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那你知道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三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后悔莫及

  李斯被关押在监狱里,受尽了赵高的严刑拷打。他仰天长叹,自言自语道:“唉!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我怎么能够为这种人出谋划策呢,这不是与虎谋皮吗!从前,夏桀杀死了关龙逢,商纣杀死了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了伍子胥。这三个臣子,难道不忠吗?可是他们都不免一死。为忠心而送命,这可以说是侍奉错了君主。如今,我的智慧不比这三人,而二世的昏庸又超过了那三个昏君。我因为尽忠而被杀死,真是活该了。二世啊,你现在治理天下的方法,简直就是胡闹,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你杀害兄长而自立为皇帝,然后又杀害忠臣、尊崇下贱的宦官,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我并不是没有劝谏,只是你不肯听从。古代的明君,凡事都有节制,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就不做。而如今,你有诸多暴行,无尽无穷,天下人是不会服从你的。现在,造反的人已经占据了半壁河山,可是你还是执迷不悟,继续任用赵高。看来,我朝的命数就要尽了,先王啊,我有负您的嘱托啊!”

  当时,二世命令赵高负责李斯案件的审理工作,为他定好罪名,名正言顺地处理他。赵高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有关联络暴民谋反的情况,李斯大呼冤枉,结果赵高采用老办法,将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逮捕审问,牵连援引。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忍受不了痛苦,只好委屈地承认罪行。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尽,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为国家立有大功,而确实没有谋反的动机,因此,希望得到机会上书辩解,最终被赦免。于是,李斯在监狱中上书二世,他在书中历数了自己对秦国做出的贡献,希望通过这种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办法挽救自己和家人、朋友。但是,有一点是李斯所意料不到的,那就是,赵高在暗中操纵着一切,他一定会置自己于死地。果然,赵高命令监狱官把李斯的上书找个旮旯扔了,说道:“一个囚犯有什么上书天子的权利!”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高歌猛进

  武臣等人率军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来到黄河以北的各县以后,他们会见当地的豪杰,痛斥秦朝的暴政给天下人带来的苦难,为豪杰们分析了现今的天下大势,并且用丰厚的利益来怂恿他们。于是,豪杰们纷纷加入武臣的队伍,他们一边行军一边招兵,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武臣被称为武信君。义军攻占了赵地的十座城邑,但是其他的城邑都进行坚守,不肯投降。于是,武信君决定向东北进军,攻打范阳(在今河北省境内)。

  范阳人蒯通对范阳县令说:“我私下里听说您就要死了,所以特意前来吊唁。虽然如此,但是我还要庆贺您,因为如果您接受了我的帮助,学会变通,就重新有了生路。”范阳县令十分迷惑,便问蒯通说:“先生为什么来吊唁我?”蒯通回答说:“秦朝的法律相当严酷。您做范阳的县令有十年了,杀死多少家的父亲,杀了多少家的儿子,砍断多少人的脚,在多少人的额头上面刺字,这样的事情数也数不完。然而,这些受难者及其家人之所以不敢来向您报仇,只是因为他们畏惧秦朝那严酷的法律罢了。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法律已经形同废纸,您的那些仇人可就要来向您报仇,成全他们有仇必报的名声了。这是我来吊唁您的原因。诸侯们开始反叛暴秦,武信君的大军就要到来,而您却打算固守范阳城,殊不知城内外的年轻人都争着要杀死您,迎降武信君。但是,如果您立即派遣我去会见武信君,就可以转危为安了,您的生死就在今日的一念之间了。”

  于是,范阳县令派遣蒯通去会见武信君。蒯通到达义军的营地以后,面见武信君,对他说:“君侯一定是认为先打了胜仗,然后才能够得到土地;先攻破守敌,然后才能够占领城邑,我私下里却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您能够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不用进攻就能占领城邑,不用交战就能夺得土地。您一声令下,就可以平定千里之地,这怎么样?”武信君十分吃惊,问道:“请先生指教我怎么做才好呢?”

  蒯通解释说:“现今,范阳县令本来是应该整顿士兵来守城的,但是他胆怯怕死,贪心而看重富贵,所以打算率先来投降。但是,他担心您认为他是秦朝所任用的官吏,像您前面攻下的十个城邑的长官一样,遭到被杀的厄运。同时,范阳城内外的年轻人也正要杀死他们的县令,自己守城来反抗您。因此,您为什么不让我带着侯爵的大印,前去委任范阳县令呢?那么,他就会把城邑献给您,而那些企图滋事的年轻人也就不敢发作了。接着,君侯就让范阳县令乘坐着华丽的车子,在燕、赵大地上奔驰往来。当地人在郊野上看见了他,会认出这是秦朝的范阳县令,他首先投降了义军,不仅没有生命危险,反而还得到了重用。如此,这些人就放了心,燕、赵地区的城池便可以不战而下。这就是我所说的一声令下便能够平定千里之地的计策。”武信君听从了蒯通的计策,派遣他赐给范阳县令侯爵的大印。赵地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竟然有三十多个城邑没有经过交战便归降了义军。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图谋弑君

  汉七年,刘邦从平城回京,途经赵国,到了女婿家自然要住下休息了。赵王张敖早晚脱下外衣,戴上袖套,亲自为汉高祖进献食物,态度十分谦卑,颇有女婿的礼貌。然而刘邦他出身就是一个社会混混,可能随便惯了,就喜欢两脚前伸,两膝微曲岔开腿坐着。这是个较随便也比较舒服的坐姿。可是在古代却是不允许在公开场合如此的,会被认为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礼记》就有一条规定,正确的坐姿应该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和现在跪着差不多。尽管有礼教的要求,可是刘邦一时却改不过来,而且好摆老丈人的架子,动辄就对赵王破口大骂,态度极其傲慢。赵国的相国贯高以及大臣赵午等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是张耳从前的门客,他们生性豪气,看到这种情况,便恼怒地说:“我王真是懦弱啊!现在,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的就率先称王。如今,大王对刘邦非常恭敬,而他却傲慢无礼。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请让我们为您杀了他吧!”张敖听了这话,很是不高兴,他把自己的手指咬出了血,以此表明自己对汉家的忠心,并且告诫臣下说:“你们的话是错误的!先王亡国以后,完全是依靠着高祖才得以复国的。先王的德泽能流传给子孙们,点滴之间都是高祖的恩赐。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提及此事。”退朝以后,贯高、赵午等人私下里议论说:“这件事实在是我们的不对!我王为人忠厚,不肯背弃恩德。再者,我等为人的原则是不受他人的侮辱,如今,我等怨恨刘邦侮辱我们的大王,所以想要把他杀掉,这又何必玷污我等的大王呢?如果我等杀死了刘邦,那么便归功于大王;如果刺杀行动失败,我等就单独受罪罢了。”

  汉八年,刘邦从东垣回京,途经赵国。贯高等人就在柏人县馆舍的夹壁中隐藏了武士,准备刺杀刘邦。刘邦到了柏人,打算留宿,但是忽然之间感到心慌,便问随从:“这个县叫什么名字?”有人回答说是柏人。于是,刘邦说:“柏人,意思就是受制于人!”结果,他没有在这里留宿,连夜离开了。武士们苦守了一夜也没有等到,只好作罢!没想到刘邦的第六感这么厉害,竟然让贯高天衣无缝的计划付之东流了,可见人算不如天算!

猜你感兴趣

1.史记中的三个故事

2.史记中的3个小故事

3.史记当中的三个小故事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那你知道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三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后悔莫及 李斯被关押在监狱里,受尽了赵高的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史记中哪些故事

下一篇:史记里的名言

精选文章

  • 史记中哪些故事
    史记中哪些故事

    《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那你知道史记中哪些故事

  •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故事
    出自史记的成语及故事

    《史记》是中国专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首。那你知道出自史记的成语及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出自史记的

  • 关于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关于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着,世界大文豪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你知道关于史记中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

  • 史记故事阅读反馈
    史记故事阅读反馈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那你知道史记故事阅读反馈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

1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