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近代历史人物 > 爱国诗人 >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是什么

时间: 学康0 分享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那么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是民国时期文坛的一股清泉,他的诗集中西之所长,清新自然,感情细腻,意境深远,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对后来的现代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感情和人生经历是紧密相关的。从小生活富足的徐志摩不仅纯净、真实、热情,而且极具所谓的天才。他这种难掩的才气被人所认知和看重,并为自己的人生“引”来了第一位女子——发妻张幼仪。

  虽然后来家境逐渐衰落,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诗歌就如同他的所作所为惊世骇俗,他家有妻小,却大胆的追求林徽因,甚至书写诗歌和信件表诉衷情,不惜为林徽因与怀有身孕的妻子离婚。

  与林徽因感情无望后,他又不顾世俗和家人的阻扰,与朋友的妻子陆小曼相恋、结合,他对于爱情的狂热和偏执,注定了他的痛苦。他的痛苦宣泄在诗中,成为一种独特的韵调,这种痛苦也成全了他诗中的情感和灵魂,成就了他的诗名。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另外,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中极具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他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基础理论,又加入了个人的实践和创新,他的诗歌形态饱满,意境悠远,既有创新的格律,又有传统的神韵。同时,他又摒弃了空洞散漫的文字,将有灵魂的内容和思想作为现代诗的核心,将看似严肃、呆板的内容用美轮美奂的方式展现出来,饱含愁绪却又细腻感人。

  徐志摩写作风格

  徐志摩写作风格是比较婉约的,当他温婉的时候他写的诗歌就像是一弯清月一样,恬静朦胧又充满了神秘,当他热情的时候,他的感情就像是火一样灼烧着别人。徐志摩的诗就像是他本人一样,没有经过世俗的污染,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干净澄澈。在他的诗里面,他经常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比拟,他将漫天的雪花看作是他自己,将很多东西都赋予生命,这就是他,这就是他的诗。

  徐志摩将自己的感情全部都融入了诗中,他执着的追求爱情,当他找到自己的去爱情的时候就会奋不顾身,飞蛾扑火般的去追求,陆小曼就是他生命的救赎者,他爱她,即使她有丈夫他也不介意,他想要的是爱情,是感觉。但是他的这种爱情方式,却被世俗所不容,就在他们结婚的时候,这场旷世婚礼却不被别人祝福,即使是他的老师也很无奈地说:“我只希望这是你们各自的最后一场婚礼”。世俗的压迫没有使他放弃,但是他的内心是苦闷的,是难过的。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过得比较凄苦,但是那是他追求的,他希望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像初生的婴儿,像他的诗也一样,一样的真实。

  林长民徐志摩关系

  自由平等是民国时期广大青年心中的追求和理想,他们渴望人身自由,更渴望恋爱自由,渴望恋爱平等,而在那个时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林长民和徐志摩的情书游戏。他们两人在伦敦结识、相知,也在那里模拟了一场“恋爱游戏”,让国内的广大青年向往和敬佩。

  林长民是福建人,生于1876年。曾创办了福建二中。在日本学成回国以后,林长民担任法政学堂的教师。1912年担任参议员秘书长,参与制定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5月,林长民担任进步党政治部的部长。1917年,林长民担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不久之后便辞职了。1919年,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召开,然而,会议的结果传到中国国内时,却让广大人民难以接受,会议中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这引起了林长民的不满,他便发表了一篇文章披露反对此事,之后便爆发了五四运动,大批的学生上街游行要求捍卫领土权益,而实质上,林长民就是这场运动的点火人。1925年,林长民跟随郭松龄参与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在离京途中受到袭击,被流弹击中不治身亡。

  徐志摩是浙江人,生于1897年,是中国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18岁时被安排和张幼仪结了婚,然而这段婚姻却并不美满。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林长民的大女儿林徽因。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美貌才气所吸引,但是后来林徽因却嫁给了梁思成,让徐志摩很是伤心。回国以后,徐志摩结识了好友的妻子陆小曼,后来两人结婚,然而婚后的陆小曼挥霍奢侈,花费巨大,让徐志摩入不敷出,不得不去大学兼职任教。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34岁。

  林长民和徐志摩都是民国时期的杰人雅士,他们互相彼此欣赏,也有着深厚的友谊,是那个时候国内青年的思想启蒙导师。

猜你喜欢:

1.徐志摩的诗歌《康桥西野暮色》

2.徐志摩的诗歌《清风吹断春朝梦》

3.徐志摩经典诗歌双语赏析

4.徐志摩的诗歌《无题》

5.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歌

6.徐志摩诗歌精选

7.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

8.徐志摩的诗歌《地中海》

4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