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考古发现定陵

时间: 穗嘉23 分享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自1956年定陵发掘以来,十三陵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库储藏文物,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在院内的普通平房里经历了近60载寒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定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发现定陵之地理位置

  明定陵位于北京 昌平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 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

  考古发现定陵之建筑结构

  明定陵

  陵区的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宝城和地下宫殿等,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此外,在陵墓四周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考古发现定陵之建筑历史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 它是分布于北京的十三座明代皇陵中唯一座进行了考古发掘的陵墓。定陵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

  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 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由明世宗首创,由于明神宗建陵时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罗墙)。

  考古发现定陵之考古发掘

  明定陵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公元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 定陵博物馆。

  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

  明定陵

  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神宗头侧圆盒内的一顶金丝翼善冠,全用极细的金丝编织堆垒出二龙戏珠图案,孔眼细小而均匀,造型生动活泼。如此繁复的制作,外表却不露丝毫接头,体现出高超的手工技艺。

  明定陵

  皇后凤冠有三龙两凤冠、六龙三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其中六龙三凤冠上六条龙均由金丝编织而成,栩栩如生,三只用翠鸟羽毛粘贴的凤居下,仿佛要破空而起。龙、凤口衔珠宝,在由珍珠宝石缀编的牡丹花、如意云、花树之间穿行。凤冠后的六扇博鬓左右分开,珠光宝气,极其奢华,其上共装饰红、蓝宝石128块,各种珍珠多达5400余颗。衮服龙袍是皇帝参加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最为隆重的典礼时才穿的服装。缂丝十二章衮服的底纹上布满字图、寿字图、蝙蝠和如意祥云,寓意万寿洪福。前后身和

  明定陵

  两袖缂丝制作12个团龙,每个圆形的团龙周围饰有8种吉祥图案: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另外繁复的十二章图样也全收其上,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王朝的统治权威,皇帝的文武兼备。织造龙袍所使用的缂丝技术也是非常独特的,然而这种技术已是失传已久。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励精 图治,生活节俭,严禁缂丝制作服饰,因为缂丝

  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熟练织工一日只能完成一寸,制作一件长衣的缂丝面料需要连续不断织造10年之久。自明朝宣德年间开始,缂丝才在皇室奢侈之风作用下重现世间,而神宗皇帝的衮服需要再加上孔雀羽、真金丝线等等工序,可谓绝代奢华。

  罗地洒线绣百子衣出于孝靖皇后棺内,图案优美,极富感染力,升龙、行龙左右盘绕,龙身四周饰以云水,极其威严。在前后襟与衣袖上共绣有100个活泼童子,姿态各异,或读书,或出游,或沐浴,不一而足。周围饰金银锭、方胜、古钱、犀角等八宝,还有以梅花、荷花、桃花、菊花、山茶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图案,蕴含“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寓意。整件服装雍容典雅,珠光宝气,投射出皇后母仪天下的华贵之气。

  考古队员在神宗的棺内发现了一条精美绝伦的大碌带,因带下黄绢上有一行墨字“宝藏库取出大碌带”而得名。大碌带用双层黄色素缎内夹一层皮革制成,上镶缀20块嵌宝金饰,金饰均是纯金打造的缠枝花形托,托正中镶嵌着一块祖母绿,祖母绿周围又镶嵌着石榴子红宝石及珍珠。带上共有祖母绿20块,石榴子红宝石91块,残朽珍珠4颗。其中祖母绿色绿透明,品种名贵,与钻石价格相当,再加上体积硕大,更是一件无价之宝。另外一条猫眼儿带饰用产自锡兰国(今斯里兰卡地区)的猫眼石制成,拇指大小的猫眼石非常罕见,是具有幻光性的金绿宝石亚种,经能工巧匠仔细琢磨成型后会出现游动变幻的光带,光彩奇特,真如猫眼。猫眼石四周又装饰有红、绿宝石及珍珠,并饰以花丝金托,是不可多得的宝中珍品。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 金冠、 凤冠、兖服、 冕旒、 百子衣等。明定陵的发现,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

考古发现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自1956年定陵发掘以来,十三陵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库储藏文物,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在院内的普通平房里经历了近60载寒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定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发现定陵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考古发现的最早计数
    考古发现的最早计数

    刻痕记数是人类最早的数学活动。关于考古发现的最早计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的最早计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发现

  • 考古中发现的奇闻异事
    考古中发现的奇闻异事

    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会经常发现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从人脑到保存完好的尸体,可谓应有尽有。关于考古发现的奇闻异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

  • 考古发现的农作物
    考古发现的农作物

    巴尔干地区考古现场:发现近万年前的农作物。关于考古发现的农作物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的农作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考古发现的古城
    考古发现的古城

    新疆罗布泊考古发现汉晋古城 ,或为真正楼兰国都城!关于考古发现的古城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发现的古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