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三国历史>

三国名将鲁肃

时间: 学良775 分享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下面是有三国名将鲁肃资料,欢迎参阅。

  三国名将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三国名将鲁肃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图乘胜南进,一鼓作气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年七月,曹操带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星夜兼道进攻刘表。八月,曹军尚未到达荆州,刘表突然病死。消息传到江东,鲁肃立即向孙权要求以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目的是联络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合力破曹。鲁肃认为,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与江东接壤。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外带江汉,内阻山陵,形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但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兵家必争的南北要冲。占据荆州意味着抓着了夺取天下的关键。鲁肃分析说,刘表死后两个儿子互相争夺,荆州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刘备实际已成为这一地区唯一的政治代表。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得好,就联合他们共抗曹操;如果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再另作打算。曹操大兵压境,现在说服刘备及争取刘表的部属比较容易成功。但若不迅速赶到荆州,延误了时间,就会被曹操占先一步。孙权同意这个建议,立即派他出使荆州。

  当鲁肃到达夏口(今湖北汉口)的时候,曹操大军已攻到荆州地界。鲁肃听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准备抢到曹操的前头。但是还是迟了,接替刘表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担任荆州牧的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而这时鲁肃才刚刚赶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刘琮降曹,事先没有和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的刘备打招呼。直到曹操到达宛城,刘备才得到通知。刘备仓皇南逃,准备撤到粮械储备比较丰饶的江陵城。曹操不愿刘备据有江陵,迫不及待地亲率骑兵进行追击,在当阳(今湖北荆门南)把刘备的队伍打散。

  鲁肃在当阳找到了处境狼狈的刘备。鲁肃向刘备询问今后的去向。刘备回答说,想到苍梧(今广西梧州)去投奔在那里担任太守的老友吴巨。鲁肃劝阻刘备说,吴巨处地偏僻,没有作为,迟早会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和孙权的为人,指出刘备只有联合江东抗曹才有出路。在当阳,鲁肃还结识了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人,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刘备接受鲁肃的意见,放弃投吴巨的计划,改向东行。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他派诸葛亮随从鲁肃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商讨两方联盟的大事。

  正在这时,曹操给江东送去了恐吓信,声言要与孙权决战。面对曹操的气势,以张昭为首的朝臣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操操纵皇帝,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占据荆州后,获得刘表大批水军,并控制了江东的上游,江东无力对抗又无险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条道路可走。本来孙权对战胜曹军就缺乏信心,他“拥军在柴桑,坐观成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看着刘备被曹操追得团团转,没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议论更把他搞得举棋不定。鲁肃坚决反对降曹,力图使孙权树立起抗曹决心。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劝孙权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议论。他说,这些人要断送孙权的事业。迎降曹操,对一般朝臣没有损失。鲁肃用自己举例说,我鲁肃要是投降曹操的话,曹操一定会按照我在家乡评定的品级,分派我担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会因为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鲁肃一针见血的劝告,终于使孙权转变了态度。孙权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说:“谁再敢说迎降曹操的话,和这个案桌一样。”鲁肃向孙权推举杰出的军事家用瑜担任抗曹主帅。当时周瑜奉命出使鄱阳,未在江东。鲁肃请求急速将他招回,作抗曹的军事准备。

  周瑜到达柴桑,支持鲁肃的主张。他帮助孙权分析当前的形势,指出曹操是可以战胜的,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将粮船齐备的三万水军交托给他们,逆水直上迎击曹操。

  这年九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矾山)以少胜多,大破曹军。赤壁大胜使江东政权进一步巩固,曹操的势力暂时被压回北方。功劳卓著的鲁肃返回江东,孙权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仪式结束后,孙权亲热地对鲁肃说,子敬,我亲自为你下马扶鞍,这样的殊礼,你该感到荣耀了吧?然而,鲁肃的回答,不但使孙权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觉得荣耀。”当坐定以后,鲁肃从容地说:“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动天下,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到那个时候,您派车子来接我,我才感到荣耀呢!”孙权终于明白了鲁肃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将法提醒孙权,不要为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应该时时刻刻不忘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

  三国名将鲁肃历史评价

  陈寿: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

  《吴书》: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周瑜:①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孙元晏: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吴•鲁肃》周昙: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趋事会,君子之所贱,抑英雄之所耻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孙氏于昭烈以共图中原者,鲁肃也;欲合昭烈于孙氏以共拒曹操者,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荆资先主,被仲谋之责而不辞;诸葛欲谏先主之东伐,难于尽谏,而叹法正之死。盖吴则周瑜、吕蒙乱子敬之谋,蜀则关羽、张飞破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终守西吊刘表东乞援兵之片言,以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变故繁兴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然而肃之心未遽忿羽而堕其始志也,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吕蒙,权之忮无与平之,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
猜你喜欢:

1.三国历史人物鲁肃简介

2.鲁肃和吕蒙的关系怎么样

3.名将吕蒙的简介

4.三国历史谋士排名

三国名将鲁肃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下面是有三国名将鲁肃资料,欢迎参阅。 三国名将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三国名将姜维
    三国名将姜维

    姜维是继诸葛亮之后蜀国的核心重要人物,历来为后世人们所熟知。下面是有三国名将姜维资料,欢迎参阅。 三国名将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

  • 方北辰三国名将诸葛亮
    方北辰三国名将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名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本文是方北辰三国名将诸葛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方北辰三国名将

  • 三国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三国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诸葛亮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流转中,他的形象逐渐的被神化了,成为一个能力非凡、智慧超群、无所不知的神人。下面是有三国诸葛亮的个人

  •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谋略家、散文家,那么你知道三国时期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吗?下面是有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死因,欢迎参阅。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

1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