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文物>其他文物>

怎么鉴别定瓷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器型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说说怎么鉴别定瓷,供大家阅读!

  怎么鉴别定瓷

  定窑鉴定是一项很繁杂的事情。由于鉴定工作集文化、艺术及工艺于一身,故鉴定决不能单从造型上看年代,从特征上辨真伪,因为赝品往往更重视造型及其特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先生从事定瓷研究、创作三十余年,是定窑故里河北曲阳定瓷企业的领军人。他通过对定窑工艺成型、釉面呈色、烧成气氛及原料的分析,从工艺装饰中找线索,总结出与定窑工艺形成有关的11个文化特征,发表在《定窑研究》一书中。本文摘引部分关键词,希望能给定窑的辨伪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一——米黄色

  定窑白瓷,其呈色是各具特征,有偏白色的、偏青色的、偏黄色的。定窑恢复之初有人认为定瓷呈米黄色,并以此作为辨别真假和进行仿制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由于古代的原料选择、配方比例以及焰火的温度控制完全依赖人工,且定瓷的生产还会受到不同时期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定瓷究竟是米黄色、青白色、象牙白还是乳白色,是白中泛黄,还是白中泛青,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仅以此来进行判断。

  关键词二——淋釉

  定瓷淋釉俗称泪痕。清代《南窑笔记》说:“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它是定瓷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器物在施釉时釉层重叠聚集,经过烧成熔化而形成不同形式和颜色深浅不一的釉缕。凡一应产品到出窑为止,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来。

  千百年来,淋釉一直被认为是鉴别定窑真伪的一大特征,而被仿制者抓住不放。仿制者一般故意将施好釉的器物,进行弹点或笔涂,使形成淋釉。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淋釉,缺乏神韵,没有那种原始的淳朴的天真美。稍有一点鉴定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是仿制品。

  关键词三——生辣感

  生辣感是人们对定瓷外观鉴赏的一种习惯称谓,体现着定瓷凌厉铮然的风格和明丽蕴涵的气质。由于定瓷泥料练制细腻、精纯,可塑性较好,且骨架性强,凡成瓷器物,都会给人一种刚劲、坚锐、俊逸的精神感觉。同有些陶瓷的圆熟、甜媚、滑腻、松绵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

  刀痕,也是定瓷产品外观生辣感的特征之一。古代定瓷生产,凡辘轳成型后,从修坯、整形、剐足都离不开刀子,故称定瓷生产为刀子活。古代定瓷不论何种器物,凡是辘轳旋转作出的,其壁面都不约而同地带有强弱不等的刀尖旋削纹。这种刀痕的形成,是在拉坯过程中自然留下的,它的不规则和有致的分布,使定瓷别具味道,使产品更具有灵气、具有生辣感。

  关键词四——刀线

  刀线是裸露于定窑器物外部壁面的一种自然痕迹,仅见于盘、碗、瓶、罐等圆体器物中。凡这种器物都要经过拉坯和修坯,刀线的形成,均为修坯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留存。不过,通过一些存世的珍品看,档次较高,艺术品位较强的留有刀线较少,档次较低或一般产品则有多有少。

  最初,仿制者对定瓷器物中的刀线认识不够,总想修得光滑,不敢也不愿留下这些刀痕。即使修坯时抚不平,在施釉前加一道水抹工序也予以擦掉。结果,最能表现定窑艺术个性和传达人文精神的特征遽然消失。今天看来,它已成为体现定窑艺术品位及其价值不可缺少的文化特征,具有名副其实的大朴不琢之美。

  关键词五——芒口

  芒口,俗称毛边,是指盘、碗在入窑烧制前去掉釉的一圈边口所露的胎骨。这是定窑历史上所形成的一种工艺特征。定瓷之芒口,的确引起皇室阶层及社会消费者非议,但定窑并未因此而改变这种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的工艺成果,而是以芒口镶金、镶银、镶铜再次走向市场并复入皇室,引起皇室的珍重,称为金装定器。

  芒口生产很考究,决非随意去掉一圈釉了事,而是内宽外窄,一阳一阴,阳宽阴窄。按器皿大小件而定,阳面剐去2-4毫米,阴面剐去1-2毫米,定有规则,行按要求,轮上操作随心,艺术风格自成一脉。芒口的要求同器物上的刀线产生一样,要求自然、顺畅,忌讳模糊臃肿或做作行为,旨在用刀工体现定窑瓷器芒口的天真烂漫。除去器皿本身不谈,只看这些芒口处理效果,就知道这件器皿品位及制作该件器皿的陶工水平有多高。

  关键词六——手工

  拉坯是定窑成型的主要手段,鉴于宋代定窑陶工的操作规程以及宋代拉坯机械,定瓷的手工味十足,尤以盘、碗、瓶、罐类的底足最能说明问题。这类产品的底足,不论是圈足,还是玉璧底都明显地表现为几个特征:其一,不十分规矩,即器皿底足是半圈宽、半圈窄,器壁呈现为一边薄一边厚;其二,外糙内秀,定窑底足或说整个背部给人感觉比较粗糙,有的甚至能见泥屑粘连;其三,手掐纹,这是修坯过程中留下的特征。这些特征,才真正能体现手工味,也是现今仿制者最难以模仿的。当然,窑场尤其是官窑场人们还是想尽量去掉这些工艺过程中不必要的痕迹,利坯时尽量着正中心,以保持其整洁和雅致美。

  关键词七——底施半釉

  定窑在古代生产中,器皿部分为底施半釉。即外底(指圈足内)呈缺釉现象。半釉面积不等,但都很自然,不存在任何做作行为。这种半釉的形成为器皿在施釉时因浸釉操作方法所致。通常是食指和中指并列掐住器皿足底部,拇指按住器皿边口进行浸釉。产品在釉缸中瞬间即出,随之仰置于平台上。由于食指和中指掩住了足底约1/2面积,使釉水不能浸入。这样使足底形成自然缺釉。鉴于每个陶工当时具体情况及施釉时操作设施工作场地之不同,因而形成宋代定窑器皿施半釉的不同风格。

  关键词八——玉璧底

  玉璧底,也称玉璧形底,是定窑器物(盘、碗、瓶、罐类)底足形制处理的一种方法,唐、五代时多采用。不同器形的产品,不同体量的大小,其玉璧底的处理也不同,但风格表现无二。玉璧底,顾名思义,是把器物底部修整成像玉璧似的形状。通俗一点就是在一个圆形底中间挖出一个2~3毫米深的凹状小圆。更说白一点,不过是一种超宽底足。这种玉璧底器物,给人一种严肃郑重的感觉,有表现器形沉稳和凝练的气象,为定窑向圈足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征。

  关键词九——珍珠底

  剔花留白处的一种处理方法。为表现剔花和印花装饰的丰富感和生动感,使纹饰空白处不甘于空寥而常于其间加一些纹样处理,珍珠底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出现的。其作法是,用刻刀的一个边角或用竹签去勾划成一个个小圆圈,中间凸起,整体效果如珍珠铺砌一般。珍珠底的表现是根据产品体量的大小和花纹所留空间的面积进行处理的。珍珠的大小和疏密均按要求而定,或采用大小间以比衬,或按排列顺序,或无规则等,都能为整个花纹形象增添一些富丽和活力。

  关键词十——豁口

  古定窑器皿口边的一种处理方法。为了打破器皿边口的唇圆规矩,使视觉产生一些新颖和变化,常于器皿边口上作成小豁口,豁口安排数量不等。方法是用刻刀分左右约5毫米不等各削一刀,深度约为3~5毫米,依次作成等矩相近的四豁口或六豁口,北宋器皿多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属花口,也称花边豁口,表现动态较大,有时与花口同时出现的是器皿内按花口的分布要求凸起几条线,或四条、六条、五条不等。这种凸起的线是在修坯后趁湿由陶范从外部压印的。根据凸线的形成再用刻刀修整出相应的花口来。花口在宋代器皿中所见较多,主要有盘、碗。花口有深有浅,故凸起的线也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花口给器皿造型赋予超逸气韵,具有一定的欣赏趣味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十一——跳刀纹

  跳刀纹为陶瓷制品所惯用的一种方法,即在修坯完成的同时,用修坯刀或专用刀轻抚器壁,使之刀具与器壁接触的瞬间随旋转速度而不自主地产生一种微妙的跳动,以形成一种律动的似刀砍斧削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痕迹。归纳起来,应属于装饰范畴,在古定窑器物也偶尔见到跳刀纹。

  定瓷的简介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器型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简洁,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禽鸟、浮鸟、云龙等为主。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虽原为民窑,但北宋后期曾一度烧造宫廷用瓷,因此影响较大,其后各地纷纷仿制。有“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

怎么鉴别定瓷相关文章:

1.瓷器知识大全 瓷器鉴别四要素

2.怎么鉴别真假唐三彩陶瓷

3.瓷器鉴定知识

怎么鉴别定瓷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定瓷多少钱什么是定瓷

精选文章

  • 泾原兵变的结果怎么样
    泾原兵变的结果怎么样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那么这一场兵变的最终结果怎么样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泾原兵变的结果怎么样,希望大

  • 京师保卫战经过怎么样
    京师保卫战经过怎么样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族也先挟制着明英宗来到了北京城下,京师军民团结起来打败了也先的进攻,这就是京师保卫战经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

  • 东床坦腹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东床坦腹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关于东晋大书法家郗鉴择婿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做东床坦腹。大家有听过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床坦腹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希望大

  • 晏子使楚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晏子使楚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下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