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考古发现巨大食草恐龙

时间: 灶垒20 分享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然而它们却早已灭绝。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在考古中发现巨大食草恐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科学家首次发现巨型食草恐龙生存在南极洲证据

  在白垩纪时代末期,进化发达的雷龙居住在全球各地,南极洲在过去长有十分丰富的植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过去对南极洲的探索中,发现过的大部分化石均为植物化石,对此,分析,欧洲大陆在过去的某段时期,上边也许生长着许多丰富而繁多的植物,颇具植物多样性。而近日,来自阿根廷的研究小组首次在南极洲的James Ross岛发现了巨型食草性恐龙曾生活在南极洲的证据,即在该岛上发现了数块长约20厘米的恐龙椎骨化石,认为这些恐龙应该是出现在恐龙时代末期的第三阶段中期,且这些恐龙曾经应该就以吞食这些植物为生。

  据了解,这种巨型食草性恐龙隶属雷龙家族,它也是至今为止在地球上存活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雷龙属于蜥脚类动物,为长有四足的食草恐龙,雷龙中还包含有阿根廷龙。它们的长度均可以达到100英尺长,重约达27吨,体长26米,脖子有8米长,实际上要比它们的体躯还要长,就连尾巴都可达到9米长。据研究,它们多生活在平原和森林中,成群结队而行。雷龙体躯庞大,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其实,当初的雷龙复原像并不准确,长脖子的顶端生着 圆顶龙 似的头骨,这是因为雷龙刚出土时没有头骨,专家们认为它应该张着圆顶龙样子的头骨,所以,工作人员就把圆顶龙的头骨装到了雷龙的骨骼化石上。后来,完整的雷龙骨骼化石出土了,新一代的恐龙专家们终于弄清楚了雷龙头骨的样子。雷龙的头骨与梁龙的头骨相似,较为低长,侧面看上呈三角形,吻端很低,只有一个 鼻孔 ,且位于头的顶端;口中的牙齿较少,着生在颌骨的前部,牙齿呈棒状,恰似铅笔头。

  科学家介绍说,蜥脚类动物总共包含有150种,他们曾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该种动物的残骸,但是唯独在南极洲却一直没有发现过任何痕迹。而这次,可以称得上是首次于南极洲发现的巨型食草性恐龙出现的证据,认为这种巨型食草性恐龙应该属于“lithostrotian 雷龙”,它们生活于白垩纪时代的末期,距今约有7千万年之久。来自阿根廷Conicet研究机构的伊格纳西奥-亚历杭德罗-塞尔达(Ignacio Alejandro Cerda)博士表示,我们这次的发现足以说明,至少在白垩纪时代末期,进化发达的雷龙居住在全球各地。尽管此次发现的单个恐龙椎骨化石具有突破性意义,但若是想要对巨型食草性恐龙这一种类进行深入的研究,暂时的发现所提供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会继续进行探索与发现。

  最大的食肉恐龙与食草恐龙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是什么,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霸王龙!” 应该说,如果说你的答案错了,那还真有些冤枉你,因为霸王龙确实在许多有关恐龙的书籍中都是被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的。 但是现在我们要告诉你,霸王龙在过去确实扮演过最大食肉恐龙角色,不过现在,它的“冠军”地位已经让位了。 1993年8月,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在其境内的内乌肯省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其化石材料包括大腿骨、臀部骨骼、尾骨和带有牙齿的下颌骨。由于它的大腿骨就长达1.4米,牙齿有成年人的小臂那么长,因此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生活在距今1亿1千万年前的恐龙有12.5米长,体重估计达8吨,比那个叫做“苏”的霸王龙之王还要长10厘米。科学家推测,这种恐龙以粗壮的后腿支撑身体并两足行走,前臂短小,只用于抓取食物。它那巨大的牙齿完全可以撕碎任何猎物。 这么大的食肉恐龙一次得吃下多大的猎物才能满足它的胃口啊?说来也巧,在同一地区,古生物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素食恐龙。这种素食恐龙长达30多米,体重估计有将近100吨。很可能,这种巨大的素食恐龙正是那种巨大的肉食恐龙的主要捕食对象。 阿根廷龙只有部分骨架被发现。科学家不能确定其确切大小。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龙的脊椎有1.5米高,1.1米宽。

  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巨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至今我们仍然未发现这种恐龙的完整骨骼化石, 不过我们发现了属于这种恐龙的超巨型脊椎骨。蜥脚类恐龙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生物种类之一, 它们成功地统治了整个晚侏罗纪时期。由于侏罗纪晚期有一段很长的气候稳定期, 气候暖和、食物充足, 所以这些恐龙可以生长到极为庞大。到了白垩纪, 由于气候变化的缘故, 大部分蜥脚类恐龙都消失了。不过在阿根廷就有一种蜥脚类不但没有灭绝, 而且演化到比侏罗纪时期的祖先更为庞大——这就是阿根廷龙。

  阿根廷龙毫无疑问是蜥脚类动物进化的终极产物,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交替的时候, 地壳的活动非常剧烈, 大部分曾经在侏罗纪名噪一时的蜥脚类动物, 最后都不能适应地壳导致的气候变化而灭绝。白垩纪初期的气候比侏罗纪更加冷, 从非洲分离的南美洲逐渐移动并越来越接近赤道, 所以气温和暖。在白垩纪的时期, 南美洲是唯一一个适合蜥脚类动物生存的地方; 当地的蜥脚类动物不但没有退化, 而且变得更大, 连在侏罗纪时期生活的大部分蜥脚类恐龙都给比下去了。1987年, 南美洲发现了一些长2公尺, 阔1.5公尺, 重量1.0公吨的脊椎骨。古生物学家相信该批脊椎骨的。 而且比大部分侏罗纪的「巨人」还要大至少40%。估计它可能有10层楼高。由于这种恐龙仍然不完整, 我们所知的非常有限, 相信只有突破性的发现才能够使我们对这种恐龙有更深入的了解。

  根据美国亚特兰大fernbank博物馆的组装骨架显示,其体长37米,肩部高度超过8米,体宽超过4.2米,体重在90吨以上。是最大的已经装架起来的恐龙骨架。

考古发现巨大食草恐龙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然而它们却早已灭绝。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在考古中发现巨大食草恐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科学家首次发现巨型食草恐龙生存在南极洲证据 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考古发现黄金
    中国考古发现黄金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产生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

  • 考古发现龙文化
    考古发现龙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龙的起源、龙

  • 考古发现刘邦墓
    考古发现刘邦墓

    刘邦墓在哪里?刘邦墓也叫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目前,刘邦的墓还未被盗过,保存比较完好。下面学习啦

  • 精绝古城考古发现
    精绝古城考古发现

    精绝古城这个华丽丽的名字使它看起来像个虚构的玄幻世界,但你知道吗,精绝古城确有其地。不过,《鬼吹灯》毕竟只是小说,有着太多的想象,与真实

1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