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资料>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

时间: 嘉豪18 分享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

  中国远征军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41年底成立的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当1939年9月1日在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4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和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方面的军事战局,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

  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为此,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华民国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几经协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就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织的。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祥析中国远征军历史战役

  中国远征军老照片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敌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

  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胜利。日军也承认, 同古战斗中,第200师十分英勇,对于日军来说则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38师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原想继续攻击,但日军第33师团集结,英缅军第一师北撤无力再战,20日盟军全线向印度撤退,远征军随即全军陷入日军包围。

  同时,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部队伤亡惨重。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它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中国远征军历史资料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中国受辱历史资料
    中国受辱历史资料

    中国近代百多年历史是贫穷落后屈辱挨打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受辱资

  • 中国古代历史资料
    中国古代历史资料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一、远古时代 元谋人 云南元谋 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

  • 中国国名党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中国国名党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国名党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国名党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长城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

  • 三峡的历史资料
    三峡的历史资料

    有人感叹:三峡工程是世界水电发展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而中国人则站在这座山峰的顶端。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三峡资料 2006年5月

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