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秦朝历史>

秦朝皇帝赢稷

时间: 学良775 分享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下面是有秦朝皇帝赢稷,欢迎参阅。

  秦朝皇帝赢稷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

  秦朝皇帝赢稷人物生平

  继位为君

  昭王生于公元前324年,在这一年,秦惠文王称王,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秦惠文王派自己喜欢的儿子稷入燕为质,以表明秦国对秦燕友谊的重视。在公子稷入燕不久,秦惠文王就死去了,太子荡即位。公子稷就是在燕国的图强巨变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王东征三晋返回时路过东周都城,因意气用事,举鼎绝膑而亡。武王无子,惠文后欲立自己的儿子公子壮,宣太后欲立自己的儿子公子市。结果在秦国北方的邻国赵国的干预以及内部争斗中,多方妥协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即位的公子稷在死后上谥称为“昭襄王”,因此以下就以昭襄王来称呼他。

  击破楚国

  昭王即位后,秦国的大权掌握在宣太后手中。昭王即位时只有十八岁,政治经验不足,应付不了国际国内的紧张局面。在其执政的前期,国王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不可以为所欲为地胡来,国王更象一个职业,而不是财产继承权。这对于秦国保持稳定的局面和持续上升的势头有很大好处。当时秦国的一号人物无疑是宣太后。而当时丞相魏冉的眼里只有他的姐姐宣太后。昭王对魏冉对待自己的态度很能理解和容忍。他知道没有魏冉对宣太后的全力支持,他就不可能成为秦国的国王。而且魏冉掌握着秦国的武装部队,他也有这个实力。国内地位与国际地位的反差没有让昭王感到耻辱、有所怨言,而是很泰然地应对现实。他知道,这是秦国的一个特殊阶段,宣太后和魏冉这两个新政权缔造者的存在必然会造成国王权力空间的缩小,而且自己也确实不具备掌控这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宣太后对于昭王的谦虚谨慎很欣赏。她知道昭王对亲政的渴望,但她认为目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局面是昭王应付不来的,过早的还政,只能害了这个稳重的儿子。宣太后也在为昭王的亲政创造条件,她并不是一个恋权的女人,只是为了保证秦国政权的稳定,她不得不亲自掌舵,以度过这个危机重重的阶段。

  由于公子市和公子悝是按照储君的地位来对待的,在秦国的地位很高。这使得在宣太后和魏冉背后的昭王反而显得轻了,许多追随魏冉和公子市、公子悝的大臣把昭王只当作过渡性人物,对昭王的尊敬很不够。虽然在国内昭王不是秦国的一号人物,但宣太后却不允许别人对昭王不敬。而在外交场合,任何对昭王的不敬都会遭到宣太后的严厉报复。宣太后维护的是昭王作为一个秦王的尊严,因为他代表秦国,为了国家政策能够得到有力的贯彻,国王是必须要有权威的。宣太后决心理顺这种不利于秦国稳定的局面,她不断地强化昭王的权威,缩小自己的影响,为昭王的最终亲政创造条件。昭王是一个城府很深,有理想的人,而且非常务实。在燕国的见闻,让他对一个国王担负的追逐荣誉、强国富民的责任十分渴望,但他也知道,对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操之过急,目前是母后和舅舅在秦国执政,他们干得很好,而且在眼下的复杂局面下,他们也确实是不可替代的。更何况,他们在秦国的执政地位本来就应该是他们的。要想亲政,只能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等待母后对自己的政治能力认可的时候。而这,需要时间。至于两个弟弟对自己的不敬,昭王认为他们既是对王的不敬,也是对兄长的不敬,决定对他们要给予惩罚,而对他们最严厉的惩罚就是通过自己的长寿来实际剥夺他们的王位继承权。于是,昭王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

  宣太后在秦国的长期执政,主要是因为她具有过人的政治才能和特殊的身份,而使得她在那个时期是不可替代的。在昭王逐渐成熟,能够独立执政的时候,宣太后就谈出政坛,还政给昭王。但昭王遇到大事还是去请示他的母亲,听听她的意见。昭王知道母后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经历过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三代秦国有为君主,而且她与张仪、公孙衍、严君疾、甘茂这些绝顶聪明的人打过交道,对如何当好一个国王、如何处理。宣太后由于经历过三个王朝,与许多当时的风云人物交往深厚,因而对秦国的立国思想和国际攻略非常了解。她的执政使秦国的内外政策得以延续,昭王在宣太后的调教下,将秦国的争霸事业推到了一个从来未有的高度。

  宣太后执政期间,昭王是积极的配合者。在他们母子的亲密配合下,诱杀了两位对秦国有极大威胁的国王,一位是楚怀王,一位是义渠王。楚怀王在位期间,灭了强大的越国,占有了原来的吴越之地,向北进攻魏韩宋,这些胜利使楚国的领土几乎扩充了一倍。楚怀王十分渴望得到秦国占领的巴蜀和汉中的肥沃土地,对这些地区进行过猛烈的攻击。对于秦国来说,楚怀王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邻居。于是,宣太后决心不计任何手段也要除掉楚怀王。她先利用自己出身楚国有楚国血统的事实,与楚怀王叙家谱,展开感情攻势。接着又示秦弱,主幼国疑,要割地嫁女与楚国结盟,希望得到楚怀王对她们母子的支持。结果,取得了楚怀王弃齐亲秦的外交胜利,造成齐、韩、魏三国因恐惧楚、秦、赵联手瓜分中原而进攻楚国。宣太后务要杀死楚怀王而后快,趁楚怀王向秦国求和的机会,迫使楚怀王入秦,强行扣留。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在楚怀王险些逃脱后杀死楚怀王。楚怀王死后,即位的楚顷襄王没有什么作为,在与秦的较量中丧失了包括郢鄢二都在内的大片土地,把国都也迁到了千里之外的陈(今河南淮阳)。从此,楚国一蹶不振了。秦国西方的义渠是一个游牧政权,受赵国的控制,经常劫掠秦国的西部边境。在东方国家合纵攻秦时,义渠就侵犯秦国的西部边防,使秦国陷入东西两面作战的窘境。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用牛羊美女笼络义渠王,以请义渠王到秦国观光的名义将其诱入秦境,将义渠王杀死在咸阳北岸的甘泉宫。随后,大举进兵,灭亡义渠,解决了秦国的西部麻烦。宣太后为扫除劲敌,诱杀两位国王,毫无信义可言,极大地破坏了国际交往的起码原则。昭王本人为赵武灵王所立,但即位后被宣太后架空,使赵国一点便宜也没占着。宣太后维护了秦国的利益,但这种为达目的不惜用任何手段的做法对昭王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宣太后奉行的实力外交、功利主义本来是秦国长期以来的对外政策,本应为六国所深刻认识。但昭王发现,宣太后只要稍以利诱,六国中准有上钩者。昭王在母亲那里学到了力与利的使用,这对他的后期执政有很大的影响。宣太后对结盟一点也不感兴趣,她不相信任何盟友。秦国只要结盟,那个盟友准会倒霉,不是成为秦国的替罪羊,就是成为秦国的垫脚石。楚国与秦国结盟后,替秦国挨了齐韩魏三国联军的打。燕国应秦的攻齐号召,出力最多,但结果是一场空,齐国最富裕的城市陶被秦国占了去。宣太后从来都不告诉三个儿子她处理国家大事时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全凭他们自己的悟性去理解。昭王由于是王的原因,能够得以经常与宣太后在一起,从宣太后身上学到了很多治国御臣的办法

  在昭王朝的前期,秦王稷主要是看他的母亲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他是一个观察者和学习者。宣太后迟迟不放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昭王应付不了他的两个舅舅和两个弟弟。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考察后,宣太后觉得昭王已经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时,她逐渐地往幕后隐退,把昭王推向前台。昭王对两个舅舅很尊敬,对两个弟弟很爱护,对于他们对自己的轻视从来都不发作,而是用更好的待遇来对待他们。昭王这样做是给宣太后看的。宣太后觉得昭王已经有了王的气度和智慧,已经懂得争取最强者的同情和学会让对方来承担责任了。宣太后对她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做了暗示,昭王是秦国的王,是宣太后支持的王,他们都应该支持昭王,不要给昭王添麻烦。对于母后的还政,昭王没有立即接受。因为他无法单独压制他的舅舅和弟弟。但昭王还是很强硬地任用自己看中的文官武将,在遇到大事时与宣太后商量。昭王对朝廷人事大权的使用遭到了魏冉的抵制,但宣太后告诫魏冉不要与昭王发生冲突。为了加强昭王的实力,宣太后还把秦国的间谍系统交给了昭王,这让昭王实力大增。秦国的间谍系统在七国中是最厉害的,本来一直是由国王控制。在武王突然死去后,这个系统的指挥权便被惠文后控制了。宣太后与惠文后争斗的过程中,这个系统给宣太后制造了很多麻烦。在取得胜利后,宣太后便亲自掌握秦国的间谍系统。宣太后也一直在暗中观察昭王的用人和决策,发现昭王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国王,便放心地让他干下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昭王三兄弟已人到中年,公子市和公子悝见昭王身体仍然很健康,执政能力非常出色,得到了宣太后的认可,便有些着急了。在宣太后的影响下,公子市和公子悝对执政的愿望也很迫切,而且两个人都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昭王的儿子中,最出色的是柱。柱从小就被昭王安排到宣太后的身边,侍奉宣太后,与宣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而且柱为人正直爽朗,在宣太后的影响下,看问题很有深度。昭王让柱享有太子的待遇,只是没有太子的头衔,这让真太子公子市很恼火。此时的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很成熟了。

  对于昭王和他的两个弟弟之争,宣太后很苦恼也很无奈。当初兄终弟及的设计由于昭王在位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使得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并且昭王还在努力把他的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当初约定的弟弟。宣太后感觉到昭王还会在位很多年,真到了昭王去世的那一天,公子市和公子悝也肯定是垂髫老者了,如果他们还活着的话。他们肯定是不如柱精力旺盛。而且柱是她眼看着长大的,是很好的一个国王候选者。但要让宣太后亲手把公子市拉下马,宣太后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本来王位应该是公子市的,只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插手,昭王才即了位。公子市是宣太后自小就疼爱的一个儿子,甚至超过了昭王。公子市由于是太子的原因,常年在外为质,数次遇险,全凭着自己的机智逃过去了,没有理由剥夺为了秦国数次死里逃生的公子市的太子头衔。公子悝的聪明不在昭王之下,甚至还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宣太后无法在这个家庭纠纷中做出选择,只能靠拖来解决问题。但公子市取得了魏冉和白起的支持,想要象当年宣太后一样用武力夺取王位,惩罚他违约的哥哥。宣太后严厉警告魏冉和白起不要参与昭王兄弟的争斗。后来,公子市要动用刺客来袭击昭王。从昭王让公子市不断出质危险国家的安排,从昭王屡次违约致使这些国家追杀公子市的情况来看,公子市有充分的理由断定昭王在一步步置他于死地。公子市要先下手为强。但昭王的间谍侦知了这一情况。昭王派公子市出使魏国。公子市知道谋已败露,咸阳不可久留,便到魏国出使以避一时的危险。

  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公子市被昭王的刺客杀死在了魏国。宣太后不愿相信兄弟火拼的猜测,派人调查,希望是别人杀死了公子市。但结果是证实了对昭王的怀疑。眼看着昭王又要与公子悝火拼,魏冉也在与白起加紧准备。宣太后不得不说话了。她决定改变当初的设计以避免一场新的内战。靠着时间的帮助,昭王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柱。

  昭王四十二年,安国君柱被立为太子。魏冉到陶就国。宣太后薨。两年后,昭王杀死了还不安分的公子悝。在昭王朝的前期,宣太后和魏冉是秦国大政方针的制定者,昭王只是参与执行。在公子市、宣太后和公子悝陆续死后,在魏冉到陶国去了以后,昭王要解决的就是白起了。在昭王朝前期,昭王在秦国国内的威望不仅远在宣太后和魏冉之下,甚至不如白起。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昭王一直笼罩在宣太后的光环下,被当作一个礼仪性的元首。如果昭王不胜任国王这项工作,随时可以被公子市和公子悝取代。那时的昭王远没有魏冉和白起那样叱咤风云,在军队系统里,魏冉和白起是真正的军事领袖。昭王在前四十多年的秦王生涯里,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真正的战争,离秦军的将士也比较远。这不是昭王不想接近军队、指挥军队,而是由于魏冉牢牢地掌握着军权,对昭王很抵制。在魏冉到陶就国后,昭王决定要亲自指挥一场大战,以从白起的手中把兵权夺下来。

  从昭王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昭王命令白起等人打通了沿黄河两岸,秦与陶之间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赵国要与秦争夺韩上党的事件。昭王命秦攻韩上党将王龁避免与赵军发生冲突,全力灭掉韩魏后,再与赵国决战。昭王四十七年,赵将廉颇攻击王龁,为王龁所败。赵孝成王命赵括取代廉颇,击败王龁,秦国占领的韩上党告急。韩上党若为赵括占领,秦国在黄河北岸的河东地区和在黄河南岸的函谷关以东包括陶在内的大片土地都有被赵军占领的可能,秦国不得不掉转进攻方向,放下黄河南边的韩魏,与黄河北边的赵国进行决战。

  昭王将在野王(今河南沁阳)一带准备攻击韩都郑和魏都梁的白起调到韩上党与赵括对垒,昭王决定把相对封闭的上党地区作为决战的第一战场。让魏冉佯攻邯郸,使赵不能抽调邯郸地区的主力支援赵括,同时钳制齐韩魏楚,对临近的黄河守军进行支援。在函谷关和陶之间的黄河守军压制韩魏,阻击韩魏楚渡河救赵,配合上党军和陶军的行动。留有一军保卫国内。由于这次大战确实对魏冉所在的陶国很有利,因此魏冉很支持这次全军行动,与魏冉交厚的白起也很卖力。昭王第一次有效地调动了全国的军队。当时秦赵两国是两个超级强国,谁也不具备灭掉对方的实力。秦昭王的这种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让白起在上党地区与赵括打一场消耗战。范雎早就看出昭王的用意,让郑安平做好接替白起的准备。郑安平不解,范雎说,上党巨战,白起胜了,功在昭王,从此秦国的军权就被昭王掌握了。到时候,昭王必会听从我的意见,用你为将。如果白起败了,昭王正可以解除白起军权,昭王还会用你为将。所以说,无论白起胜负,昭王都已稳操胜券,你就等着吧。白起与赵括在河东地区各调集百万大军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战,结果赵军伤亡七八十万,秦军也伤亡六十来万。但秦国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要远远多于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军虽然占领了整个河东地区,但秦国的损失过大,已经无法再支持攻击邯郸的大战了。田单防守的邯郸十分牢固,城中驻有几十万精锐赵军和大量粮草,邯郸外围还有几支机动部队协助防守。但在这个时候,魏冉去世了。昭王考虑,秦军战线过长,供给困难而且消耗已经过大,邯郸不可卒拔,如果这个时候韩魏进攻秦国,秦国就有可能遭受大败的厄运。

  昭王四十八年年底,昭王命令秦军大部收兵,留一部秦军继续攻邯郸。昭王把陶的精兵调回国内,填补空虚。上党大战后,昭王对秦军的将领做了很大的调整,白起被搁置。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所派的刺客刺伤,此时伤口发作,白起养病在家。在此期间,秦军中与白起最为交厚的王陵、王龁等将领先后被派往邯郸战场,但均告失利。昭王使范雎请白起,白起以病推脱。司马靳跟随白起多年,感到很纳闷,问白起,武安君此前不论身体多么糟糕、敌军多么强大,都从未推辞过,这次为什么这么坚决地就推掉了。白起说,此前出征,只要调配得当,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此次出征却是必败。赵军虽经上党巨战,但还有很强的实力。我军连续作战,早已疲惫,给养也已出现困难。邯郸城高兵众,田单调度有方,邯郸本来就不是可以轻易攻下来的。韩魏齐楚在穰侯去世,陶国精兵调回国内后,就图谋救赵击秦。邯郸离秦千里之外,沿途为三晋旧地,本来就反心很盛,秦王又将大军调回国内,秦军占领的黄河两岸非常危险,只要韩魏楚来救,切断秦军归途,秦军就很可能有去无回。攻邯郸的难度要远在长平大战之上。以目前的人员配备和战略部署,邯郸城下就是秦军的坟场。秦王忌我军权过重,正在着力削夺。

  此次让我攻邯郸,就是想在我战败后,判我的罪。司马靳听后,劝白起造反,白起没有表态。此时,昭王已经在秦军中安排了大批自己选拔的将领,原来魏冉白起系统的将领也有很多倒向了昭王。昭王命范雎请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再次拒绝。秦王大怒,以白起屡次拒绝王命为由,夺武安君封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白起居咸阳三月不行,徒众越集越多,与军领也有交接。昭王见白起反势日盛,派人强令白起上路。白起上路没走多远,就被昭王派遣的使者军逼迫自杀。
猜你喜欢:
1.秦始皇和芈月的关系

秦朝皇帝赢稷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下面是有秦朝皇帝赢稷,欢迎参阅。 秦朝皇帝赢稷 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
    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赵泽宁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下面是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欢迎参阅

  • 秦朝兵马俑历史意义
    秦朝兵马俑历史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是有秦朝兵马俑历史意义

  •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下面是有秦始皇嬴政简介,欢迎参阅。 秦始皇嬴政简介 秦始皇嬴政(公元

  • 秦朝的商鞅变法中重农
    秦朝的商鞅变法中重农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下面是有秦朝的商鞅变法中重农,欢迎参阅。 秦朝的商鞅变

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