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 宇晴17 分享

  高中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必考知识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2)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著名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政策:

  (1)基本含义:

  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③表述错误。

  答案 B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土地兼并不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因素,排除④即可。

  答案 A

  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一定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反映。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小农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有关。

  答案 C

  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谢灵运的田庄衣、饭、菜,甚至连药都自给自足,显然属于自然经济。

  答案 C

  5.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据图判断,这一手工行业是 (  )。

  A.制瓷业 B.造纸业

  C.棉纺织业 D.印刷业

  解析 图片反映了处理纸浆、漂白、烘干等过程,这是造纸业的操作流程。

  答案 B

  6.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誉,C项错误。

  答案 D

  7.下列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

  唐~明部分年份铁产量表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 162 144斤 5 844 000斤 19 575 026斤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然而题干问的是“根本问题”,因此,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手工业的发展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8.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解析 唐朝前期长安坊市分开,即居住区与商业区是分开的。A项反映的是草市情况,可以排除;C项反映的是夜市,排除;D项根据文中意思,反映的是坊中有市,可以排除。故B正确。

  答案 B

  9.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解析 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

  答案 C

  10.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所发展,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题中所述现象。

  答案 A

  1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 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争做商人妇。

  答案 B

  12.《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

  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 D.土地转让的停滞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出现,土地买卖也逐渐出现;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由此井田制逐渐瓦解,公田土地渐趋荒芜。由此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是题干材料表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 D

  13.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解析 考查土地制度问题。材料反映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 B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3.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

4.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5.高中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6.高中语文必修2知识点总结

7.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必考知识点 1、 古代中国的农业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国经

  • 高中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商业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

  •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古代商业的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

  •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中知识点总结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中知识点总结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中知识点总

1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