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基本素养 > 察哈尔蒙古族蒙古族礼仪(2)

察哈尔蒙古族蒙古族礼仪(2)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察哈尔蒙古族蒙古族礼仪

  送亲人由迎亲人礼让就座后,主人家的嫂子先敬茶,寒喧一阵,送亲队伍中的一人将祝婚礼品摆到柜子上,如果女方家里捎来礼钱的话,由“胡达”亲手敬给男方家的总管。新婚夫妇由双方嫂子领进新房,蒙着盖头给灶神叩首,然后婆婆给新娘尝鲜奶,这是祝福又是婆媳相认,虽然有红盖头。这时候新郎由嫂子领着用系有“哈达”的弓箭掀起新娘的红盖头,嫂子们就忙忽着给新娘梳头。再前新娘还是梳着辫子,盘了头发就从发形上变成媳妇了。正式的婚礼是在宴席上进行的。新郎和新娘给赴宴的众亲友们敬酒,即是互表敬意也是相认过程。敬酒的次序是先给双方“胡达”就座的桌位,第二桌是尊贵客人和长辈人物,然后依次敬毕。席间如果有专门请来的乐师和歌手,让他们先奏察哈尔“阿斯若”,然后唱三首“图日依道”(政歌的意思)。而后就随便说唱了。现在察哈尔婚礼中增加了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那是后人模仿的汉族礼仪,不是传统的察哈尔婚礼习俗。

  婚礼宴会散席后(按礼,散席必须由“胡达”就座的第一桌首先提出才行),送亲队伍就该回去了,尤其送亲的“胡达”不能在新郎家过夜。探望姑娘的仪式,有的人家在婚礼宴席结束后,紧接着进行,有的人家要在婚礼过后几天(当然要姑娘在婆家期间),进行探望姑娘仪式。实行这一仪式的人员由女方的直系亲属组成。给出嫁的姑娘带来珍贵的礼品,给婆家的双亲和其他亲属也可带些礼品。新郎入洞房前,赶来耍笑的青年们把新郎藏起来,众嫂子们忙着寻找,这实际上是耍笑嫂子们。其实察哈尔婚礼的整个过程中,嫂子们扮演着重头戏。新婚第二天,新郎应当早早起床,在“月娘”的指导下生火,喂狗,甚至挤牛奶。早茶时,新娘给婆家的长辈和内亲按辈份敬茶,长者们当然不能白白接这碗茶,要回敬新媳妇钱物。

  婚礼第三天,一般是新媳妇回娘家省亲的日子,也有若干天以后回娘家的。新郎新娘在一名“胡达”的陪同下回娘家,现在一般不请“胡达”陪同了。女儿女婿回门,当然要带一些礼品,如“哈达”、糕点、烟、酒、绸缎等。娘家要设宴招待新人,要当作尊贵的客人相待,入席让他俩坐正面,众亲朋好友还要陪客。女儿在娘家的日子里,亲戚朋友们家都要走遍,同时要受到热情款待。

  察哈尔婚礼是察哈尔文化的一种表现过程,是蒙古族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人们在礼仪细节上也要讲究符合传统,要求全面。有时也会因礼仪不周而发生一些争执,甚至出现拳打脚踢的场面,这是追求文明而走向反面的情况,现在人们也在极力避免这些问题。另外由于蒙古族诚实好客,喜欢以酒交友,往往在宴会上容易醉酒,由于酒精冲昏了头脑做出一些过份举动,对此人们一般不予追究,但也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喝的越醉越好,醉的人越多越好。

  蒙古族礼仪习俗

  以西为大,以长为尊的习俗,在草原上,牧人把神龛、祖像都要供放在蒙古包或房子的西侧,包括墓地、浩特蒙古包的排序,也是由西往东,按辈分大小排列。大辈分的老人住西房,就坐时客人不能坐西侧,而要请长者坐上席。

  婚嫁,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婚礼风俗,南北略有差异,古朴风俗保留较多的是察哈尔婚礼和乌珠穆沁婚礼。一般来说,在草原婚礼上,新郎接亲时要提前到新娘家的住地附近扎包住下,派出“和勒穆沁”(就是“说客”)到新娘家赴宴,新娘家也有“和勒穆沁”相迎。双方的“和勒穆沁”在酒宴上比酒量比机智。新娘离开娘家时,接亲人要绕蒙古包走三圈,到婆家后亦然。在迎娶的过程中,自然也有设难题为难新郎、新娘的。然后婚宴开始,往往要延续数日。

  祝寿,蒙古族祝寿时间在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日,一般在祭火后开始。首先给七十三、八十五高龄者祝寿;腊月二十七至除夕前为六十一、四十九者祝寿。

  过本命年,蒙古族以虚岁计算年龄,凡过本命年都要庆贺。其中小孩到了十三岁本命年,父母要为其准备新马鞍,同时接受亲戚长辈家的礼品,但不举行宴会。六十一以后的本命年则大摆庆宴。

  喜庆满月,蒙古族婴儿满月,一般要举行“乃日”(宴会),应邀参加宴会的客人要带礼品。过满月的婴儿要烧香净身,头顶涂黄油、奶子,以示祝福。长者要致祝词。

  去乳发宴,蒙古族认为,人的一生中有最重要的三次宴席,人称“人生三宴”。其中去发宴略有不同,有的地方是在孩子一周岁生日时举行,有的地方是在孩子三五岁甚至七岁时举行。每逢有这样的宴席,亲朋好友要在中午之前带礼品赴宴。参加宴席的有多少人,就由参加人用剪子在孩子头发上剪多少次。同时由专人念赞词。

  
看了察哈尔蒙古族蒙古族礼仪的人还看了:

1.黄旗海景区导游词3篇

2.有关于席慕容的爱情诗

3.摇得摆阿斯尔古筝谱 内蒙筝曲

4.中外民间故事选

5.民间故事合集精选3个

6.晋察冀的意思是什么

176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