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基本素养>

怎么养成好好的教养

时间: 炜基1039 分享

  教养指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怎么从小就养成好好的教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养成好好的教养:看过程,重态度,不以结果论惩处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避免以后再犯,所以在惩罚孩子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导致错误行为的原因,重点看事件发展的过程、孩子采取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盯着结果。然后再决定罚与不罚以及罚的程度。

  某次单元考试后的第二天,我看到小宇眼圈红红地来上学,一问才知道因为考试成绩下降,他妈妈生气了,不但训了他,还罚他一个星期不许出去玩。

  其实这孩子平时学习挺努力的,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只要发现作业有题做错,下课一定会自觉改正了才出去玩。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纯属发挥不好。

  我认为小宇不但不应该惩罚,还需要得到家长的宽慰和鼓劲,惩罚不仅不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还会让他对学习心生恐惧,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孩子失分的原因是写字潦草,就应该加罚练字;如果是计算马虎、抄写遗漏,则应该加练计算,甚至减少大运动量的游戏让孩子静静心。

  在多年教学的生涯中,我体会到家长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只批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对于付出努力没有成功的孩子,则应该多鼓励、多帮助,不苛责。

  养成好好的教养:首犯不罚,罚屡犯

  年龄小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因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是犯下无心之过。

  首次犯错就惩罚孩子,孩子会担心犯错误以及犯错后遭到惩罚,会让他们变得胆小、懦弱、无主见,凡事都不敢去尝试,凡事都要征求大人的意见才敢行动,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大障碍。因此,老师和父母都应该表现得更宽容一些,对于首次犯错的孩子重点是讲清道理,提醒警告。而对于屡教不改,多次犯同样的错误的孩子就必须给予适当惩罚了,以便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

  刚上学时我们班的小调皮们上下楼梯时总是闲不住,打打闹闹的,甚至抓着楼梯扶手往下滑,吓得我一身冷汗。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小朋友们找找学校里有哪些好玩但是很危险的游戏,说说什么游戏能玩什么不能玩,讨论一下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班会上我们只讲道理,不批评人,更不惩罚谁,目的只为大家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自我防护。但是班会之后,谁再为了好玩不知轻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危险我就绝不手软了。

  几天后我惩罚了一个仍抱着楼梯扶手往下滑的孩子,罚他一整天在每个课间都站在楼梯口负责安全检查,不许出去玩。自从罚了他以后,我们班抱着扶梯当滑梯的现象绝迹了。

  养成好好的教养:悔改不罚,罚满不在乎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知错改错。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并后悔不已时,我们大可先不惩罚他们,而是观察他们后续的行为,是否痛改全非。如果孩子只是表面沉痛或者压根就是满不在乎,抑或只是一时后悔,事后行为照旧,就应该让他长长记性了。

  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淘气,下课时他从一个正在写作业的同学身边走过时,趁人不备猛地按一下人家的头。看着同学吓了一大跳,他觉得非常好玩。这种行为非常危险,那位同学很可能被手持的铅笔扎伤。我批评小淘气时,他却满不在乎,觉得哪有那么碰巧的事。为了有力地说服他,我上网找了好几个这样的案例,还有视频、图片。他看到血淋漓的事实惊呆了,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好心做坏事不能惩罚

  惩罚孩子要考虑动机,不能光看结果。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常会“好心”办“坏事”。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帮我擦讲桌时,把鼠标碰掉摔坏了,一群孩子大惊小怪,赶着向我报告。我走到教室时,闯祸的孩子怯怯地看着我。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还安慰他,表扬他爱劳动,并向同学们解释他不是故意弄坏教学设备的,他才放松了下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批评孩子,只会适得其反,挫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养成好好的教养:自然教训已足够,专门惩罚可减免

  有的时候孩子闯祸,带来的结果已经使他受到足够的惩罚和教训了,那么老师和家长就可以“心软”一次。例如,孩子不顾父母不许的禁令,结果掉下来摔破膝盖,这时父母的搀扶比责骂更有效。

  罚与不罚的核心就在于,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情绪、心理,想清楚什么样的处理措施对修正孩子行为最有效,然后再决定罚还是不罚,罚到什么程度,用何种方式罚。

  惩罚不可滥用,滥用惩罚会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同样的,奖励使用不当同样弊大于利。

2924510