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

伊土战争的历史事件

时间: 义媛14 分享

  伊土战争是中东地区发生的一场百年“圣战”,此战以两败俱伤告终,战争对于双方军队均是一次重创,同时也阻碍了双方的经济生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伊土战争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从1514~1555年。

  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8万波斯骑兵展开决战。土耳其部队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强大的炮兵,伊朗(波斯)部队则主要是装备马刀和长矛的骑兵。伊朗(波斯)军队以逸待劳,但军事上不占优势。使用滑膛枪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团在大炮配合下摧毁了伊军抵抗,击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占领了伊朗(波斯)首都大不里士。1515年科奇希萨尔一战,伊朗(波斯)军队再次败北,土耳其炮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1516年,塞利姆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又占领了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和非洲北部地区的阿尔及利亚部分领土。1533年,苏莱曼一世在同奥地利签订和约使其北翼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又对伊朗(波斯)开战。1536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位于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西南的部分领土。这里是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伊朗(波斯)军队有了自己的炮兵之后,双方的战争互有胜负。1555年5月,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伊朗(波斯)保有所占外高加索领土,奥斯曼帝国则把阿拉伯世纪中的伊拉克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中。伊土两国平分了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确认卡尔斯城区为中立区。

  第二阶段

  伊土战争第二阶段从1578年起,延续近半个世纪。

  土耳其乘伊朗(波斯)萨菲王朝发生内部争斗之机再次进攻伊朗(波斯)。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拥有克里木诸可汗强大军队的支持。1578年,土军撕毁1555年和约,修复卡尔斯城,开进外高加索境内,并占领南格鲁吉亚的部分土地。8月10日,伊朗(波斯)沙赫军队在彻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尔后进入北阿塞拜疆并占领希尔万。1579年起,土军同克里木可汗军队(10万人)联合作战,夺取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波斯)西部地区。但是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1587~1629年),伊朗(波斯)东山再起,不仅收复了被奥斯曼帝国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如亚洲中部内陆地区的阿富汗等。由于忙于对中亚内陆地区的乌兹别克封建主进行战争和镇压国内民众起义,阿拔斯一世被迫于1590年3月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屈辱性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根据条约,伊朗(波斯)几乎把整个外高加索和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大部领土(伊朗(波斯)西北部)都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16、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组建了一支由火枪兵军(1.2万人)和骑兵军(1万人)组成的常备军,成立炮兵教练场和炮兵部队。改革后的伊朗(波斯)军队兵力达12万人,其中常备军4.4万人,封建民军7.5万人。大力扩军之后,阿拔斯一世的军队达到30万人。为准备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争取主动地位,伊朗(波斯)还同土耳其在巴尔干、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敌人俄国和欧洲大陆地区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602年,阿拔斯一反一个世纪以来的被动防御地位,第一次主动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战争。由于军队体制没有作出相应改革,土耳其面对伊朗(波斯)的攻势有些力不能支。1603~1604年,伊军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切凡等城市,把30余万亚美尼亚人迁往伊朗(波斯)境内。1602~1612年的10年战争,伊朗(波斯)大获全胜,1613年11月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肯定了伊朗(波斯)的全部战果。

  土耳其对该条约心怀不满,遂于1616年对伊朗(波斯)采取报复行动,但在3年的战争中再遭败绩,1618年的《萨拉卜和约》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内容。伊朗(波斯)乘战争获胜之机大大扩展了自己的领土,遂准备进行新的战争。1623年,伊朗(波斯)军队入侵阿拉伯伊拉克,引发了1623~1639年战争。阿拔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对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举行起义之机,兴兵攻占巴格达,继之占领了整个阿拉伯伊拉克。

  17世纪前25年,阿拔斯一世对东格鲁吉亚进行了数次远征,遭到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顽强抵抗。

  苏丹穆斯塔法四世在位期间(1623~1640年),鉴于土耳其对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征战屡遭挫折,因而致力于征服东方。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尔齐赫,从伊朗(波斯)手中夺得了萨姆茨赫—萨塔巴戈公国,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省。土军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占领了北美索不达米亚和摩苏尔,但围攻巴格达9个月未能成功。1630年,土军转战外高加索和伊朗(波斯)西部,洗劫哈马丹城,全城居民均遭屠杀。1639年5月,伊土签订《席林堡(佐哈布)条约》。伊土边界保持现状,但阿拉伯伊拉克划归土耳其。

  第三阶段

  伊土战争第三阶段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哈迈德又对伊朗(波斯)发动战争。

  1723年春,土军乘萨菲王朝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相继占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波斯)西部的卢里斯坦省。土耳其的胜利直接威胁到兴起于欧洲东部地区的俄罗斯帝国在高加索地区的现实利益。沙皇彼得一世1722~1723年对波斯的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胜利,迫使伊朗(波斯)沙赫塔赫马斯普二世同俄国签订1723年的《彼得堡条约》。1724年6月,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条约规定,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余地区、伊朗(波斯)西部和克尔曼沙阿、哈马丹两城转归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取得如此有利于自己的条约,主要是由于欧洲大陆西部地区的法国的支持。

  土耳其强占亚洲西部地区的大片领土后仍感不足,于是又在1725年进军伊朗(波斯)东部并攻占加兹温。1730年,伊朗(波斯)的实权人物纳迪尔率军打败土军的进攻,并将其驱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阿和南阿塞拜疆。塔赫马斯普二世为提高个人声望,令纳迪尔镇压亚洲中部内陆地区的阿富汗阿布达利部族霍拉桑起义,自己亲征奥斯曼帝国,但在1731年的哈马丹城下一战被土军击败。1732年,他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承认土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外高加索永久归属土耳其。1732年,纳迪尔推翻塔赫马斯普二世,并同俄罗斯帝国签订《拉什特条约》(1732年),答应肃清外高加索土军后把库拉河以北归还俄罗斯帝国,以换回吉兰省。1735年6月,纳迪尔率7万大军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8万土军。1736年,纳迪尔即伊朗(波斯)沙赫王位,着手改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和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兵。他的军队近代化计划得到英法军事专家的帮助。

  萨菲伊朗(波斯)重新统一稳定之后,纳迪尔沙赫为夺回土耳其控制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再次发动战争。3年的伊土战争未分胜负。

伊土战争的历史事件

伊土战争是中东地区发生的一场百年圣战,此战以两败俱伤告终,战争对于双方军队均是一次重创,同时也阻碍了双方的经济生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伊土战争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从1514~1555年。 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玫瑰战争的历史事件
    玫瑰战争的历史事件

    玫瑰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一战,此战过后,新型贵族和资产阶级迅速成长,英国的农业、工业等诸多方面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

  • 意大利战争的历史事件
    意大利战争的历史事件

    意大利战争持续六十几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其中不仅影响了意大利,更是影响了参战多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AAAA,希望你喜欢

  • 普瓦捷会战的历史事件
    普瓦捷会战的历史事件

    普瓦捷会战,使阿拉伯人遭受了自进占西班牙以来最重大的失败。此战法兰克人的胜利,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

  •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

    穆罕默德死后,其继任者继承其意志继续扩张侵略,先后攻占多国,吞并西亚、北非等大量领土,后在普瓦捷会战中战败,被迫停止对外扩张战争。下面是

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