已;吴王也一样兴奋,直认是儿戏一场,定然胜过听歌观舞,巴望着演练的日子快快到来。

  到了操练女兵之日,南武城鼓声阵阵,旗帜猎猎;凤凰山观云台上阅武的文臣武将簇拥着吴王饶有兴致地指手画脚,谈笑风生;台下经过武士数日指点的美女顶盔贯甲,长戈短矛,红缨飘风,利刃耀日,分列两队,却队列如蛇,曲曲弯弯,显得妖娆有余,劲健不足;正副队长各立队前,戎装将服,却搔首弄姿,尽显婀娜,还时不时向观云台上阅武的吴王频飞媚眼……

  突然一通鼓骤,孙武升帐,威肃森森,顿时震住了一众喧哗。他朗声宣读军规律令,先命男勇列队示范一番,然后问女军能否?女皆曰可。孙武便命击鼓,只见队伍稍动,二女将笑作一团,毫无正经;孙武肃颜再宣军纪律条,又命击鼓,这次队伍见齐,二将却摇摇晃晃直劲叫累;孙武厉声三申军令,夺过鼓槌亲擂战鼓,号令开练,正副二女将手中兵器扔在地上,揉腰捶腿,直喊罢啦罢啦……孙武大怒,面沉似铁,当众喝令,主帅统军,三令五申,为将抗命,不能约束部伍,论罪当斩!立命监斩官绑缚二姬,于队前执行。望云台上吴王见此突变,大惊失色,亟欲阻止,人头已然落地,不由大叫一声晕死过去……

  孙武却极其平静,只说了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即时就于女军中另选出二将,继续操练,果然再无懈怠之人,不久练就了一支名彪春秋的“娘子军”!吴王阖庐毕竟还没昏聩到头,晓得孙武兵机韬略乃天地蕴蓄、鬼神莫测,还是重用了孙武。

  孙武与伍子胥同心合力征战,平楚威齐凌越,辅助阖庐终成一霸,不似其子夫差,因宠溺美人西施而亡国丧身。

猜你感兴趣

1.中国民间传统故事

2.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大全

3.中国民间童话故事

4.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5.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那你知道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民间传统故事:巧舌如簧 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军打不下遵义城,军中的粮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故事有哪些

    传统故事作为中国文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具有独特的民俗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那你知道中国的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

  • 重阳节的传统故事
    重阳节的传统故事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敬老节。那你知道重阳节的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重阳节的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重

  • 民间传统故事有哪些
    民间传统故事有哪些

    民间叙事比较研究的传统由来已久。那你知道民间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民间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民间传统故事:廉颇

  • 传统故事精选
    传统故事精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故事。那你知道传统故事精选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传统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

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