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孔门七十二贤>

子夏之晋的故事

时间: 炜基15 分享

  子夏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三豕涉河就是出自子夏之晋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子夏之晋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夏之晋的故事

  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访问晋国的路上,经过魏国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读史书,子夏听出此人念错一个字就上前纠正,那人回到国内一查,果然是自己读错了。

  这也成为一个典故,子夏在听到有人误会了史书中的意思,为什么晋国会有三只小猪过河呢,心中不解的子夏努力回想,知道了是念课文的人的错误,他上前指出错误,告诉这个念书的人,不是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这人回去一查,发现果然是自己错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我们说晋师己亥涉河,是晋国在己亥年过的河,因为己亥和三豕的写法很想,所以念书的人才闹了笑话,后来人们也用这个典故,来笑话那些在写文章中出错别字,而且错误很离谱的人。

  其实要是我们熟悉古代文字就不难理解,当时人们会念错了,在甲骨文中,因为是写在兽骨上的,所以有时候,一竖很可能就因为写的太开,而被归到旁边的子上去了,这三和己应该就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故。

  那么豕和亥字就相对复杂了,小篆里写的豕和金文里的亥,两者看起来就十分相似,这也可以解释十二生肖的猪为什么和亥配了。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子夏的学识很高,对于历史对于文字都有一定的研究,这也是他敢于只身前往各大国,劝君王推行仁政的重要表现,试想要是自己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一定的道德修养,在面对君王的时候,如何做到以礼服人。

  子夏问曰何为巧笑倩兮

  子夏问自己的老师孔子:“笑的真好看,那一双动人的眼睛是如此的明亮,这是用朴素的淡妆来装点的啊。这几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孔子说,这是再告诉我们,看事情的过程,是先有一个大概的倩影,才能在上面一点一点绘出美丽。子夏又问了,那么照这样说推行周礼也是之后的事情,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国家,推广仁政,之后才是推广礼法,这样才能达到国泰民安。

  孔子说,仔细啊啊,你此言一出,有演说家的风范啊,我都被你启发了,今后我们可以一同讨论《诗经》了,我认可你在推广礼上的成就。

  子夏从孔子所得先有白底再有画面,领悟到要先推广仁政才能更好的实行周礼,是他自身应变能力高的表现,可见子夏在之前一定有所准备,想要将孔子引上谈论仁政的方向上。子夏在外当官,确是是具备了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自身的素养和学识也有所提高。

  所以孔子对他大家赞赏,并说以后邀请子夏和自己一起探讨诗经的有关问题,这是对子夏的极大肯定,我们知道,礼作为起到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单单独立出来是不存在的,只有当人们都对自己有一个认知,而且有一个思想统一领导者大家的时候,这时候加入礼的规范条例,不仅大家都能理解,还能很好的尊崇礼。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仁来作为一切的基础,只有在仁的基础上,才能让外表的礼节和内心的仁德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子夏问孝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去问孔子,老师啊,你说什么是孝顺嫩,孔子就说啊,和父母相处的时候能保持和颜悦色的状态是最难的了,我们都说父母有事情我们替他们做,在吃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吃,难道孝顺就只是这样吗?

  孔子的回答就非常值得推敲了,他采取发问的方式两个反问句说明了当下很多人对孝都存在误会,很多人认为的帮父母劳动,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这样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有好吃好喝的这种事情连一般的家畜都能做到,而我们人,仅仅做到动物那样就足够了吗?

  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我们有着高级的思维,所以我们不能和动物相提并论,我们要做到的应该是更多的对父母精神方面的满足。让父母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这是最基本的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让父母有快乐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先前的那份爱,虽然我们会定期寄钱给父母,我们会一个月抽一次回家陪陪父母,回家品尝父母为我们做的饭菜,我们认为这就是尽了孝道了。但是你知道吗,当父母知道你要来家里的消息后,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他们回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菜,他们去菜场准备一样又一样的的食材,虽然他们拿着你给的大把钞票,但还是要和小摊的店主讨价还价,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找回过去那熟悉的感觉。

  但是一切都随着你的离家,你的长大,在外工作变得模糊,变得需要满满回忆,不是父母把我们淡忘了,而是他们老了,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的宁静,需要我们一起来重塑记忆的美好。

  
看了“子夏之晋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1.关于子夏的故事

2.子夏的故事有哪些

3.子夏是个怎样的人

4.子夏问孝的故事

5.10个传递正能量哲理小故事

6.关于民间传说故事

子夏之晋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三豕涉河就是出自子夏之晋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子夏之晋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夏之晋的故事 据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访问晋国的路上,经过魏国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读史书,子夏听出此人念错一个字就上前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颜回输冠的故事
    颜回输冠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颜

  • 子路受牛的故事
    子路受牛的故事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较受孔子喜欢的一个学生,孔子非常了解子路的性情,《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子路受牛的小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子

  • 子贡赎奴的故事
    子贡赎奴的故事

    春秋的时候,鲁国有法律,只要是鲁国的人碰到同胞在别的国家作为奴隶,可以出钱赎回来,而子贡曾经就赎回来了很多同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

  • 子贡出使的故事
    子贡出使的故事

    端木赐,字子贡所以别名也叫子贡,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子贡出使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贡出使的故事 子贡

1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