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面的小故事
《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着,世界大文豪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你知道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摇摆不定
孝文帝即位后,将原来齐国的疆土分封给平叛诸吕的功臣,齐国被分为七个小国。
公元前154年,七王之乱爆发。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起兵西进,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遍告诸侯要诛杀汉朝的贼臣晁错以使国家安定。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都擅自发兵响应吴王和楚王的举动。还想联合齐国,齐孝王犹豫不定,就坚守城池没有听从。三国军队共同包围了齐国。齐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孝文帝报告,孝文帝又让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齐王:“你要好好坚守,我派的军队现在已经打败吴、楚叛军了,很快就会帮你解围的。”三国军队把临淄重重包围,路中大夫没有办法入城,心急如焚。后来,三国的将领将路中大夫劫持并与他订立盟约,说:“你就说汉朝廷已被攻破,齐国应赶快向三国投降,否则三国军队就会屠城。”路中大夫只好答应他们,来到城下,远远看见齐王,大声喊到:“齐王啊!朝廷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把吴楚叛军打败了,正领兵来救援齐国,齐国一定要坚守,不要投降!”三国将领恼羞成怒,杀死了路中大夫。
齐国起初被围困的危急之时,曾暗中与三国谈判,盟约还没有议定,正好听说路中大夫从朝廷回来,大臣们就再次劝谏齐王不要投降三国。不久,汉朝军队来到齐国,打败了三国军队,解除了齐国的包围。但汉军听说齐国起初曾与三国共谋后,又要移兵攻打齐国。齐孝王惧怕,就服毒自杀了。汉景帝听说后,认为齐国由于受到胁迫才与三国共谋,这不是他们的罪责。于是立孝王的太子刘寿为齐王,这就是懿王。齐懿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次景即位,这就是厉王。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梁王的报复
孝景帝最终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和那些参与议嗣的大臣,就和下臣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议嗣的十多位大臣。刺客杀了袁盎,把他的剑插在袁盎的身上逃跑了。后来办案人员查看那把剑,发现剑刚刚磨过,查问长安城中磨制刀剑的工匠,工匠说:“梁国郎官某人曾来磨过这把剑。”以此得知线索,便顺藤摸瓜,派遣使者追捕凶手。执法的官吏经过深入调查,穷究渊源,梁王谋反的端倪已经十分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后得知后吃不下饭,日夜哭泣。景帝为此很担忧,向公卿大臣们询问,大臣们认为应该派遣精通经术的的官员去处理,才可解除太后之忧。景帝于是派遣田叔、吕季主去处理此案。这两人都精通经术,识得大体。他们到梁国反复按验,准备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匿在梁王的后宫中。使者急迫地责问,梁王没有办法,只得命令羊胜、公孙诡自杀,然后才把他们交出来顶罪。二人结案归来,还未到长安城,就取火把梁王谋反的证据全部烧掉,两手空空回回奏禀景帝。景帝问:“案子办得怎么样?”他们回奏说:“梁王不知情。参与其事的人,只有他的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人罢了。臣等谨按律令诛杀了他们,梁王平安无恙。”景帝听后也舒一口气,说:“赶快去谒见太后。”太后得知这样的结果,喜出望外,立即坐起来吃饭,心情也恢复了平静。
史记里面的小故事:骁勇战将
李牧,是赵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常年率军驻扎在赵国北部边境上的代(在今河北蔚县)、雁门(在今山西右玉县南)一带,防御匈奴人。由于他在边陲领兵作战,赵王赋予的权力十分惊人,不仅有官吏的任免权,甚至还掌控了边境城邑的税收权,所收税款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作为军费。每天,李牧都要下令杀掉几头牛,用来犒劳士兵,他还亲自教士兵们骑马、射箭。李牧不仅优待士兵,还谨慎地派兵把守着烽火台等战略设施,同时派出去很多的侦查人员。他还制定了一个军队规章,内容是:“匈奴人如果前来侵掠,我军将士必须立即进入营垒坚守,胆敢擅自出战、捕捉俘虏之人,一经查出,即刻处死。”因此,匈奴每次入侵,赵国的烽火台就及时地发出预警信号,将士们随即进入营垒坚守,没有人敢擅自出战。就这样,几年以后,赵军没有任何大的伤亡、损失。可以说匈奴人的袭扰战术在他的面前完全没有了作用,只是疲于奔命,什么都捞不到。
猜你感兴趣:
1.《史记》中的故事
4.史记里面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