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元好问岐阳三首_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时间: 学康27 分享

  《岐阳三首》是金初文豪元好问的诗词作品,正如题目所言,一共有三首诗。《岐阳三首》这组诗歌感情基调都是悲痛深沉,抑扬顿挫地传达作者的愤慨与无奈,三首诗环环紧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元好问岐阳三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好问岐阳三首

  《岐阳三首》是金初文豪元好问的诗词作品,正如题目所言,一共有三首诗。元好问写这三首诗的时候,正值动荡时期,公元1231年,蒙古大军攻占了岐阳(今天在陕西省),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的地区,百姓深受战火的摧残,民不聊生。那时的元好问征赶往南阳做县令,途中听到岐阳沦陷,沉痛地写下了这三首诗。

  第一首是“突击连营鸟不飞”是写关中当时的情形,蒙古军保卫关中,人民深受重创,连天上本是自幼的鸟儿都不飞了,可见战争的残酷。千里之外传来的都是噩耗,而自己无力拯救国家,只能看着国家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作者泪沾襟。第二首是“百二关河草不横”是写岐阳的惨状,号称“百二河关”的三秦现在已经是杂草层生,昔日的辉煌早已灰飞烟灭。岐阳没有半点音信,陇水那边传来的也都是凄惨的哭声。城市变得死寂,作者在控诉蒙古军的残暴,表达了诗人无以言表的沉痛之情。第三首是“眈眈九虎护秦关”,作者想起当年金朝的全盛时代,将士威武,国土广阔,而现在却已经变成残破不堪,边关更是战事连连,将士们的白骨已经堆成山。感叹国家由强到衰的悲哀,字字情深意切,悲哀至极,动人肺腑。

  《岐阳三首》这组诗歌感情基调都是悲痛深沉,抑扬顿挫地传达作者的愤慨与无奈,三首诗环环紧扣,作者的悲痛之情也逐渐在加深,最后把把华山的三十六山峰比作是倚天剑,来表达作者心中永不磨灭的精忠之魂。

  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岐阳三首》是元好问在国家惨遭蒙古军攻击的一组诗歌,总共有三首诗组成,三首诗创作与金朝的末年,都表达了作者对侵略战争的谴责,和对国家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愤和无奈。

  公元1231年的时候,作者在赶赴南阳任县令的路上,听到蒙古军攻占了岐阳,作者一路上看到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愤慨之下写下这组诗。《岐阳三首》中的第二首是“百二关河草不横”开头的一首。这首诗是写岐阳的惨状,作者虽然身在南阳,但是心中仍是放不下岐阳的百姓,十年的战乱给百姓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十年戎马暗秦京”其中的“暗”字就体现了战争已经催回来百姓的正常生活,使百姓的生活都失去了颜色。作者西望岐阳,没有消息文书传来,传来的只有百姓的凄惨哭嚎,为下面岐阳称为一座空城作下铺垫。

  紧接着作者写岐阳的惨状,杂草丛生,白骨累累,夕阳下的岐阳更加死寂。作者借岐阳的惨状来表达自己对蒙古军的控诉,控诉他们的残暴与无情,而在愤慨之下又有作者的一丝无奈,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国家都衰败了,根本无力抵抗蒙古的凶猛,暗含着作者的失望。

  最后作者谴责上天,为什么要制造这些杀戮的士兵来危害百姓,表现出对百姓无限的同情和对惨无人道的战争的极端憎恨,希望有天降神兵来帮助他的国家逃离这些灾祸。

元好问岐阳三首_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岐阳三首》是金初文豪元好问的诗词作品,正如题目所言,一共有三首诗。《岐阳三首》这组诗歌感情基调都是悲痛深沉,抑扬顿挫地传达作者的愤慨与无奈,三首诗环环紧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元好问岐阳三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元好问岐阳三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点绛唇元好问_元好问临江仙赏析
    点绛唇元好问_元好问临江仙赏析

    绛唇是词的词牌名,这个词调取自《咏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在同时,《点绛唇》是金代末年词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诗歌的全名是《点

  • 元好问的故事_元好问的青玉案鉴赏
    元好问的故事_元好问的青玉案鉴赏

    元好问是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因为他在诗、画、词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在当时被称为是集诗文史学于一身的北方文学之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

  • 元好问是谁_元好问诗词选
    元好问是谁_元好问诗词选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

  • 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_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
    元好问的摸鱼儿赏析_元好问诗歌故地重游

    《摸鱼儿》是金朝末年元朝初年的文学家元好问的作品,元好问作为当时北方文学之宗,不仅是为文学家也是位词人,这首词就是元好问被大雁殉情而死所

3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