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

时间: 其芳28 分享

  对于历史的学习一定要加强对于历史的理解,首先要有一条贯穿整部历史的主线,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去思考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一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汉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行省制度: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了解我国古代主要的监察机构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废丞相: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设内阁: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a、皇权失去了约束和监督,使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b、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必然导致官僚机构得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二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为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偿白银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最为严重);改衙门为外务部。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爱国将领:邓世昌。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和争取宝岛回归祖国的斗争。

  3、侵华日军的罪行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了解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六周之内,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

  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三

  1、太平天国运动

  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

  2、辛亥革命

  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提出兴中会的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民报》。特点: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四

  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9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

对于历史的学习一定要加强对于历史的理解,首先要有一条贯穿整部历史的主线,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去思考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省必修一高考历史知识梳理一 1、中国早期政治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福建高考历史知识点
    福建高考历史知识点

    说到历史,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单中国一个国家的历史就有上下5000年,根系庞大,还不说世界历史的盘根错节。那么对于历史的学习一定要加强对于历史的

  • 必修3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3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是在学习历史时候必须要做的功课,那么同学们有必修3历史知识点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3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必修

  • 必修3历史知识点
    必修3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来啦,你们是不是等的不耐烦了呀!赶快看过来吧!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3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必修3历史知识

  • 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

    期末将至,各位同学有没有记住历史的知识点呢,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

2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