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揭秘>死亡之谜>

韩信之死的启示

时间: 莉莉19 分享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现在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韩信之死的启示范文吧!

  韩信之死的启示

  韩信、张良这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均为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俩功成名就之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是心高气傲、好大喜功、贪图富贵,随被诛灭三族,演绎出一场极其惨烈的悲剧;一个是心怀坦诚、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后归隐山林博得善终,给世人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公元前206年,韩信投奔刘邦,不为重用,遂弃汉东归,行至寒溪,突遇河水猛涨,挡住了去路。萧何趁着月夜追至河边,将韩信力劝回到汉中。于是,刘邦筑坛拜将,韩信遂统帅三军,全力辅佐刘邦,名修栈道,暗渡陈仓,后一举平定三秦,击败项羽,建立了辉煌四百年的汉家基业。

  不可否认,韩信为西汉王朝立下了卓越功勋,拜将坛亦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见证。然而刘邦当年“择良日,设坛场,拜大将”,但结果呢?“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空月剑光寒”,拜将坛石碑上镌刻的这句诗,无情地向世人揭示了大将韩信的悲惨结局。

  想当年,韩信拥兵十万,叱咤疆场,屡出奇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尤为垓下一战,一举击败楚霸王项羽,更是威震海内,名扬天下。尽管韩信曾说过“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足见他头脑清醒,完全预见到了自己的下场,然而他却为何不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解甲归田,以避免自己的灭顶之灾呢?

  韩信曾在刘邦拜将时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玩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他贪图富贵之心充分暴露在刘邦面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动机,也就对自己已预见的结局心存侥幸、无所谓了。也正是他的言行不检点,祸从口出,才引火烧身,使得刘邦心中积下了怨恨,从而为他的悲剧人生种下了苦果、埋下了伏笔。

  试想,这种赤裸裸的言行举止,又怎能使刘邦放心?故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就立即封韩信为楚王,以满足他那颗贪婪的心。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就借口游云梦泽大会诸侯,一举将韩信拿下,后贬为淮阴侯。但他却仍不知悔悟、自省,反而对汉高祖怨恨更深,以致称病不朝,终于落得个被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再说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也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终的人。他虽身居乱世,却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张良精心辅佐汉高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使刘邦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夺得天下。张良虽被汉高祖称为“人杰”,但他却没居功自傲,而视功名利禄为鸿毛;他也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及后果。汉高祖曾以齐地三万户封赏张良,都被他婉言谢绝,表示只愿被封为不毛之地的留侯。他随即以体弱多病、假托神道为由向高祖告假,表示从此不问时世,愿从赤松子游,修炼导引辟谷之术。从此,他归隐山林闭门不出,始终遵守了不再过问政治的诺言。

  由此可见,张良不愧为最出色的谋略家。尽管他胸藏韬略,足智多谋,却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不图回报,淡薄名利,甘心寂寞,急流勇退,归隐山林,与世无争。因此,汉高祖对他毫无戒备之心,始终把他当作可信赖的人。这正是韩信身上最为缺乏的,也是张良能够博得善终的理由吧。

  而韩信实乃一介有勇无谋之武夫!他功成名就却不懂得急流勇退,而自恃功高,胆敢虎口夺食,居然梦想与刘邦共享“安乐”!更为错误的是,他竟然称病不朝,试图与刘邦“较量”到底,无疑于鸡蛋碰石头,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几乎也是历代功臣们前仆后继、不断继续演绎出悲剧人生的共性。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纵观二十四史,大凡开国元勋,其结局大都十分悲惨。例如春秋末年,吴王赐剑给功臣伍子胥令其自杀。而具有戏剧性的是,越王勾践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经过卧薪尝胆之后,一举灭掉了吴国。然而越王却用当年吴王赐伍子胥那把剑,赏赐与文种。文种随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引剑自刎。还有,诸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等,无不折射出封建君王极其虚伪与残暴的一面。

  封建帝王之所以那样做,一方面是由于封建君主要竭力维护其统治地位,确保皇权不受丝毫威胁。于是,便想方设法对付功臣,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将其全部消灭。二是那些功臣们自己一点也不“自觉”,没有充分认识到“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的道理;更不该自恃功高,得意忘形,甚至在君王已发出警告的情况下,还继续“顽抗”到底。

  尽管有“敌国破,谋臣亡”的惨痛教训,有韩信等人血的事例,但历朝历代的贤能志士依然能够前赴后继,为国谋划,为民担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对个人得意失望、沉浮安危于不顾,这种精神是很值得赞扬和倡导的。彰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共同具备和演绎的高风亮节,也是中华民族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之所在!

  张良的做法是正确的,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很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又何必要去苦苦追求呢?高处不胜寒!那些真正做得人上人的,滋味到底又如何呢?

  从睡梦中惊醒吧,那些一生追求名利的人!

韩信之死的启示相关文章:

1.韩信之死分析

2.韩信之死的原因

3.韩信怎么死的

4.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之死的启示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杜甫怎么死的_具体原因是什么
    杜甫怎么死的_具体原因是什么

    杜甫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诗人,传闻他的死因非常不可思议,那么杜甫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死因,欢迎阅读! 杜甫的死因 关于杜甫的死

  • 秦始皇之死的史闻揭秘
    秦始皇之死的史闻揭秘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

  • 历史上年羹尧怎么死的
    历史上年羹尧怎么死的

    近几年清朝古装剧特别流行,由其是去年关于雍正的剧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历史上年羹尧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上年羹

  • 论述项羽之死的原因
    论述项羽之死的原因

    项羽,姓项,名籍,字羽,生卒于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论述项羽之死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项羽之

1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