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

时间: 学康27 分享

  项橐是个小孩,而孔子曾拜项橐为师,是真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相师的故事

  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

  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静下来后,调整好心态对项橐俯下身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我应该拜你为师。”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于是之后对弟子们训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第一个儿子孔鲤。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问礼的故事

  关于孔子问礼,是发生在周朝末期,并且他是向我们众知的老子问礼。关于这个事情的记载有很多,例如《史记》等都有所记载。但是关于他问礼的次数存在争议,其中《史记》写到两处,而《庄子》中写的是五处,这种争议至今都无法解决,当今学者据考证,认为至少有三次以上专门去跟老子问礼,甚至更多。

  作为多年研究老子的专家王学良认为是多次的,他觉得两个人是师徒,孔子是学生,那就得多次请教自己的老师,继承老师的思想。这种观点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根据目前主流学界的认为,孔子和老子这两个人的学说其实是对立的,在《道德经》中提到,老子要废弃圣与仁义,认为这二者是无用的,但是孔子却不这么认为。

  孔子去问礼,请教的内容中包括礼、乐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他们两个讨论的内容确实难以确定。根据已有的史书记载,却将其进行明显的区别。认为前期孔子前去的姿态是放的很低,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前往,想要去请教大师老子。但是越往后,问礼的内容就复杂了,论述的方面更为广阔,开始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两个人都论述起了文化的根本所在,各抒己见。

  根据史书的记载,认为孔子第一次去问礼大概时间是公元前535年,地点大概在巷党,如今的山东境内。当时,周王朝内部矛盾众多,而老子身为周朝的官员,遭到陷害被免去他的职位,开始游历于各国。恰巧他来到鲁国之后,他的一个好友在巷党去世,谁都知道老子是一个精通周礼的大家,就请他去安排好友的丧事。

  就在出殡的那一天,孔子也去了,那时候他才17岁,但也安排过很多丧事,懂得周礼。两个同样懂得周礼的人碰在一起,必定会探讨周礼,就有了孔子的第一次问礼。

  之后,在公元前526年,老子已经官复原职,而孔子也早已有点名气,却依旧觉得自己对周礼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就再次去向老子问礼,其中问的更多的还是丧礼问题。

  第三次问礼,就是老子已经辞官归乡的时候,回到了苦县。孔子得知此事,想要拜访老子,顺便再次向他请教周礼问题。这一次问礼,两个人开始有了争执,是在思想上起了不同看法,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彼此说服不了对方。

  之后,孔子还有一次问礼,那时候的孔子已经是一名大家,并且跟老子之前就有了分歧,却丝毫不影响从中再次获得启发。这一次他问到了阴阳以及道,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猜你喜欢:

1.孔子拜师读书笔记

2.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示例4篇

3.孔子拜师的教案

4.关于春秋孔子的故事三则

5.孔子拜师故事中孔子如何拜师学艺

6.关于孔子小时候的故事介绍

7.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

项橐是个小孩,而孔子曾拜项橐为师,是真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相师的故事 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

    孔子是个爱学习的老师,不辞万里拜师襄子学琴,那你知道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希望对你

  • 孔子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孔子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儒家创始人,那么孔子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孔子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

  • 关于思想家孔子名字的来历
    关于思想家孔子名字的来历

    孔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那么你知道孔子名字的来历吗?孔子为什么叫孔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孔子名字的来历,希望对你有帮

  • 孔子被后人称作为什麽
    孔子被后人称作为什麽

    孔子字仲尼,孔圣人说的就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么孔子被后人称为什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被后人称为什麽,希望对你有帮助。

4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